產後“缺乳”,中醫來為你支招!

中 醫 婦 科 系 列

缺 乳

在門診和病房經常見到,產婦生產後往往有很多乳汁不下,或乳汁不足的情況,家人也急不可耐,孩子又嗷嗷待哺,更是火上澆油。早在我國古代就早已重視這一問題,出現了不少驗方名方,解決了缺乳問題,哺育世世代代炎黃子孫健康茁壯成長。在這裡我們共同學習一下中醫婦科《缺乳》。

產後“缺乳”,中醫來為你支招!

一、怎麼才能稱為缺乳呢?

產婦在哺乳期,乳汁甚少或全無,稱為“缺乳”,亦稱“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或“產後乳無汁”。本病首見於《經效》篇。缺乳多發生在產後第二、三天至一週內,也可發生在整個哺乳期。產後缺乳的發病率約佔產婦的22.2%,且有上升趨勢。

二、“缺乳”病因病機是什麼?

乳汁由氣血所化生,賴肝氣疏洩與調節。本病的主要病機是氣血化源不足和肝氣鬱結,乳汁壅阻不行所致。

其病位在脾、胃、肝。病性有虛實之分,虛證以氣血虛弱為主,實證以肝鬱氣滯,淤血阻滯,痰濁阻滯為多。

脾胃素弱→氣血虧虛→化源不足→少化乳汁↘

乳汁減少

情志不暢→肝氣鬱結→經脈澀滯→阻礙乳行↗

產後“缺乳”,中醫來為你支招!

三、“缺乳”怎麼樣去辨證論治?

乳汁不足,證有虛實。如乳房柔軟,無脹痛,乳汁清稀者,多為虛證。乳房脹硬而痛,質稠者,多為實證。治療應調理氣血,通絡下乳為主。虛者治宜補益氣血,通絡增乳。實者治宜疏肝解鬱,通絡下乳。同時,要指導產婦正確哺乳,保證產婦攝入充足的營養和水分。

缺乳有哪些辯證分型?

1、氣血虧虛:

主症:產後乳汁甚少或全無,乳汁稀薄,乳房柔軟無脹感。面色少華,神疲食少。舌質淡,苔薄白。

治法:補氣養血,佐以通乳

方藥:通乳丹加減

生曬參12g 炙黃芪30g 當歸15g 麥冬15g

通草10g 桔梗12g 豬蹄一個

方義:方中生曬參、炙黃芪補氣健脾為君;當歸、麥冬、豬蹄養血滋液增乳為臣;通草利氣宣絡為佐。桔梗載藥上行為使。全方共奏補氣養血,增液通乳之效,使氣血充足,乳汁自生。

2、肝鬱氣滯

主症:產後乳汁澀少,濃稠,或乳汁不下,乳房脹滿而痛。胸部脹滿而痛。胸脅滿悶,食慾不振,或身有微熱。舌質淡,苔薄黃。脈弦細或弦數。

治法:疏肝解鬱,通絡下乳

方藥:下乳湧泉散

當歸15g 炒白芍15g 川芎15g 生地黃15g 柴胡10g

青皮10g 花粉15g 漏蘆10g 通草10g 桔梗12g

白芷 10g 王不留行10g 甘草6g

方義:方中柴胡疏肝解鬱通絡下乳為君;青皮助柴胡疏肝解鬱,漏蘆、王不留行、通草通絡下乳為臣;四物湯、天花粉補血增液為佐;桔梗理氣宣絡、甘草健脾和中為使。全方有疏肝解鬱,補血滋液,通絡下乳之功。

若乳房脹痛甚者,加橘絡、絲瓜絡、路路通、香附以增理氣通絡之效。乳房脹硬熱痛,觸之有塊者,加蒲公英、夏枯草、赤芍佐以清熱散結。

產後“缺乳”,中醫來為你支招!

3.驗方:

路路通10g 通草10g 王不留行10g 漏蘆10g 穿山甲3--10g 豬蹄1個(或鯽魚1條)

加減:氣血虧虛加黃芪、人參、當歸、茯苓。

產後肝氣鬱結加柴胡、青皮、鬱金、炒香附。

四、“缺乳”轉歸與預後怎麼樣?

缺乳雖有虛實之分,但素體氣血虛弱者療效差,尤其是先天乳腺發育不良,效果往往不理想,而且影響嬰兒的生長髮育。肝鬱氣滯者,治療及時,乳汁自下。若乳汁鬱滯不下,可致乳房脹痛加重,繼者紅腫灼熱,為乳癰發生之先兆。

五、“缺乳”怎麼樣去預防與調護?

1、孕期做好乳頭護理,發現乳頭凹陷者應經常把乳頭往外拉,並用肥皂水清洗乳頭,防止乳頭皸裂,造成餵養困難。哺乳前用溫水清洗乳頭。

2、正確指導哺乳,於產後半小時即開始哺乳。提倡按需哺乳,並將乳汁吸盡,通過吮吸排空乳房,促進乳汁分泌。

3、加強營養,給予高蛋白及新鮮蔬菜,易消化多湯汁,不宜辛辣肥甘厚味

4、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調暢情志使氣血調和。

產後“缺乳”,中醫來為你支招!

缺乳與脾胃及肝有密切的關係。乳汁為血所化,賴氣以運行,氣血來源於水谷精微,若脾胃虛弱,生化之源匱乏,則乳汁生化不足;同時乳汁賴肝氣的疏洩排除。若肝氣鬱滯,乳絡不通,阻礙乳汁運行,有乳不得下。臨症治療,虛者宜補氣養血增液為主,實則應以疏肝解鬱為主,用藥之時應注意補血益氣與增液之品同用,以增乳汁之化源,疏肝解鬱應與補血之品同用,以調肝之鬱結,無論虛實都宜佐入通絡下乳之品,以助乳汁的運行。同時應加強哺乳期的調護,促進乳汁分泌,有利嬰兒的生長髮育。

產後“缺乳”,中醫來為你支招!

七、“缺乳”病案2例分享:

(1)、王xx,產後時有頭暈,乏力,飲食不佳,面色少華,乳汁稀薄,乳房柔軟無脹感,大便時稀,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辨證:氣血虛弱

症候分析:氣血虛弱。乳汁化源不足,故乳汁稀薄。乳腺空虛,乳汁不充,故乳房柔軟無脹感。氣虛血少,不能上榮,則面色少華。陽氣不振,脾失健運,故神疲食少,大便時稀。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均為氣血虛弱之證。

治法:補氣養血,佐以通乳

方藥:十全大補湯加減

生曬參12g 炙黃芪30g 茯苓15g 炒白朮12g

砂仁6g(後下)當歸6g 熟地15g 炒白芍15g

山萸肉15g 麥冬15g 桔梗12g 通草10g

路路通10g 王不留行10g 豬蹄1個 枸杞子15g

方中生曬參、炙黃芪、茯苓、炒白朮、砂仁健脾醒脾,以資生化之源,當歸、熟地、炒白芍山茱萸、麥冬、豬蹄、枸杞子,養血滋液增乳。王不留行、路路通、通草理氣宣絡通乳。桔梗載藥上行。全方補氣養血,增液通乳,氣血充,乳汁自生。

上方加減十餘劑,乳汁增多。

產後“缺乳”,中醫來為你支招!

(2)、張XX,產後一週,起初乳汁充沛,因婆媳生氣,乳汁稀少,濃稠,雙乳脹痛,胸脅滿悶,易嘆氣,煩躁。舌質淡苔薄黃。脈弦數。

辨證:肝鬱氣滯

症候分析:因生氣,肝氣鬱結,氣機不暢,乳絡受阻,乳汁澀少。乳汁壅滯,運行受阻,故乳房脹痛。肝經布兩脅,肝氣鬱滯,失於宣達,則胸脅滿悶,易嘆氣。肝鬱久化熱,脾氣煩躁,舌質淡紅苔薄黃,脈弦數。

治法:疏肝解鬱,通絡下乳

方藥:下乳湧泉散

當歸15g 炒白芍15g 生地黃15g 柴胡10g

青皮10g 鬱金10g 桔梗12g 通草10g

王不留行10g 漏蘆10g 白芷10g 路路通10g

炒香附10g 絲瓜絡10g 甘草6g

方中柴胡、炒香附疏肝解鬱通絡,青皮、鬱金助柴胡、炒香附疏肝解鬱,炒白芍、生地黃、補血增液,漏蘆、王不留行、通草、絲瓜絡、路路通,通絡下乳,桔梗理氣宣絡、甘草健脾和中為使。乳頭歸肝經,乳房為脾經。白芷歸脾經為引經藥。全方有疏肝解鬱,補血滋液,通絡下乳。

產後“缺乳”,中醫來為你支招!

1、生乳靈:

成分:當歸、地黃、黃芪(蜜炙)、黨參、玄參、麥冬、穿山甲(砂燙醋淬)、知母。

功效:滋補氣血,通絡下乳。用於氣血不足,乳絡阻滯引起的乳汁短少,稀薄灰黃。

2.通乳沖劑:

藥物組成:黃芪、熟地黃、

通草瞿麥、天花粉、路路通、漏蘆、黨參、當歸、川芎、白芍(酒炒)、王不留行、柴胡、穿山甲(燙)、鹿角霜。

功效:補血益氣,生津下乳;舒肝解鬱,通絡下乳。

主治:因氣血虛弱、生化無源所致之無乳、缺乳或因情志不舒、肝氣鬱結、氣機運行不暢所致之乳脈不通、乳汁不下。

3、下乳湧泉散

功效:養血催乳。用於產後少乳。

還有催乳丸、生乳糖漿等。

產後“缺乳”,中醫來為你支招!

九、“缺乳”西醫的觀點:

西醫認為除少數為乳腺發育不良外,多為產後調理不當,營養不良,乳汁生成減少;或為哺乳方法不當,開乳過遲,未按需哺乳;或早產兒或先天性顎異常兒吮吸力弱,排空不暢;或產婦恐懼、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抑制垂體釋放泌乳(PRL)等。

以上淺談中醫婦科“缺乳”,望能給產後缺乳美女帶來福音!一定要在中醫執業醫師的指導下辯證用方用藥,切莫自己抓方服藥,證候不一,用方有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