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這裡我們找到了依法治國的淵源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这里我们找到了依法治国的渊源

法制日報記者 韓丹東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回望這波瀾壯闊的70年,新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鬥史詩。”

共和國的奮鬥史詩,詮釋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激盪著中國人民百折不撓、砥礪前行的奮鬥精神。讀懂這段史詩,我們需要從西柏坡讀起——在這個萌動的山村,新中國的締造者們匯聚於此,指點新徵程,引領中國共產黨人“進京趕考”,新中國從這裡走來,法治中國也在這裡孕育。70年後,這裡松柏蒼勁,峰巒疊嶂,昭示著共和國從勝利走向勝利。

《法制日報》4月11日開設“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欄目,以《這裡我們找到了依法治國的淵源——記西柏坡時期中國共產黨依規治黨、依規治國的早期實踐》為開篇,同樣從西柏坡起步,推出系列報道,牢記西柏坡精神,踐行“四力”要求,深刻解讀70年曆史性變革中所蘊藏的內在邏輯,充分展示各地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鮮活畫面,深入挖掘普通個人、家庭與共和國風雨同舟的生動故事,尤其是深刻反映70年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偉大實踐和寶貴經驗,濃墨重彩展示祖國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唱響70年昂揚奮進、砥礪前行的時代讚歌。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这里我们找到了依法治国的渊源

清明假期,縷縷春風拂過山崗。通往西柏坡的馬路上車水馬龍,人們從全國各地趕來,奔向一個共同的目的地——西柏坡紀念館。

西柏坡是黨中央進入北平解放全中國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這片沃土留下了“新中國從這裡走來”“中國命運定於此村”的美譽。

楊宏偉是西柏坡紀念館的紀委書記,他告訴記者,西柏坡時期,面對進京“趕考”的歷史考驗,黨中央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地站在治國理政的高度,從制度層面到法制層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

從《中國土地法大綱》到《土地改革法》

從西柏坡紀念館向西南方向步行幾百米,是一座土坯構建的院子,在這個土牆黑門的院子前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全國土地會議會址”。

據楊宏偉介紹,由於建設崗南水庫,當時召開會議的地址已經位於水面以下,現在的會址是按原樣復建的,保留了歷史的原貌。

1947年,原定在延安召開的“五四土地會議”被推遲到7月,由中央工委負責在其駐地西柏坡召開。為了參加此次會議,在1947年六七月間,100多位各解放區的代表衝破封鎖線,穿過硝煙瀰漫的戰場,風塵僕僕來到這裡。

據資料顯示,參加會議的中央工委、中央後委和各解放區代表及晉察冀軍區部隊的代表(含列席會議的青年會議代表)共計150人左右。

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全國土地會議召開。

此次會議總結了1946年5月4日黨中央《關於土地問題的指示》發佈以來土地改革的情況,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並於1947年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公佈實施。

西柏坡紀念館陳列著一封信,信為兩頁,信封上寫有“毛主席親收”,信是用毛筆豎寫的,信的內容是:

“毛主席啊!沒有您我們真得餓死啦,這回我們都翻身了,分了地,分了馬,分了衣服、糧食,都有吃有穿也都抱團了,一定打倒大地主,打倒反動派!眼看到了冬天了,你那裡很冷吧?給你捎去了一件皮大氅,一雙靴子,一雙毛襪,一頂帽子,這是我們的翻身果實,也是我們的一點點心意,請您收下吧。我們都想看看你,離的(得)又這樣遠也見不著你,請你把最近的照片給捎一張來吧。”

落款是“哈爾濱市顧鄉區靠山屯全體翻身農民”。

“這次會議徹底廢除了盤亙在中國大地上幾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根基,通過的《中國土地法大綱》,成為一個在全國徹底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的綱領性文件,它極大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不僅對保證解放戰爭勝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而且為新中國成立後的土地立法和土改運動提供了歷史經驗。”楊宏偉說。

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初稿

沿著全國土地會議舊址門前小路往西步行約300米,可以看到一個名為西柏坡招待所的家庭賓館,83歲的韓花珍正在用刀砍著肆意亂長的竹子。

1950年,14歲的韓花珍鼓起勇氣,堅定地退了父母包辦的婚姻。給了韓花珍勇氣、讓她掙脫封建思想束縛的,是1950年5月1日我國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後頒佈實施的第一部國家法律。

1948年9月,作為迎接新的人民政權工作的一部分,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了解放區婦女工作會議,將起草婚姻法提高到新中國製度建設的高度,並將這項工作交給了中央婦委。

解放區婦女工作會議結束後,中央婦委立即成立了以鄧穎超為組長的起草小組,帥孟奇、楊之華、康克清、李培之、羅瓊等人參加,具體執筆的是畢業於復旦大學法律系的王汝琪,她也是起草小組中唯一一個真正學過法律的成員。

之後,中央婦委與中央法律委員會合作,以1931年中央蘇區《婚姻條例》和各抗日根據地婚姻條例為重要參考,前往多地實地調查,召開各種座談會,歷經41次修改,1948年冬,終於在東柏坡村的幾間土屋裡、簡陋的土炕上擬出草稿。

退婚後的韓花珍後來認識了西柏坡村的兒童團團長閆民生,兩人結為夫妻。提及這段往事,韓花珍動情地說:“我經常給孩子們開會,讓他們記住共產黨的好,記住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咱們這幸福一大家!”

對此,楊宏偉說:“在幾千年的中國歷史上,婚姻法第一次從法律上確立了女性在家庭乃至社會中人的地位,與男性完全平等的地位。從此以後,買賣婦女、包辦婚姻、招童養媳、納妾多妻等醜陋現象為法律所不容。”

臨時憲法《共同綱領》誕生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佈了以“打倒蔣介石,建立新中國”為中心內容的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號召各民主黨派和各界人士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成立聯合政府。

此時,制定旨在加強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相互合作、一致遵守的共同綱領,已經提到了中國共產黨的議事日程上。

同年9月,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民主階層的代表人士,雲集中共中央統戰部所在地平山縣李家莊村。

10月初,周恩來在西柏坡開始領導共同綱領草案的起草工作,由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李維漢具體負責,草案於當月27日第一稿成型。《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綱領草案》分總則、政治軍事、土地改革等10部分,共46條,外加一個簡短的序言。

1949年初,周恩來在西柏坡主持完成了《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綱領草案》修改稿。它的結構不同於初稿,分為人民解放戰爭的歷史任務、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國的基本綱領、戰時具體綱領三大部分。

楊宏偉說:“在西柏坡先後進行的第一稿和第二稿的起草修改工作,為進入北平後的《共同綱領》第三次定稿打下了堅實基礎。”

1949年6月下旬,在中南海勤政殿,周恩來專心致志修改共同綱領。毛澤東的《在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和《論人民民主專政》兩篇著作成為起草共同綱領的理論基礎和政策基礎。

此後,經過反覆討論修改,最終形成定名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草案)》。

同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並於29日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共同綱領反映了新中國的客觀實際,反映了全體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願望,它所確定的各項原則成為以後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基礎,在1954年憲法中得到了繼續貫徹和進一步發展。”楊宏偉說。

從西柏坡規矩到依法治國

2013年7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西柏坡調研時指出,這裡是立規矩的地方。黨的規矩、制度的建立和執行,有力推動了黨的作風和紀律建設。

2018年6月11日,西柏坡紀念館成為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

在西柏坡時期,召開了兩個重要的“立規矩”的會議:

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這裡召開了擴大會議,又稱“九月會議”。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七屆二中全會在這裡召開,這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共中央召開的唯一一次全會,這次全會是被譽為“鏟地基”並籌劃“起房子”的一次全會。

在這兩次會議上,提出了“兩個務必”“六條規定”、建立請示報告制度、健全黨委制以及建立新聞制度等多項“規矩”。而這些規矩為依規治黨、從嚴治黨,乃至為新中國成立後依法執政提供了思想支撐和制度保障。

“全面依法治國”是當下治國理政實踐中最響亮的關鍵詞,回首西柏坡時期黨的建設歷程,應該說,當年黨中央提出的依規治黨、依規治國理念,是多年以後依法治國最早的淵源。而西柏坡時期中國共產黨依規治黨、依規治國的早期實踐,至今對我們都有著極為深刻的教育意義。

投稿的小夥伴,請發到這個郵箱 :[email protected] 等你!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这里我们找到了依法治国的渊源

★關注後不要忘了設為星標哦★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这里我们找到了依法治国的渊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