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市長耿彥波,締造美麗新大同

說起耿彥波,算得上是一名典型的“明星官員”。不論是從媒體曝光度、大眾知名度還是社會認可度上,和同級別官員相比,這名長期擔任市長的地方主政者都顯得十分突出。

人民市長耿彥波,締造美麗新大同

耿彥波之所以能夠從一名默默無聞的普通官員,一躍成為廣為人知的“明星”,與他擔任大同市長時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有著密切的聯繫。2008年,之前擔任太原市副市長的耿彥波轉任大同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從此開啟了大同的“耿彥波時期”。

人民市長耿彥波,締造美麗新大同
人民市長耿彥波,締造美麗新大同

耿彥波主政大同期間,大力推動了一系列市政工程,涉及大量拆建,大大拉動了大同的發展速度,也讓這座歷史名城在全國範圍內的曝光率迅速激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則是“復興歷史文化名城”計劃。為此,大同投資數百億元,用以恢復古城風貌,維護或重建古建。此,曾有人專門以耿彥波為主角,拍攝了一部專題紀錄片。紀錄片播出之後,引發了廣泛的社會反響,也讓這名官員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曝光,成了真正的“明星”。這部紀錄片為人們呈現出了平日難得一見的官員日常工作場面,因此飽受讚譽。鏡頭記錄下的許多耿彥波的工作場景,也為耿彥波“圈粉”不少。當時,新華社記者對他拋出了一個相當大膽的問題:“很多人把您稱為‘造城市長’,認為您走到哪裡拆到哪裡。對此您怎麼看?”

人民市長耿彥波,締造美麗新大同
人民市長耿彥波,締造美麗新大同
人民市長耿彥波,締造美麗新大同
人民市長耿彥波,締造美麗新大同
人民市長耿彥波,締造美麗新大同
人民市長耿彥波,締造美麗新大同

耿彥波當時回應道:“說我‘造城’,是一種妖魔化的概念,也有說我造城是政績工程。從改造榆次老城到現在,我一直伴隨爭議走到今天。但是,我想反過來問,造城有什麼錯?城市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結果,我在整個造城過程中,更多是民生改善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