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些农村人生活水平高了,却过得不快乐了?

爱郭郭的我


农村人生活水平高了,却过得不快乐了,真的是这样吗?我认为这么说有些片面了。

从古至今,农村人很容易满足。快乐不快乐有的时候与生活水平是否提高没有什么关系,主要看你的心情。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心态,总是去攀比,那你永远将在不快乐中度过。


农村人常说"知足常乐",一个人要是很容易满足,那么无论何时何地,他都是快乐的。但是如果他总是觉得别人亏欠他的,即使是每天都山珍海味伺候着,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


现在的农村人,总喜欢攀比。张家前天买了车,李家昨天买了房,这人觉得心里就不平衡了。凭什么他们能买车买房哦?而我却是怎么也赶不上人家的脚步呢?

所以这人一攀比,总是觉得自己不如人家,处处自寻烦恼,因此则闷闷不乐。其实造成自己不快乐的就是自身原因,少一些攀比,多一份豁达,这样的人生才会快乐。


建行渐远


我也参与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的农村变化实在太大了。五,六十年代,农民的房子是用土经过夯实,建起的墙,上面是用草善起来的。由于各地条件不同,用的草也不同,只有目的是相同的,即不漏雨又冬暖夏凉。

到了八十年代,大部份都用砖砌墙,房面用起了红瓦,建起了带走廊的房子,有的建起了用钢筋混凝土平面房顶的房子,又宽又大还坚固。

到了2010年后,大部分建起了二层半的小别墅和部份三层楼房。住上了和城里人才有的房子。这是住的方面。

现在来説说吃和穿的方面。

五,六十年代是计划经济,穿衣要布票,吃饭要粮票。布票最少的时候,每人3尺3寸,需两个人的布票才够做一条裤子。那时基本上全家就一床破被子。

吃的方面,是黑桃老冒,就是烂地瓜干加黑地瓜叶蒸的窝窝,全年除了野菜,基本粮食很少。五口之家全年也就3斤左右食用油。

现在的衣服穿很短时问就扔了,换新的和漂亮的。吃的是大米白面,没有菜还不吃。

行的方面,那个年代,不知能有几个村的农民能有一辆自行车,去外地买卖都是靠步行。现在好了,很多农民都买了轿车。

从以上各方面看,农村变化太大了,农民家庭也发生翻天复地的变化,生活变的越来越好。那么为什么很多农民还不快乐呢?

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虽然日子越过越好,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在家种地。主要是生产资料每年都在涨,农民的粮价并没有涨。

当前土地主要靠六,七十岁的老人在种植。这些老人身体好时还可以,一旦生病,医疗费用是个大问题。虽然交了新农合,实际上报销并不象政府部门制定的政策那样,个人费用还是相当大。

另外,由于彩礼各个地方虽说不一样,也让一部份家庭难以应对。

在就是每个人都不满足现状,还想要更高的条件,这是很正常的。如果不是这样,社会就不能向前发展,人类也不能进步。

这就是我对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什么还不快乐的分析和回答。

我是幸福一生,希望我的回答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关注。


幸福一生237524873


山不在高有仙就灵,钱不在多够花就行。有些人过的不开心快乐,大多数的原因就是不知足长乐,贪欲心太重。现在,农村人的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不少,但是却又有一部分人不开心了,或者说开心不起来,确实有这种现象,但不是全部人都是。

俗话说欲壑难填,想要得到的越多越痛苦。以前的农村人,由于是出于小农经济的农耕社会,对生存生活的要求很低,那就是吃饱穿暖然后手里有几个闲钱就行了,所谓的日出而作日暮而息就是如此。那个时候,农村人的诱惑很少,也容易满足现实。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多样化,农村人再也不会满足于吃饱穿暖了,有了更多的诉求,比如受教育学习新技能,买房买车,旅游养老各种福利花销等等,都会成为不开心的理由,因为欲速则不达,达不到自己的理想,肯定会焦虑紧张,哪里还能开心的起来?

衣食无忧以后,自然会有更高的追求。马斯洛曾经研究过人的需求就有五个方面的层次,包括了生理,安全,社交,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等需求,而且是越来越高级的需求,农村人作为一个群体,自然也有这五种需求。具体到实际的问题,我能想到的,应该是有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生存焦虑。现在的农村人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需要花钱的地方更多了。挣钱速度赶不上花钱速度,挣钱养家难。二是保障焦虑。主要就是养老和看病问题,这个在农村还没真正得到解决,杯水车薪,无济无事。三是子女后代焦虑。后代子孙竞争性婚姻,天价彩礼,车房有无着落时刻煎熬。四是人情攀比焦虑。农村社会进入半熟人模式,但人情往来呈现攀升趋势,只升不降,接受不了。五是愤世嫉俗或者悲观失望,总有看不惯的世俗现象让人不省心。

而我不开心的理由,很简单。钱不够花,每晚都让我夜不成寐,忧心如焚。


农村老俗话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我想现在的农村确实是这种情况,农村人们的生活水平确实是大大提高了,但他们却高兴不起来。分析其原因,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仍是问题的主要原因。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社会收入分配不公成为当前突出的社会矛盾。分配不公带来的收入差距过大和贫富悬殊,已成为社会矛盾的主要"孵化器",阻碍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物价上涨的因素。农民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但人们手头仍不很宽裕,经济水平与物价上涨的水平不能对等。由于受高收入者消费需求增长的影响,而农民这些低收入者有心却无力增加消费问题比较突出。

三是攀比心理作崇。农村的农民发展不平衡,胆大头脑灵活的农民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好时机,发展的很好,富起来了,贫富之间的距离正逐步拉大,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农民求富心切,但无能为力,仇富攀比心理有所抬头。



四是传统观念在逐步打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农村农民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小农意识,小富即安的思想逐步被求富、求大富的观念所代替。


五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造成了部分农民人生价值观的扭曲,"一切向钱看"、"金钱万能"的拜金主义思想泛滥开来。


剑茗2


农民生活水平高了却过的不快乐。农民生活水平高低要分区域性而言,并不是说农民生活水平普遍都高了。对于土地少的农民来说,他们的生活水平不是高了而是在下降。首先,我们这里每人只有一亩地,一部人没有别的能耐只以地为生,而且又是山地,只能种普通的农作物(花生,玉米等五谷杂粮),不能灌溉只能靠老天耒决定他们的收成多少,就按丰收的年景说,以花生为例一亩地收成在600斤,以每斤2.8元计算,所得1680元钱,种一亩地的费用要花销掉400元钱,所剩1280元,这就是一个农民一年的收入,还别说谁人看往就连保证自已的生活都很困难,只能靠闲瑕时间打工来添补家用。所以说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不能代表普遍性,对于土地多的农民耒说另当别论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限于土地多,且有别的经济耒源的大多数农民。(经商,做买卖,包工等)。但是,要与过去比较那肯定是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至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民却高兴不起耒的问题,1农民所拥有的土地太少。2现在的村干部不能为农民的致富着想,只为自己谋取私利,不能带动农民而起到发家致富的领头羊作用。3国家对于农民的各种惠农政策农民基本不知道。4农民低保的问题出现特殊的误差,真正需要低保的农民却得不到。5农民收入低下却解决不了高额看病的问题。6农村的红白喜事或另立名目大操大办的问题,造成农民经济负担过重的问题,总而言之以土地为生的农民感叹很多,一年的经济耒源却只能维持基本的支出费用,真对上述问题的出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农民高兴不起耒的根本原因。农民只盼国家能给与更多的福利待遇,改进职能部门错误的行为,还以国家对农民应得的利益,纠正农村所存在的使农民经济负担过重的不正之风,迄求上天风调雨顺,使农民年年有着好收成,使所有农民生活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


老支没烦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越来越重要了。但是疾病发生率也在直线上升。我们村得脑梗,脑血栓的人数很多,究其原因,庄稼全靠打除草剂,上各种各样的化肥,人吃了这样的粮食会怎样;猪和鸡全靠喂饲料和添加剂,玉米是地里产的,猪和鸡从小到大都要搞防疫喂药,这样的猪肉,鸡肉,鸡蛋人吃了又会怎样。我们这里就这样,几乎沒有绿色食物。吃的再好,穿的再美,一闹病就是脑血管,人还是不会快乐的。


手机用户95993377243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的生话确实提高了,但是,老百姓过得并不快乐。首先,村看村,户看户,百姓看干部,村官瘸败现象,百姓恨之如骨,其次农村的社会风气急需扭转,如赌博风,婚事大操大办风等歪风邪气盛行,这些现象需要政府监管,加大力度,常抓不懈,百姓才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


lao.da


为讨生活,四处奔波,聚少离多,没有了往日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的生活氛围,快乐从哪里来?


留心雨25


存在争强好胜、你攀我比、自欺欺人、实质上都有种看透不说透的心里。生活水平已经透支了掏空了,信用卡和各种贷成了顶梁柱。这叫心虚、心病还须心药医,《诚信友善》能治此问题。


三水遇虫


最低层的人想快乐?天天拼命干活,快乐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