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層次分析為什麼父母會對彩禮進行要求?

彩禮是一個社會問題,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關注了,一些地方政府開始提倡低彩禮甚至是不要彩禮結婚,為愛情結婚。但有些地方彩禮依然是居高不下,浙江普遍的彩禮都在188800以上,寓意一路發發發,現在彩禮據說加了十萬,變成了288800以上,那為什麼彩禮會成為組成家庭的必經過的階段呢?這裡我們要深層次的分析一下。

前沿:我們不排除一部分家庭要彩禮是為了給家裡的兄弟結婚準備下彩禮,還有就是純粹要錢,那這只是少部分,那我們分析大眾的深層次的心理。

首先:是一個習俗問題,一般彩禮都是過一下手,然後隨著嫁妝給新婚夫妻倆了,其實父母並不想著彩禮一定要,但是別的家庭都這樣做了,自己不做好像也說不過去,既然大家都這麼做我們也這樣做了,否則少了這禮數。

其次:是一個攀比心理問題,比如某某家裡彩禮多少多少,男方又是送金又是送銀,還送了一輛車,甚至送了一套別墅,聽的多了父母也覺得如果太寒酸肯定過不去,那就從彩禮來體現是否受尊重。

第三:是一個尊重問題,部分父母覺得彩禮可以體現男方對女方是否得到足夠重視,如果重視的話肯定男方給的很多,這樣女方嫁過去地位就會越高。

第四:是一個眼見為實的事情,因為物質是可以看見的,而彩禮以現金的方式體現,是看的見摸得著的,而感情是摸不著的,所以也就以彩禮的多少體現感情的好壞,也可以讓周圍人看到男方是否真的足夠愛女方。

第五:講到重點還是安全感的問題,因為部分父母覺得彩禮捏在手上孩子一旦後面有孩子生活上有困難彩禮可以作為部分救濟,當然還可以適當的對男方進行遏制,覺得如果彩禮在手安全感滿滿了,這也因為父輩是受窮過來的,而且以前是農牧時代,而現在真正進入信息互聯網時代。

分析了很多我們心理最深層次的想法,有經歷過彩禮這一關的都應該知道,其實彩禮是一個外在化的表現,小夫妻倆結婚其實還是得看兩個人對對方的態度,如果是真心相愛,想一輩子過下去,如果是不是真心相愛,即使再多金山銀山也會以一紙離婚證書而告終。所以國家開始鼓勵適當的彩禮和無彩禮結婚是正能量的開始,當然夫妻倆一定的物質基礎還是要有的,畢竟過日子還是要柴米油鹽的。

深層次分析為什麼父母會對彩禮進行要求?

在這個現實的社會,一份真摯的感情變得難能可貴

​如果有更多的見解可以給我們留言,覺得好可以進行轉發,原創文章請勿拷貝,如拷貝註明出處,如侵權將追究侵權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