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二战终过关,所谓运气都是留给努力的人的

三月初,考研落榜让我不得不再战法考。虽说经历过一年的复习,但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也算是从零开始吧。我是觉得无论做什么事,找准自身定位总是第一步,349是末代司考给我的评定,看似离合格线只有11分的分差,其实离成功不知有多少个11分的距离。我看到今年很多主观题没过的考生抱怨自己运气太差,就差那么一两分,其实所谓的运气是你看的书所决定的。多看几个知识点,运气自然会比别人好一点。

关于老师

从客观题到主观题,我全程都是跟着瑞达的各位老师,201+112的成绩也证明了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先说一下刑法刘凤科老师吧,虽说刘老师普通话不太标准,但正是他的口音会让你记住每一句话,哈哈,我并没有嫌弃的意思。再来说一下民法钟秀勇老师,网上有人评价钟老师讲课太啰嗦,那我只能说是你太浮躁,钟老师的课不仅适合那些基础薄弱的同学,有基础的同学听完更能得到很好的巩固,尤其是精讲中带入的各种案例,一遍下来,各个知识点就能很好地掌握,后期就会省好多力气,而且帅老钟还会交给你各种人生哲学,受益匪浅。杨雄、韩心怡老师,能让你轻松掌握程序法,尤其是杨雄的130表和口诀。表格学习的最大好处就是一目了然,思路清晰。行政法徐金桂老师讲课也是会带入案例以及生活实例,能把知识点与生活实例紧密结合,帮助理解记忆。韩心怡、李晗、杨帆三位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讲完一章后会带你总结,当堂学习当堂记忆,这样能够把所学知识及时消化,在后期复习的过程中能减轻压力。

关于学习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成功的保障。对于应届生来说这不是个问题,但是对于大多数在职考生来说,找到一个学习的地方有些奢望。一开始,我是在附近的一所大学里学习,但是到了暑假,学校就封校了。于是我又找到了一家私立的图书馆,虽说是收费的,但是环境确实不错,有中央空调、直饮水,而且是24小时营业,这样的话学习的时间就更充足一些,制定学习方案的时候也不会再受时间的约束。更重要的是在这家图书馆里我遇到了好多一起考法考的“战友”,并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成为了互相鼓励的兄弟。

精讲阶段

建议还是提前把上课的内容预习一遍,尤其是没有基础的朋友,老师是不会比着书念的,如果不预习直接听课,你会听的很懵。根据老师的语速和自身的基础,可以把视频的播放速度加快。这样可以挤出一些时间放在别的方面。白天听课,晚上可以做一做相关章节的真题和金题,这样可以帮助理解。另外,就今年的题目来看,多看些新闻也是有好处的,好多题目都是由真实的案例改编而成,也可以关注各位老师的微博,尤其是蔡雅奇老师,经常会在专业的角度分析这些新闻。

真题阶段

其实真题并不是一个单独的阶段,而是贯穿于真个复习过程。甚至我觉得真题比精讲书都要重要。就像老钟经常说的一句话“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一道真题告诉我们的多”。至于真题要刷几遍,那就要看你自己了,把真题刷到看到题干就知道考的什么知识点以及相关的所有知识,就可以把这个题扔一边了。看似很夸张的一句话,真达到这个境界,你就知道其中的奥秘。另外,真题还会告诉你法考考什么,怎么考,这个知识点会在什么地方给你挖个坑,那个知识点会在什么地方给你绕个弯。把这些陷阱都标注在课本上,就能慢慢的掌握命题规律。

冲刺阶段

这个时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尤其重要。一批人因为精讲书没看完而焦虑,一批人因为刷真题而绝望,一批人因为模拟题要发疯。如果你能在这个时候保持稳定从容的心态,那么恭喜你,已经战胜的90%的竞争对手。这个阶段不妨把学习计划具体到每一天,每天按部就班的往前走,把负能量抛开,只留下完成计划的成就感。这个阶段就把精粹书拿在手里就行了,哪怕是你精讲书还没看完,那也不要再纠结在精讲书上了。别看精粹书那么薄,这些东西足够你稳过,你不要想着得满分,你也不可能得满分,所以,要懂得“取·舍”,不要怀疑老师能力。

写在最后的话

法考这场拉锯战,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这一路的心酸苦难,只有经历过才会懂。陪我一路走来的“战友”中,有刚生完孩子的年轻母亲,每天早出晚归泡在图书馆,走出考场,哭着和我们说,终于结束了,现在孩子看见她都不亲了,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了多少无奈。有工作稳定的中年大叔,每天只能在下班以后赶到图书馆,学习到深夜。有被迫辞职的青年小伙,有满怀激情的毕业学生。无论你是谁,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坚持住。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