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12日刘强东朋友圈回应996:“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小熙带你看世界


挑战人民日报:

996工时。勤奋优秀与懒惰平庸,不同思想/不同理解/不同认识/不同态度。

总的来说,996是竞争需要,勤奋优秀支持,懒惰平庸反对。

党政和社会都有表态,支持理由是精神/效率/竞争力/幸福,反对理由是生活/健康/法规/金钱/势态/情绪。

党政表态,不赞同996制度,赞同996精神,不赞同理由主要是法规。

社会支持,少数,主要是勤奋向上个人/优秀成功人士,支持理由主要是精神/效率/竞争力/幸福。

社会反对,多数,主要是懒惰民众/平庸不成功人士,反对理由主要是生活/健康/金钱/势态。

懒惰平庸反对996,要生活/要健康/要金钱,没错。但是,要勤奋优秀团队容纳懒惰平庸,很错。

懒惰平庸,有要生活/健康/金钱的权力,没强迫勤奋优秀团队容纳懒惰平庸的权力。

支持996与反对996的矛盾是:

勤奋优秀怕懒惰平庸,影响团队精神/效率/竞争。

懒惰平庸怕勤奋优秀,影响个人生活/健康/金钱。

如果勤奋优秀团队,因为容纳懒惰平庸员工而衰败,非常愚蠢。

懒惰平庸要生活/要健康/要金钱没错,也要满足勤奋优秀团队的效率/竞争力要求才对。

经济竞争是无硝烟战场,常有快鱼吃慢鱼。员工不勤奋,竞争力弱,百年团队倒下不稀奇。

996,是竞争的需要,不是无缘无故来的。

懒惰平庸,不讲竞争,凭想当然,喊一刀切,几分正确?

懒惰平庸员工,不适合勤奋优秀团队,离开是正确。

让勤奋优秀和勤奋优秀在一起996团队,让懒惰平庸和懒惰平庸在一起855团队。既给懒惰平庸生活健康空间,也给勤奋优秀效率竞争空间。

让996和855都存在,多个选择;比只有855,没得选择要好。

有天,懒惰平庸想勤奋优秀,应聘996团队;勤奋优秀想懒惰平庸,应聘855团队。根据个人思想变化调整。

不要头脑简单一根筋。这世界很多样,还有懒惰平庸理解不了的,勤奋优秀工作狂群体。

如果,懒惰平庸员工,反对勤奋优秀精神,又不愿离开勤奋优秀团队,矛盾重重,两败俱伤,非常愚蠢。

容纳懒惰平庸,不仅伤害勤奋优秀团队;形成懒惰平庸社会风气,还伤害国家民族社会整体,最终伤害我们每个人。

总而言之,勤奋优秀和懒惰平庸之间矛盾,难以调和。唯有分离,同性组团,互不影响,各自安好,才是正确。

懒惰平庸搬出法规反对996。法规要遵守,勤奋优秀团队竞争力更要顾,那是国家民族社会之根本。利用法规,损害勤奋优秀团队竞争力,非常愚蠢。如果,法规确实损害勤奋优秀团队竞争力,是错误,要修改。法规,要为正确负责,要为历史负责,要为国家民族前途和整体利益负责,最终为我们中国每个人幸福负责。这是立法初衷。

懒惰平庸说,怕勤奋优秀形成社会势态,没懒惰平庸生存空间,是杞人忧天。勤奋智慧,永远都是少数;懒惰愚笨,永远都是多数,这是现实客观规律。

996薪资,不给,少给,给不满意,能接受,继续干;不能接受,就离开。团队个人,双向选择。

懒惰平庸,引经据典,不详说了。赞美勤奋的名人伟人言论更多,对勤奋优秀人有效,对懒惰平庸人无效。再伟大的伟人,赞美勤奋言论,也打动不了懒惰平庸的心,道不同。

懒惰平庸,情绪反对,也不说了,对牛弹琴。

勤奋优秀很辛苦,为了什么?一为效率竞争力,二为幸福。

勤奋为效率竞争力,各种理论反对。不争论,看事实。无论古今,无论中外,无论学生/员工/政治/军事/科学/企业家/小老板,无论聪明/愚笨,无论什么职业/做什么事,和同类职业比较,有优秀杰出成绩,几人不是勤奋得来的?不勤奋的优秀杰出伟大,有谁?事实胜于雄辩。勤奋(体力脑力)是任何人,做任何工作,出优秀成绩的基础。

勤奋为幸福。不同思想,不同理解,不同认识,不同境界,有不同幸福定义。名人伟人,追求理想,实现理想,是幸福;勤奋优秀,追求高品质生活,享受高品质生活,是幸福。懒惰平庸,有吃穿住,不辛苦,是幸福。不同的幸福追求,是勤奋优秀支持996和懒惰平庸反对996重要因素。

最后,人类需要勤奋优秀,离不开勤奋优秀。

当国家民族社会团队个人,不再视勤奋是正确,必将有一天,被其他勤奋国家民族社会团队个人超越,早晚的事。

虽然,勤奋优秀是少数,确是人类精英与伟大,代表未来与正确,是引领社会发展的最先进那部分人。

谁勤奋优秀多,谁兴盛;谁懒惰平庸多,谁衰败,最终消亡。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家庭,皆如此。

因此,我不站多数懒惰平庸一边;我站少数勤奋优秀一边,明确支持996。

勤奋基础是健康,了解自己,量力而行。


用户5627557698403



大公司的超级大佬当然有资格,也有资本提出这样的要求。


这并不是一种强制剥削,而是一种双向选择的关系。


你接受大佬的要求,那么就去上班,去拼搏。


你不接受,你可以选择去别家公司应聘,工作。


不存在逼着你来工作,还要剥削你,还要强迫你如何如何这层意义。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每个公司的要求都可以在国家法定的框架内根据员工的适应能力去做微调。

所以对大佬来说,你希望在大公司里每天坐着免费班车,吃着免费餐食住宿,然后早9晚5的5个工作日作息来混日子镀金,然后混的差不多了跳槽别处张嘴要翻几倍的薪水。


大佬们不是慈善家,大佬们也是从年轻一路走来的,混日子的人士什么心态,愿意拼搏希望为自己打基础争取更多机会是什么样的人,大佬比谁都看的明白。


所以说,双向选择的社会,大佬和你都是平等的。


你希望安逸正常955,有很多公司可以选择,大佬希望拼搏希望996,也有很多人愿意去做。

社会,没有绝对的公平和合理,只有适合不适合你的。


风吹落叶处


这些互联网公司喊着996,我觉得可以理解,毕竟人家工资高。看看那些电子厂,工资四五千还是靠着每天加班拿到的,他们巴不得加班多!

互联网公司工资高,但是那就是靠着义务加班拿到的,你以为你五天八小时就值这么多钱?

如果你要算加班工资,那还不好办吗?把你工资调低,然后靠加班工资来推动你加班,你加不加?到时候你保证抢着加班,何必呢?

义务加班就是互联网公司公开的秘密,你不接受,还来干嘛?

还有一点,互联网公司到处是欺骗。就像这工资,说好了不强迫你加班,实际上,你不加班,公司还有你待的余地吗?说一套做一套。刘强东说什么都是兄弟,他真拿你当兄弟?

互联网公司不如电子厂实在,电子厂明明白白告诉你底薪多少,加班费怎么算,你根据他说的都可以计算出一个月能拿多少钱。不过你一个本科生愿意来吗?

像京东、阿里、腾讯、华为等大公司,个个都加班,不过人家工资也给的够高啊!其他小公司给不起工资,还要求996就过分了。

工资与加班,那是对等的关系,给的工资够高,加多少班都没问题,给的不够,对不起,我的工作对得起你开的薪水,别要求太多。


GRIDMAN


你是资本家,人家是普通劳动者。

人家的工资最后大部分都进了你的腰包,你当然要让人家多干活。

员工就是员工,别用“兄弟”这种看似亲近的称呼忽悠别人。

不996不代表混日子,明明一天正常的工作时间是8小时,怎么堂而皇之把12小时当作正常,少于12小时当作“混日子”?你这是犯了资本主义国家罢工之前资本家犯的错误。

果然是老总,挺会忽悠人的。


十字君东征


可以肯定的是,京东这艘电商界的航母确实是管理体制出现了问题。

正如刘强东朋友圈发文如是说,人员极具膨胀,发号施令的人越来越多,干活的人越来越少,混日子的人更是快速增多!这样下去,京东是没有希望的!公司只会被市场无情淘汰。

这是有18万员工之多的京东切切实实面临的管理问题。从京东2018年增速放缓之后,接连出现了负面与京东的新闻。故此,东哥说到2018年来说对京东是异常艰难的一年,势头不减,2019年就大刀阔斧开始了京东高管末尾10%淘汰制,至今已有多为京东高管离职。

随即,东哥放出狠话说,混日子的兄弟不是我兄弟。为了18万兄弟背后的18万个家庭,就得无情淘汰那1%混日子、没有作为的兄弟。

为了整顿公司公司氛围、重提干劲,刘强东提出了“8116+8”的工作理念。

他虽然绝不会倡导996或者995但是每一个京东人一定要有拼搏精神,就是告诉兄弟们一定不能懒、不能懒、不能懒。

在我看来,虽然刘强东是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很多人可能评论说那是资本家给员工灌的加班毒鸡汤。但比起京东背后18万员工,刘强东就必须得有自己的姿态,必须负起责任、把好舵。

拼搏精神不能倒,京东还得开疆拓土呢。

防微杜渐,京东管理出现了问题一定是日积月累将小问题、小毛病累计成了大病。如果京东不进行大刀阔斧的体制机制改革,不能重新凝聚起京东创业初始那种敢于拼搏、视兄弟如命,能拧成一股绳的劲头,可能京东还会面临更大危机。

经供参考,希望有所启发。


个人职场经验见解,欢迎一起探讨;更多职场和新媒体运营知识欢迎关注本人。


借你来往


刘强东,我不开除兄弟,我开除都不是我兄弟。


老刘杂谈2017


大家想想,一个京东居然养活了18万人的生活,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大家对京东还有刘强东多包容点吧,刘l强东这个人至少不是奸商,讲正义。但他也有缺点:太高调,澎涨,牛吹得过大收不住,还有大家都知道的去美国的事。所以凡事看两面,至于现在京东人事改革,我觉得是正常的,再不改革等京东垮了会有更多人看刘强东的笑话,对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也不是什么好事,


火舞艳阳26


我不理解谁是他兄弟,一个商业大头,很了不起的,不知道手底下有多少员工给他干活呢,想每个员工拼了命的工作,做的再好,恐怕那也只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仅此而已,打工这么多年了,员工作为一群弱势群体,很难工作的很好的,别的真不想多说了,把老板跟正能量放一起,要怎么理解?


诛心—Hui


东哥可以去拍传奇广告,是兄弟就来砍我



遗失了多少


经济环境不好,企业营收下降,在外部无法突破的情况下,从内部加强管理,降低企业运营管理成本,但这不能直接搞裁员那么粗暴,于是降低工资支出成本、办公成本等等都成为了企业常用的手段。

对于是不是兄弟,这个和历届的皇帝有些像,飞鸟尽良弓藏,裁高管,降工资,增加劳动强度,都是经济环境下的无奈之举,企业要良性发展,原来营收好的时候承认有一百个兄弟,现在承认有五十个兄弟。兄弟还在,只是数量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