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招博士” 求賢若渴背後的“弱者的籌碼”

中国观点 | “急招博士” 求贤若渴背后的“弱者的筹码”

博士生並不是一個同質性的整體,而是有著千差萬別的個體。在人才爭奪戰中,那些明顯處於弱勢地位的地方高校除了“利誘”這一手段之外,還應該實現多樣化的“弱者的策略”——加強與本地生源博士生的社會互動,為博士們提供“低位起飛”的成長平臺,塑造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圍,只有讓博士們真正被需要、被重視、被人盡其才,一個學校才能贏得博士們的青睞。

“急招博士,年薪80萬,求轉發,求擴散,求推薦”……近日,山東省內多所高校扎堆招聘博士的信息在網上甚至是朋友圈內熱傳,提供的待遇更是一家比一家有吸引力。(4月9日《齊魯晚報》)

在一個盛行符號互動的時代裡,“急招博士”迅速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高校求賢若渴的姿態和豐厚的待遇,在無形之中提升了公眾對“讀書有用論”的價值認同。在高等教育競爭漸趨激烈的當下,人才爭奪成為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為了實現“搶到就是賺到”,不少高校使出了渾身解數,甚至不惜血本。

中国观点 | “急招博士” 求贤若渴背后的“弱者的筹码”

不同的高校,在生存生態上存在著鮮明的反差,在招聘博士的時候遭遇“冰火兩重天”。大城市裡集聚著更多機會和資源的知名大學,往往眼光很高;不僅要看“第一學歷”,還要具備海外留學經歷,也要看論文發表的質量與數量;儘管門檻不低,這些大學依然吸引了許多博士前來求職;“急招博士”的焦急與迫切,很少會出現在他們身上。

不論是位於三四線城市缺乏地域優勢,還是學校名聲不夠響亮,抑或學科實力薄弱、缺乏學術團隊,一些高校在人才爭奪戰中處於明顯的弱勢地位,難以贏得博士們的青睞。提高安家費、住房補貼、科研啟動費等待遇,解決配偶工作,成為一種無奈的“弱者的籌碼”;除此之外,這些高校還通過打“感情牌”“環境牌”等方式來爭取博士們。

中国观点 | “急招博士” 求贤若渴背后的“弱者的筹码”

在一個利益去“魅”的時代裡,一些高校通過“利誘”的方式來吸引博士無可厚非。在資源有限的格局下,這些高校能夠拿出優厚的待遇來招攬人才,“好鋼用在刀刃上”見證了他們的決絕與勇氣。明知自己處於劣勢,也要勇敢地“亮劍”,在人才爭奪戰中用盡全力,“急招人才”折射出一些高校力爭上游、後來居上的壯志雄心。

對於博士生而言,就業也是一次社會流動的過程,就業質量直接影響到自己的社會分層。作為一種文化精英,博士們也渴望實現“體面勞動”,過上有尊嚴的生活,在市場中得到應有的激勵與回報。高薪的“急招博士”固然能夠吸引一些博士,其作用卻不能過分誇大;許多博士更在乎的就是未來的發展空間和晉升通道,他們不願意為了暫時的“錢景”,失去了長久的“前景”,不願意因小失大。

中国观点 | “急招博士” 求贤若渴背后的“弱者的筹码”

博士生並不是一個同質性的整體,而是有著千差萬別的個體。在人才爭奪戰中,那些明顯處於弱勢地位的地方高校除了“利誘”這一手段之外,還應該實現多樣化的“弱者的策略”——加強與本地生源博士生的社會互動,為博士們提供“低位起飛”的成長平臺,塑造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圍,只有讓博士們真正被需要、被重視、被人盡其才,一個學校才能贏得博士們的青睞。

人民日報數字傳播

中国观点 | “急招博士” 求贤若渴背后的“弱者的筹码”

多多關注

大家都在看:

中國觀點 | 安徒生童話是毒草?別用成人焦慮替代兒童視角

感動 | 您一哭,我們的心也跟著落淚了

健康 | 研究表明閉眼單腳站立久的人更長壽,真的假的?

感動!醫生私下給困難病患打住院費 堅持14年

中国观点 | “急招博士” 求贤若渴背后的“弱者的筹码”
中国观点 | “急招博士” 求贤若渴背后的“弱者的筹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