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人辨才——汉武帝用人如用权

大家好,我是为你读谋略,今天继续为大家分享《鬼谷子》中的管理谋略。

汉武帝初即位时还很年轻,当时的朝政大权控制在窦太后手中,汉武帝想办法笼络人才。他曾经颁布命令,让各地举荐人才,于是,公孙弘、庄助以及许多有名的儒生都进入京城,其中就有董仲舒。

识人辨才——汉武帝用人如用权

董仲舒是当时的奇才,少时读《春秋》,颇有心得,汉景帝时已为博士,为学子们讲书,出口成章,远近学子都奉他为老师。后来汉武帝询问儒生们治国良策,董仲舒施展平生所学,压倒群儒,独得汉武帝宠幸。

识人辨才——汉武帝用人如用权

就这样,汉武帝不断发现和破格使用人才,先后起用了一批人才。其中,被司马迁誉为“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舍”的韩安国,汉武帝委任他为北地都尉,后又任为大司农,窦太后死后,升为副丞相。汉朝有著名的汉赋,提到汉赋就不能不提司马相如,但司马相如也不是只能写汉赋。汉武帝用其所长,在建元(前140——前135年)间从四川把他请到京城做郎官,从事审核和润色政府重要文告的工作。建元六年又让他以天子使节的名义出使夜郎和东瓯,他们两人不负王命,终于在建元时期降服了夜郎和东瓯。

识人辨才——汉武帝用人如用权

建元六年(前135年),窦太后病死,汉武帝摆脱了束缚,终于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治理国家。当时有个吴人名叫朱买臣,好读书,没有多余的家财,40多岁还是一个落魄儒生,连妻子都养不起,只得入山砍柴换钱度日。其妻子不堪忍受贫穷,弃他而去。直到他将近50岁时,始有机会入京。到长安后,朱买臣就上书自荐,又经同乡庄助引见,武帝予以召见,面询学术。朱买臣的才很合武帝的心意,遂拜他为中大夫,与庄助同侍禁中。朱买臣就这样由一介平民一跃成为官员。

识人辨才——汉武帝用人如用权

《汉书》中说:“汉之得人,于兹为盛。”确实,刘彻为帝时,任用了韩安国、主父偃、朱实臣、卫青、霍去病、霍光、李广、程不识、董仲舒、张骞、司马迁、司马相如等,这些人都成为一代辅相、名臣、将领。

识人辨才——汉武帝用人如用权

明了天下政治形势,察知天命所归,善于收罗人才,并且能知人善任,才能够做到“协四海,包诸侯”,为天下帝王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