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晚,從現在開始,培養自己四個讓你終生受益的思維方式!

還不晚,從現在開始,培養自己四個讓你終生受益的思維方式!

導語:


對於深諳世事,工於妥善處理人際關係等擁有穩健、熟稔行為與見識特徵的人群,我們往往會冠以“成熟”之名。


那麼關於這些成熟人群,其必然是擁有一套固定的思維方式和習慣。


但世間存在少數成功者和多數普通人的現狀各異的情況,刨根問底去探究其原因,我們會發現,真正拉開人們最終差距,造成這種現狀的,其實是思維習慣和思維方式。


那麼對於思維習慣和思維方式,我在閱讀大量關於成功學和思維習慣的書後,深受啟發,將書中大量優秀的知識觀點運用並整合自己的思考,集中篩選出五個思維方式和習慣,剖析,精分,寫成文章,給大家分享。


還不晚,從現在開始,培養自己四個讓你終生受益的思維方式!


1.善於設立遠近目標,工於專注


其實我們很多人都會給自己設立目標,大小目標都有。


拿我自己做例子,比如在我高中的時候,我的短期目標就是在周測和月考中取得進步。


我把進步的分數量化,每次拿到考試成績時,便會進行冷靜處理、分析,對於那些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的科目,我會結合自身情況,分類別地著重應對,再進行調整,設立下一個短期目標。


對於周測、月考,其實就是檢驗階段性的學習成果,發現自己在這一段學習生活中存在優勢與薄弱環節。


再讓自己根據實際情況對症下藥,調整精力分配區和努力方向。


因此許多階段性的檢驗和打磨,只是為了最終的高考,而高考就是當時的我的長期目標。


我也深知周測、月考的成績並不是最終目的,在高考中一舉定江山才會讓自己成為笑到最後的“王者”。


總之,短期目標服務於長期目標,長期目標的實現需要實現短期目標所擁有的積累與沉澱。


我們不能光沉醉在短期目標實現後的喜悅裡,止步不前,閉塞自我;也不能自以為高瞻遠矚式的展望未來,在自己的筆記本,口中,心中設下無數個長期的目標,卻沒有針對實際,縝密思考的短期目標與計劃。


在科學設立完契合我們自身的遠近目標後,卻還會出現一種設立目標過多,使自己眼花繚亂,疲於應付的困境。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學會掌握工於專注的思維習慣。


工於,就是擅長並努力趨向於某個發展對象的意思。


工於專注,就是讓我們更加細緻地審查設立好的遠近目標,將有限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某個事物中,並不要受其他因素的影響。


著名股神巴菲特,有一個讓大多數人無法理解的習慣。


他每天會抽出一部分時間冷靜思考,將明天的大小事務都會作成計劃寫在記事本里,並按照重要性以及利益相關性排列分出順序,得到最重要的前幾項事務。


那便是明日的行動方案和實施計劃。


他專注於最終敲定的這個計劃,並把“不重要的事務”全部劃去,不支配一點時間,精力和注意力。


於是股神巴菲特的金融與商業神話就於此誕生了。


還不晚,從現在開始,培養自己四個讓你終生受益的思維方式!


2.學會辯證投機取巧的思維方式


投機取巧,往往會成為大多數人心中的貶義詞。


比如偷稅漏稅,就是一種僭越法律紅線,無視法律的行徑,為人所不齒。此一時風平浪靜,然而,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終將在惶惶不可終日中被法律制裁。


那麼我要說的投機取巧,當然是不僭越雷池,不打擦邊球,不戕害道德體系與正統價值觀的投機取巧。


投機取巧,顧名思義,為獲取個人利益,不下苦功夫,運用小聰明和一些快捷方式。


在這裡,我不直面這個問題。投機取巧的核心就是運用小聰明和快捷方式,而這些其實源於人們的智慧和運用智慧發掘出的捷徑。


那麼“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就需要我們辯證去看待。


怎麼吃苦,如何判定吃苦後得到的回饋成果付出比,一定要吃很多常規意識裡的苦才有效果?


所謂吃苦,就是為提高學習成績,不顧身心疲憊,挑燈夜戰?為優化工作業績和成效,熬夜加班,榨乾自己的精力和年輕的身體?還是受一些不必要的氣,嘗一些不必要的苦頭?


有些苦我們真的沒必要去吃,比如在校大學生鍛鍊自身社會實踐能力和交際能力,就一定要去發傳單,當收銀員和餐廳服務員?


當然我不反對有些人想獲得其中的工作和生活體驗。


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需要辯證地看待和選擇吃苦,為提升自己,為通往成功,從自身出發,根據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能力、見識區域與自身感興趣的點何嘗不好,而不是選擇盲目隨大流和大眾思維習慣。


很多時候我們會被“努力”,“堅持”的字眼矇蔽自己發散性思維能力,而運用刻板印象的機械式努力往往會讓自己墮入效率很低還勞費心力的努力環境。


學會投機取巧,選擇適合自己的良性工作,找尋提升自己的快捷適應性階段,科學培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善假於物的思維習慣,在努力奮鬥的漫漫長路里隨時選擇性加入智慧的高效“催化劑”,最終在成功的路上實現快準穩的進步。


還不晚,從現在開始,培養自己四個讓你終生受益的思維方式!


3.學會換位思考的思維方式


人類其實在本質上都是類似的,比如對愛,對情感的連接,對生活的恐懼與擔憂,對未來的彷徨,對幸福的嚮往,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一體的,就是這種一體的需求讓每個人構成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


心理學關於共情力就是來源於換位思考,共情意味著我們能夠感受他人內心世界,能夠與他人建立親密的連接,恰是我們彼此交換了思維的結果。


簡言之,人際關係的發展和穩固需要我們學換位思考的思維方式和習慣。


比如,戀人之間難免會產生摩擦,甚至吵到不可開交,各執一詞,誰都不肯謙讓對方。


在戀愛過程中,誰都會有各自的煩惱,有各自的付出,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卻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


人是自私的,毋庸置疑,但也不意味著我們就要成為極端的利我主義者。


我們不能只專注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只在乎自己的得失、利益和舒適,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理解他人的難處,會讓我們走出自己的閉塞的自私境地。


換位思考既是儒雅,謙卑的為人處事的思維方式,也是促成互利共贏的基本行為法則。


換位思考,在商業活動中也是極為常見的


商人追本逐利,唯利是圖,是本性也是本質決定的需求方向。


但商人謀求利益也需要把控基本準則,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商品和服務達到讓消費者滿意的效果的基礎上去賺取利益。


騰訊董事長兼CEO馬化騰為得到用戶對於產品使用和服務體驗的整體回饋,成立專門團隊深入用戶體驗基層,考究探訪用戶關於產品的使用效果評價與意見。


他本人也化身佚名用戶,身體力行這項決策。


潛藏在其中的換位思考的思維方式,既照顧用戶的體驗和感受,又能更直觀和深層次的觀察產品效能,從而審視自身,最終實現不斷改進和優化服務設計。


還不晚,從現在開始,培養自己四個讓你終生受益的思維方式!


4.重視和培養財商,學會應用財商的思維方式


財商指個人、集體認識、創造和管理財富的能力,包括觀念、知識、行為三個方面。


財商包括兩方面的能力:一是創造財富及認識財富倍增規律的能力;二是駕馭財富及應用財富的能力。財商是與智商、情商並列的現代社會能力三大不可缺的素質。


情商能讓你更好的處理自我情緒和妥善地處理和經營好人際關係,智商能幫助你擁有更高效更科學的吸收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很多時候,我們總把情商和智商作為人思維能力的綜合判斷指標,卻忽略了財商的培養。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有很多處都提到財商的重要性。比如,一個擁有強大財商的人,對於財富的掌控和再生的能力和見識是完全不一樣的。


生活中我們疲於奔命,大多數人都是打工者,賺取末端利益,甚至揹負沉重債務。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減少消費型支出,養成選擇性活期儲蓄的習慣,購買資產,學會科學適度的理財投資。


消費型支出的概念,具體形式譬如穿衣吃飯,到處玩樂,買車買自住房等,所有這些消耗現金的行為都是消費型支出。


將有限的資金和資本都投入到這裡面,只是增加我們負債和不可靠安全感的行為,造成我們對獲取財富擴充財富的思維廣度,渠道和格局都受限制。


於是乎,很多在財富上自以為精打細算,步步為營的人總是被財富綁架了身心,成為財富的奴隸和工具,始終逃不出貧窮的怪圈。


在這裡,我整合財商體系,推薦掌握四小點思維能力。


①學會初級會計能力。


掌握最基礎財務知識和財產數額宏觀理解能力。


財產數額宏觀理解能力,就是擁有對於財產具體數額,也就是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的總體合計概念,明白自身的財務總體實力。


在你擁有財富數額越大時,更要求你對數額越精確越細緻的認識和處理能力。


②學會一定的投資能力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是一句大實話,但不意味著為了苟全財產,遠離它。


投資是錢生錢的科學,學會接觸投資行情,具備一定的風險把控能力,科學適度地進行投資,往往會給我們帶來人生無限的財富增長可能。


③瞭解市場


瞭解市場是供給與需求的科學。這要求瞭解受感情驅動的市場的“技術面”。


很多時候,企業會去進行市場調研,就是為了充分了解市場行情以制定企業發展詳細計劃和優化產品設計方案。


投資與就業,也是源於市場的趨勢引導,在此基礎上,才能發現利於自身發展的潛在機會。


④掌握相關有利自己的法律。


比如,瞭解減稅優惠政策和公司法的人會比僱員和小業主更快致富。這就像一個人在走,而另一個人卻在飛,久而久之這種差距就更大了。


這不是鑽法律的空隙,而是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將自身發展可能最大化。


以上我整理得的四個思維方式,不奢求能讓讀者醍醐灌頂,但希望你能受到一定啟發,那我也會感到創作和同他人分享心得的快樂與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