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到底厉害在哪里?

朱元璋到底厉害在哪里?

朱元璋真正厉害之处是解决了中国几千年皇权不下乡的政治难题。

如果你只看到剥皮填草,却没有看到他为什么可以有恃无恐的剥皮填草,那只能说你没看到他的另一个身份-----政治家。

朱元璋最厉害的地方,就是重新设计了一套如何越过官僚基层,中央直接掌控各地方的人口和土地资源的政治制度。

他的办法就是慢慢磨,磨到你怀疑人生。

首先,是得培养足够的技术官僚,从洪武二年开始,朱元璋就开始培养清贫家子弟读书。并且贡生入监,国子监开始培育和提供大量的技术官僚,建立只听命皇帝本人的政治势力。

其次,朱元璋明白,要突破大量利益集团的阻碍直接皇权下乡,势必引起大地主和富农的反对。

他的办法是磨,一年不行,那就两年,两年不行那就十年。

第一个十年他很忙,先是统一战争,又是清洗,但是他知道有些事还是得做,因此第一个十年他首先让大家都习惯了户帖。

户帖就在于户,主要是摸清王朝人口的记录。再加上户帖的独特设计,以及朱元璋用军队纠察。户帖可以追查到最早经手一手资料的书办人员,因此户帖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非常高。

等户帖在全国实行的差不多了,朱元璋看着全国汇集而来的户帖,便开始了下一步行动。

建立黄册

黄册的基本单元是图,一百户为一图,每十户人家编成一甲,从中选出一户甲首,一百户十个甲首。再设置一位里长,负责掌管这十个甲首,直接向县级衙门汇报。

这就里甲制度,朱元璋知道一个政策在好,也得实行开才算是好政策。他还是用老办法,一年不行,那就两年,两年不行那就十年。

洪武三年,朱元璋首先在湖州试行,然后在东南几个省推广,等东南已经普及和适应,才在洪武十四年全国开始推广。

你看,整好又十年。

里甲制的毒辣之处有两点:

1.它越过了官僚阶层,直接可以使用技术官员管理基层,也就是皇权延伸至基层。

2.它分化了基层势力,让其难以形成豪强集团,使得基层势力互相争斗。

里甲制度的成功,大量节省了国家行政支出,又能够把控基层,瓦解分化基层势力。这换在任何朝代,都够吹几百年了。

但朱元璋不满足,朱元璋知道,不论是百官还是百姓。他们都害怕一点,他们都害怕皇帝知道他们手里到底有多少田。最重要的是,朱元璋真不知道天下到底有多少田,不知道就睡不踏实。

很多人不明白了,难道皇帝不知道天下有多少田吗?

还真不知道。

田是百姓自己申报的,由当地官员审核,递交给国家存档。

那么问题就来了,申报的田究竟是肥沃还是贫瘠,究竟是多了还是少了,究竟有没有人没来申报。别说皇帝了,当地官员都摸不清楚。

问题在哪呢?

1.丈量田地是一个非常高的技术活,古代又没有测量工具,全靠人力。这也就意味着,会这项技术的人非常少,以及会非常耗费人力物力。

2.一个县官员有限,不可能挨家挨户去审核。再加上,如果皇帝弄清楚了,官僚阶层就失去了最大的作用,因此百官自然是抵制的。。

3.在面对这件事上,基层官员同百姓的利益是一致的,他们都会弄虚作假,百姓也会抵制。

所以,官员不愿意推行,百姓不愿意如实。那么天下到底有多少田,都只是一个大概数。因此,也就需要官僚阶层来进行间接统治。

因此,朱元璋想要把全国田地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可以是触碰到了所有人的利益底线。其难度不可谓不大,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但朱元璋还是老办法,一年不行,那就两年,两年不行那就十年。这一次,有了里甲制的成功,朱元璋没用十年,用了六年。

《明史食货志》里记载:“洪武二十年,命国子生武淳等,分行州县,随粮定区。区设粮长四人,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

建造鱼鳞册,是朱元璋为了将天下钱粮尽手己手大手笔。

洪武二年就培养技术官员,到洪武二十年,国子监生不仅要学习还需要实习,培养了大量技术官僚。

技术官僚解决了,又通过全国版本的黄册,中央可直接派人同基层势力接触。

因此,这样关系到王朝安危的重大举措,朱元璋准备六年之久,最后居然让国子监学生+地方粮长去推行。成功绕开了官僚阶层和地方势力,谁也没想到。

即使这样万无一失的情况,朱元璋还是按耐住自己,也只慢慢推行在两浙直隶实行。

先等等,朱元璋只相信事情成功的那一刻,就算食物到嘴里还没咽下去,他都会怀疑有人来夺食。

只是,老天不想让他在等。活了七十一岁的他,在洪武三十一年去世,我想在他心里一定还有下一个十年,他想鱼鳞还没有全国实行,还差一个十年,可惜上天不会再给你下一个十年了。

户帖的普及和适应,使得黄册顺利进行,黄册的顺利推广,又为最后的鱼鳞册奠定了基础。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百官,天下百姓,均被一人玩弄股掌之中。

这样的气魄,和耗费一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韧毅力,又毫无骄横急功近利之心。只有一刀毙命的机会,他才会露出獠牙,杀刘是,杀蓝玉也是。

他的厉害,就在于他有雄才大略却又隐而不发。先让你浪,然后在磨到你怀疑人生,最后一刀毙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