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國演義》中兩位超級謀士之死引發的思想!

從《三國演義》中兩位超級謀士之死引發的思想!

曹操身邊有兩位超級謀士,是在曹操真正崛起,招賢納士時,追隨曹操的。

這叔侄兩人。一位是荀彧,字文若,原來是為袁紹做事的,離開袁紹後投靠了曹操;曹操心中大喜過望,非常開心,脫口而出說出:“此吾之子房也!”

子房是誰?張良,字子房,秦末漢初傑出謀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張良先輩在韓國,任過五代韓王之國相。力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季父項伯,使得劉邦順利脫身。憑藉出色的智謀,協助漢王劉邦贏得楚漢戰爭,建立大漢王朝,並幫助呂后之子劉盈成為皇太子,冊封為留侯。

精通黃老之道,不戀權位。晚年,跟隨赤松子雲遊四海。張良去世後,諡號文成。漢高祖劉邦曾評價他說:“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曹操對荀彧寄予厚望,並給予了高度評價?!

荀彧的侄子叫荀攸,字公達,海內名士,曾拜黃門侍郎。什麼叫黃門侍郎?專門從事於宮門之內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可傳達詔令。

而後荀彧又推薦了程昱,程昱推薦了郭嘉,郭嘉推薦了劉曄,劉曄推薦了滿寵、呂虔,他倆又推薦了毛玠。

因此可以這麼說,曹操的謀士班底,緣起於荀彧、荀攸。而一路也是為曹操出謀劃策,立下了汗馬功勞!

從《三國演義》中兩位超級謀士之死引發的思想!

但歷古歷朝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往往在患難之交時,兄弟可以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但一旦建立江山,利益發生衝突時,往往六親不認,兄弟只能共苦,卻不可以同甘了⋯⋯

曹操戰勝西涼兵後,威福日甚。

這時候“馬屁精”們,都想著法子投其所好。

長史董昭進言說:“自古以來,人臣未有如丞相之功者,雖周公、呂望,莫可及也。櫛風沐雨,三十餘年,掃蕩群兇,與百姓除害,使漢室復存。豈可與諸臣宰同列乎?合受魏公之位,加‘九錫’以彰功德。”

意思就是曹操功勳卓著,周文王、姜子牙,都不能及。你怎麼可以與眾臣並列呢?要有特別待遇,搞特殊化。

首先稱謂上稱魏公,另外在車馬、衣服、樂懸、朱戶、納陛、虎賁、鈇鉞、弓矢、秬鬯圭瓚等九錫要升級,以表彰曹操功德。

曾經一起打江山的超級謀士荀彧說:“不可。丞相本興義兵,匡扶漢室,當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荀彧句句是忠言,在提醒曹操不能忘本,興義兵,是為了匡扶漢室。要秉持忠貞的志向,堅持謙退的禮節。

但忠言逆耳,還是小人的甜言蜜語中聽。

董昭說:“豈可以一人而阻眾望?”意思是說,怎麼一個人可以阻止眾望所歸呢?

於是上表請尊曹操為魏公,加九錫。

荀彧嘆息說:“吾不想今日見此事!”曹操聽到後,非常恨他,認為他不支持自己。

曹操興兵南下江南的時候,命令荀彧同行。此時荀彧已經知道曹操有殺己之心,推託有病停留在壽春。

忽然曹操派人送一盒飲食給荀彧。盒子上有曹操的親筆封記。

打開盒子一看,並無一物。荀彧明白了曹操的用意,於是服毒而亡。終年五十歲。後人有詩嘆曰:

文若才華天下聞,可憐失足在權門。

後人休把留侯比,臨沒無顏見漢君。

雖說“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但一不小心,卻也是一入宦門深如海,前功盡棄,忠言反而無故引來殺生之禍!

從《三國演義》中兩位超級謀士之死引發的思想!

無獨有偶,命運有驚人的相似。

又是在曹操南征前夕,參軍傅幹,上書諫操,要興設學校,息軍養士,待時而動。

曹操接受了這個建議,並且停止了南征的行動。幾位“馬屁精”又來歌功頌德了。

侍中王粲、杜襲、衛凱、和洽四人,商議想要尊崇曹操為魏王。

中書令荀攸說:“不可。丞相官至魏公,榮加九錫,位已極矣。今又進升王位,於理不可。”

曹操聽了後,非常憤怒說:“此人想要效仿荀彧耶!”

荀攸知道後,憂憤成疾,臥病十數日而卒,亡年五十八歲。

從《三國演義》中兩位超級謀士之死引發的思想!

兩位超級謀士,都是曹操的左膀右臂。可以說知心人、知己知音,是“開國”之元老。

但時過境遷,今非昔比了,即使有什麼想法,也不能直言不諱、直話直說了!此一時彼一時了。

今天的創業公司,任何一個組織也好,莫不是如此!

也許對於“功臣老將”,心理都不平衡,覺得你老大、老闆還得戒驕戒躁,像原來開創事業、打江山時一樣,不忘初心,什麼話都能開誠佈公講?什麼意見都可以敞開了提?

殊不知,這守江山時,形勢已大不一樣了,原來是兄弟,現在是“君臣”,是老闆和夥計,倫理地位絕對要想明白、分清楚!

不然也像荀彧、荀攸命運一樣!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句話就喪送了卿卿性命,成為了先烈!

從《三國演義》中兩位超級謀士之死引發的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