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 福州將實現垃圾全利用

紅廟嶺循環經濟產業園明年建成,共15個項目;昨海都記者探訪,近距離觀察垃圾變廢為寶的全過程

N海都記者 陳恭璋 張志宏 馬俊傑

今年5月1日,福州市將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包含四個環節——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分類處理是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環。

昨日海都記者走進紅廟嶺循環經濟產業園,零距離了解這“最後一環”。

據瞭解,紅廟嶺是福州市垃圾處理的“總樞紐”,2017年以來,啟動實施了15個項目,將於明年6月全部完工,屆時,將實現垃圾全利用、零排放。

五大處理廠 保障垃圾全利用

昨日,福州市城管委有關人士介紹,2017年福州市就啟動紅廟嶺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計劃到2020年,福州市生活垃圾實現“只燒不埋”,焚燒率力爭實現100%的目標。

據瞭解,該園區規劃用地總面積為5371畝。2017年以來,先後啟動實施了15個項目(其中6個為已建成項目的擴建工程、9個為新建項目),總投資約41億元,達到紅廟嶺此前20年(1995-2016)投資總額的4倍。

其中,為生活垃圾分類提供無害化、資源化處置保障有五個最為重要的項目:餐廚廢棄物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廠(簡稱餐廚垃圾處理廠)、危險廢物綜合處置廠、紅廟嶺大件(園林)垃圾處理廠、紅廟嶺廚餘垃圾處理廠、生活垃圾焚燒協同處置廠。

據介紹,園區將打造成為全國規模最大、品類最全,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目的,集固廢資源化利用、節能環保產業聚集、環保宣傳教育為一身,“近零排放”的森林式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

□釋疑

如何實現全利用和零排放?

福州市城管委有關人士介紹,垃圾分類是實現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重要舉措。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是實現這“三化”的重要保障,園區內項目是環環相扣的,簡單地說,垃圾分類分出的五類垃圾,除了可回收垃圾外,園區內都有對應的處理廠。

每個處理廠處理不了或者產生的物質,也會被送往相應的處理廠進行再處理,最終實現全利用、零排放。垃圾處理廠產生的物質,除了爐渣外,還有飛灰、液體,會被送到飛灰處理廠和滲瀝液處理廠進行處理。

去年,福州市在紅廟嶺啟動生活垃圾焚燒協同處置項目,被稱之為升級版的垃圾發電廠,項目建成後,可實現對城市生活垃圾、垃圾滲濾液處理廠汙泥、餐廚沼渣、廚餘沼渣、大件垃圾、園林垃圾等終端廢棄物進行處理,是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垃圾處理最終的“託底工程”。該項目還有一個用途,除了消化其他處理廠處理不了的廢棄物外,還能逐步接收消化二期填埋場篩後的可燃物質。

據介紹,餐廚垃圾處理廠一期已經建成,二期將在明年3月完工,日處理能力為500噸。根據每萬人日均產生1噸餐廚垃圾計算,福州市常住人口400萬左右,該處理廠完全足夠“消化”福州市的餐廚垃圾。

每日450噸爐渣

變成6萬塊磚

垃圾焚燒後會產生爐渣,這也是紅廟嶺園區垃圾處理廠的主要產生物之一。

每噸垃圾處理後,產生的爐渣將達到0.25噸,那麼這些爐渣怎麼處理呢?在工作人員帶領下,海都記者來到紅廟嶺爐渣處理廠,工作人員介紹,這個處理廠2012年投用,日處理爐渣450噸,目前正在擴建,今年5月底將完工,屆時處理能力為1050噸。

工作人員介紹,爐渣到了這裡,將添加水泥等物質後,進行高溫煅燒,製作成透水磚,用於市政項目建設使用,比如堆砌窨井壁。目前,每天的透水磚產量為6萬塊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