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的教齡津貼最多的才每月10元,你覺得合理嗎?你認為提高到每月多少合適?

居安思危天佑中華


如今在教師待遇的爭議中,教齡津貼也同樣屬於其中之一,在教師群體中引發了熱度不小的討論。在過去的33年中,教齡津貼標準就沒有做過任何改變,教師的工資待遇雖然沒有大幅度提升,但至少也有過變動,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而教齡津貼一直沒有變動,似乎難以讓人理解。

教師的教齡津貼制度設立於1985年,目的是激發教師參與教學工作的積極性,以教師的導向作用帶動教育質量的快速提升。當前的教齡津貼制度主要分為四個檔次,教齡滿五年不滿十年的,每月三元;滿十年不滿十五年的,每月五元;滿十五年不滿二十年的,每月七元;滿二十年以上的,每月十元。綜合來看,目前的教齡津貼標準主要是3元、5元、7元、10元等四個檔次,按照目前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如此教齡津貼標準難免讓人略顯尷尬。

在1985年設立教齡津貼之時,教齡津貼在教師工資待遇中的佔比至少能達到十分之一左右,而如今教師的待遇基本能在2000元以上,也就是說其比重也就在四百分之一而已,這種變化實在讓人難以接受,教齡津貼標準在教師工資待遇中的佔比大幅縮水,其在教師隊伍中的作用也正在逐步下降,甚至部分教師都在主張:如果不能將教齡津貼提高,不如直接將其取消,省得每次看工資條時礙眼。

如今的教齡津貼標準實在是不符合當前的教育實踐與教師工資待遇水平。教齡津貼既然是鼓勵教師參與工作的,就必須真正發揮其作用,雖然大幅度提高教師津貼標準並不現實,但將其標準提高到100元、300元、500元、700元,或者比該標準再稍微降低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實,多數教師對於待遇的要求並不是太高,他們並不會因為待遇提升跟不上而對工作懈怠,但我們也應該照顧教師們的想法,必須增強提高教師待遇及相關津貼補貼標準的主動性,真正讓教師從教齡津貼標準中感受到,自己在這麼多年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對於教齡津貼標準,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東愛雨小公


我工作23年,每月教齡津貼10元,10元剛夠一頓早餐,連一斤肉都買不到,過年的時候剛夠我買一斤青菜,顯然不合理。

教齡津貼是為鼓勵教師長期從事本職業發給的一種崗位津貼。從1985年開始實行,凡工作5到10年者,每月發3元;10到15年者,每月5元;15到20年者,每月7元;20年以上者,每月10元。



來看一下下面的例子,當時來說,要是教齡津貼還算高的。

1985年,我正在上2年級,我們老師每個月的工資是38.5元,他經常說“三十八塊半”,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即使按照最低一檔,每月3塊,這筆教齡津貼,也佔了它總收入的7.8%!我還記得,當時的煤油是0.38元1斤,這筆收入,可以買差不多9斤煤油,幾乎可供一家用上大半年! 也就是說,當時的教齡津貼,對於教師來說,是一筆很大的收入!

也就是說這位老師當時每個工資38塊5,即使最低的教齡津貼3元,也佔到7.8%。如果按5元算,佔比是13%。如果按7元算,佔比是18.2%。如果按10元算,佔比是26%。



設定"教齡津貼"是黨和國家尊師重教的重要舉措,"教齡津貼"當時佔教師工資總額的從7.8%到26%不等,是一個不小的"數目"。這一標準已執行三十餘年了,現"教齡津貼"佔教師工資多少呢?1∕400左右,也就是0.25%,小到可以忽略不計了。

是到了該改革的時候了,不然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存在,毫無意義所言。



說實話,在30多年前制定的政策,在現在看來非常的不合時宜,那我具體提出了多少合適呢?那麼首先要與時俱進,按照當時的比例來看的話。

我認為可以對應這個30年前的教齡津貼的比例來分別為7.8%,13%,18.2%,26%。如果說教師工資基數是5000的,那麼對應的教齡津貼分別是,390元,650元,910元,1300元。

大家看一下我說的這樣是不是合理,按比例是最合理的。這樣看起來的話還比較像樣子,起碼能夠體現制定教齡津貼的人的初衷。

多年前制定的一些政策,在現在已經很不實用了,迫切的需要改革。那麼如何改革?怎樣改革更合理?那需要領導們的深切考慮,並且進行民意測評,瞭解大家的呼聲與真正的需求。



歡迎大家發表自己的看法,我是睿媽教育在線,專注教育,歡迎大家點贊,關注我,謝謝。


睿媽教育在線


我教齡25年,教齡津貼10元,據說是最高檔了,也到頭了。一個月的教齡津貼也就夠吃一碗拉麵加一盤小菜,還一個月只能有一次這樣的待遇。想想,心裡真不是滋味。尊師重教喊了多少年,教師的工資卻一直很低。我九三年上班,工資三百元不到,一年也就三千元。蓋房子娶老婆要不是父母支持,也許現在還蝸居在學校宿舍裡苦苦掙扎呢。我剛上班的那幾年,有正式職業的女孩子比較少,人家也看不上我這低工資的農村教師,我在父母的安排下娶了開裁縫鋪的老婆。那幾年,老婆掙得比我多,周圍的人都笑話我讀了多少年書不如一個小學畢業的女人掙得多。事實就是如此,我也只能呵呵呵了。現在我上班二十五年,工資也從二百多元漲到了三千九百多元。雖然一個月的工資買不上一平米的房子,但我堅定的相信,只要認真工作,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工資會越來越高的,教齡津貼希望國家也給調整一下,至少一百元吧!十元真的太低。



睿雪


幾年前,我們單位的會計跟我說,下個月開始我又要增資了!欣喜之後,忽然想到我剛來這個學校不久,她也說過這話,那是我教齡滿15年的時候,把我的教齡津貼從5元/月提到了7元/月!我掐指一算,果然不錯,不知不覺我教齡滿20年了,按她不算調侃的說法,我又要增加每月3元的收入了!並且我將享受這10元/月的最高教齡津貼直到退休了。

單位裡的年輕人常有點不滿老教師的意思,時不時還要跟老教師比一比工資,真是沒眼看哪!人家教齡比他們年齡都大,他們哪來的膽氣啊?我看,還是這個教齡津貼太過雞肋的原因吧!

從1985年執行至今,30多年紋絲不動的一塊工資,恐怕各行各業就只教齡津貼這一條了吧?這是鼓勵教師終身從教還是讓老師們趁早改行啊?

教齡滿五年,便可發放3元/月;教齡滿20年、30年甚至40年,也只發放10元/月,你讓年輕教師憑啥尊重教齡呢?不如用盡心思去評個職稱,反倒後來居上,享受更高薪資待遇了,豈不更值得擁有?

與時俱進,不能只在嘴上說說。要麼廢,要麼改,這麼多年飽受詬病依然堅挺是為哪樁?教齡津貼,想說愛你不容易啊!

建議要麼將它合併到薪級工資中去,不單立一塊;要麼就拿出滿滿的誠意來,從教第二年便開始發放,每滿一年按30元/月基數發放,在此基礎上,再按照原津貼方案,5-10年,加3元/月;10-15年,加5元/月;15-20年,加7元/月;20年以上的加10元/月。


劍客談教育


取消教齡津貼。

教齡補貼10元,被某些教師認為是對教師的嘲弄。我們這樣的文明古國咋能嘲笑老師吶?我們不嘲弄教師!所以建議取消教齡補貼。只是建議呦?

還想要多少?才能滿足你們偉大的貪婪的胃口?不要企圖帶頭貪得無厭好嗎?偉大的園丁、偉大的蠟燭、偉大的人類靈魂工程師。

是不是給點陽光就爛顫,蹬鼻子又上臉啊?

2018年中國農村人口年平均收入14617元,城鎮居民年平均收入28288元,大約是這麼多吧?

摸摸你們的良心,還想要多少?

2018年國家財政支出赤字3萬億人民幣,國家歷年累積財政赤字56萬億。

嫌當老師工資少辭職吧!別幹了。

大把的人想當老師,考上真的很難。

你趕緊辭職,行行好,給想幹的人空出個位子。


潘發明3


【一線教師,喜歡思考教育問題,歡迎交流!】

中小學教師的教齡津貼每月最多才10元,肯定是不合理的,如果想驗證一下,很簡單,給你身邊的非教師說一下,看看他們的反應就知道了:開玩笑的嗎?


設置教齡津貼的目的是為了鼓勵教師長期從事教育職業發給的一種津貼,但奇怪的是多少年來其他項目的工資已經漲了有漲,可教齡津貼卻穩如磐石,紋絲不動,結果就修煉成了……笑話!10元錢現在教師工資總額中早已沒有什麼存在感了,自然也早已被邊緣化,起不到鼓勵教師終身從教的目的,其存在的價值也就只剩下能證明曾經我們的工資制度想到過教師終身從教的問題!

由此我想到現在的另一項工資——績效工資,作為計件工資的升級態,曾風靡企業。當年績效工資制度改革作為事業單位工資制度重大改革的一部分,將績效工資引進了教育行業。當時是對其寄寓很大希望的,可惜都沒想到的是績效工資的執行卻成了教師的悲哀:從執行的第一天起,績效的評定成了糊塗賬,各個學校內教師間的矛盾從未有過的被激發,更有甚者為此而大打出手,斯文掃地,真是可悲!

由此可見現在教師的工資制度是存在很大問題的:它把鼓勵教師終身從教的教齡津貼擱置不問,卻把擾亂校園平靜的績效工資奉為法寶。

所以要說教齡津貼提高到多少合適,我覺得要遠遠高於績效工資,這樣才能達鼓勵教師終身從教的目的。鑑於當前不可能大幅提高教師工資,可以將其掉個個:績效工資每月10元,教齡津貼每月500到1000,這樣應該比較合適!



滴水縷風


中小學教師教齡津貼最多才每月10元,從1985年設立至今,已經34年了,還真沒見過還有津貼能34年穩如泰山恆古不變的,絕對是不合理的!這個判斷,大家都一樣。

而提高到每月多少合適,大家的意見就各不相同了,因為期望值不同,從十幾元到上千元都有。

那麼,究竟多少才合適呢?我們不妨回顧一下當初設立時,教齡津貼跟工資的比例,從中也許可以找出一個比較科學的答案。

享受教齡津貼的條件及其津貼標準,是這樣規定的,從事教師工作滿5年不滿10年的每月3元、滿10年不滿15年的每月5元、滿15年不滿20年的每月7元、20年以上的每月10元。

從中可以看出,從事教師工作不滿5年的,不享受教齡津貼,這是因為設立這項津貼的宗旨就是鼓勵教師終身從教。在享受教齡津貼的教師中,3、5、7、10元的標準,約相當於各個教齡段工資總額的5%、6%、8%、10%,時間越長的,佔比越大,這個設立的宗旨是完全符合的。

有人提出將教齡津貼上漲到300、500、700、1000元的標準,以對應當初的3、5、7、10元標準,也有的是減半,就是150、250、350、500元的標準,也沒有什麼不可。

現在看來,也許是很合適的,但是,若干年後,比如再過30年,這個標準也一直沒有變化,到那時候的教師,面臨著我們現在面臨的同樣的尷尬,就是教齡津貼30年未變,變成了雞肋,因為那時候教師的工資總額永遠不是現在的工資額了。

可見,教齡津貼上漲到固定的數額,還是不科學的,未來的同行們依然要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這就說明,固定金額的教齡津貼不是個好的辦法,所以,最科學的方案就是教齡津貼隨著工資增長而自然增長,這樣,無論到哪一天,無論是將來哪一代的教師,將不再會受這個問題困擾。

根據設立之初教齡津貼佔工資總額的比例,我們可以設定,教齡津貼標準佔工資的5%、6%、8%和10%。教齡時間段不變,進入這個教齡段,自然就享受相應比例的教齡津貼,這樣,教齡津貼永遠都會與時俱進,永遠都不會過時。


當代師說


我國中小學教師教齡津貼於1985年設立,國家設立教齡津貼是為了體現對教師職業的特殊尊重,我校1985年參加工作的本科畢業生,上班第一個月工作不到42元左右,每月3-10元的教齡津貼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激勵作用。

2018,我校新招本科生教師工資超過2800元,教齡津貼仍然每月3-10元。

33年工資增長了大概70倍,而教師的教齡津貼一直不變,肯定不正常,按照這個幅度,初級教師教齡津貼應該在200元差不多,而不是3元錢。

我是愚哥,歡迎朋友們交流。




愚哥有話說


不合理!太不合理了!我特意看了一下工資條,我的還不到10元,而是5元!

為什麼會發5元?原來這3元的來歷已經實行了30多年了!1985年,為了鼓勵教師終身從事教育工作,有關部門特制定《關於教師教齡津貼的若干規定》,規定:凡從事本職工作滿5年不滿10年者,每月發3元;滿10年不滿15年者,每月5元;滿15年不滿20年者,每月7元;滿20年以上者,每月10元。

這個規定,在當時確實能夠鼓勵教師終身從事教育,因為每月10元的教齡補貼,是一個非常大的補貼,達到什麼程度?我舉個例子:
下圖來自一個網友對工資條的解釋,可以看出1984年,5級礦井工人的工資只有60.67元,而採礦補貼才每月6毛,大專學歷的每月工資48元,大學學歷的工程師每月56元,也就是說教師加入每月能補貼10元,相當於一個級別比較高的工人工資的1/5或者1/4,這個補貼,確實對教師太重要了,能鼓勵教師終身執教!

然而,30多年過去了,這個10元封頂的教護齡補貼卻一直沒有變!現在的10元錢,你買不了一斤肉,你只能買3個蘋果,這不是對老師的鼓勵,而變成了什麼了?我就<strong>不說了。所以,提高教護齡補貼,勢在必行!提高教護齡補貼,能有效彌補職稱帶來的弊端,乾的時間長了,教護齡補貼高了,職稱的消極影響就降低了!


至於提高到多少,我覺著應該按照現有工資至少1/5比較合適,各地經濟水平不一樣,不能統一標準,按照比例比較合適!你覺著呢?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教師的教齡津貼現在就是一個笑話!

教齡津貼是80年代初的產物,當時教師奇缺,在社會上又有“臭老九”的“雅稱”,所以沒有多少人願意做老師。於是,為了鼓勵人們進入教師行業、鼓勵人們終生從教、穩定教師隊伍。出臺了教齡津貼政策。

享受教齡津貼的條件及其津貼標準,是這樣規定的,從事教師工作滿5年不滿10年的每月3元、滿10年不滿15年的每月5元、滿15年不滿20年的每月7元、20年以上的每月10元。封頂每月10元。

結果,這一封就是34年。這個教齡津貼也真是夠堅挺的!

80年代初,每月工資只有20—60元,這個補貼的力度還是不小的,大約可以佔到工資的10%到20%。給大家舉個例子:1984年,廣東公職人員的月工資是40-60元。豬肉價格是每斤0.8元(憑票購買,黑市價每斤2元),也就是說10元錢可以買十多斤豬肉,即使是黑市也可以5斤豬肉。

而現在教師工資普遍上漲到3000—8000元每月。教齡津貼卻依然停留在80年代初的,宛然古董、活化石!依然以豬肉為例:現在的豬肉是每斤10塊。肉價已經漲了10倍。

現在的10塊錢的購買力只有一碗麵了。

況且,從工資來看,也是漲了100多倍了。

所以,教師的教齡補貼要麼取消,要麼按照工資總額的10%-20%的幅度提升。也就是分為四擋:300元、500元、700元、1000元。

可喜的是,教師的教齡津貼問題已經引起了上面的關注,教齡津貼連同績效工資改革將同步進行。這確實值得期待!

也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與時俱進,也只有這樣才可能鼓勵教師終身從教。我覺得給教師增加教齡津貼,比給教師發“從教30年榮譽證書”要有意思的多。

大家說是不是啊?

姑蘇講堂,專注教育。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