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氏股份:生豬出欄首破2000萬頭,淨利潤近40億,同比下滑超四成

溫氏股份:生豬出欄首破2000萬頭,淨利潤近40億,同比下滑超四成

溫氏股份:中國養殖業龍頭企業

這是《年報看什麼》系列的第十篇,我們來解讀一下養殖業的龍頭企業溫氏股份的2018年年報。

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溫氏股份”),創立於1983年,現已發展成一家以畜禽養殖為主業、配套相關業務的跨地區現代農牧企業集團。2015年11月2日,溫氏股份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成為創業板市值最大的股票之一。

溫氏股份現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創新型企業,組建有國家生豬種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農業部重點實驗室等重要科研平臺,擁有一支由10多名行業專家、68名博士為研發帶頭人,531名碩士為研發骨幹的高素質科技人才隊伍。

溫氏股份掌握了畜禽育種、飼料營養、疫病防治等方面的關鍵核心技術,擁有多項先進的育種技術,現有國家畜禽新品種9個、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46項,溫氏股份及下屬控股公司共獲得專利287項(其中發明專利101項)。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溫氏股份已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擁有262家控股公司、5.54萬戶合作家庭農場、5萬多名員工。2017年溫氏股份上市肉豬1904.17萬頭、肉雞7.76億隻、肉鴨3098萬隻,總銷售收入556.57億元。

溫氏股份:生豬出欄首破2000萬頭,淨利潤近40億,同比下滑超四成

溫氏股份的關鍵數據

公司財務表現

我們首先來看看公司近三年來的財務表現:過去三年,溫氏股份的主營業務收入基本保持穩定在每年570億元左右,然而淨利潤從2016年的117.90億元下降到2018年的39.57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量也從2016年的146.53億元下降到2018年的64.94億元,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更是從2016年的43.48%下降到2018年的11.89%。

與此同時,公司總資產539.50億元,同比增長10.01%;淨資產345.68億元,同比增長5.98%。

溫氏股份:生豬出欄首破2000萬頭,淨利潤近40億,同比下滑超四成

溫氏股份2018年報披露的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

分季度來看,2018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營業收入要高於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第二季度淨利潤出現虧損4.58億元,其他三個季度單季盈利都在10億元以上。現金流方面,第三、第四季度要顯著好於第一、第二季度。

溫氏股份:生豬出欄首破2000萬頭,淨利潤近40億,同比下滑超四成

溫氏股份2018年報披露的分季度財務指標

行業格局與發展前景

肉雞和肉豬養殖行業集中度比較低,規模化肉雞和肉豬養殖企業數量相對較少,行業內規模企業總體市場佔有率相對較低。據《中國畜牧業年鑑(2016)》數據統計,2016年肉雞養殖年出欄5萬隻以下的養殖場數佔總場數99.85%,年出欄50000-999999只佔0.1428%,年出欄數100萬隻以上佔0.0045%;生豬養殖年出欄500頭以下的養殖場數佔總場數99.40%,年出欄500-49999頭佔0.6015%,年出欄數5萬頭以上的場數佔0.0007%。

其中,生豬養殖上市公司總體市場佔有率比較低。據新牧網《2018年全國生豬出欄69382萬頭,9大上市豬企佔6.45%市場份額》顯示,2017年,九大上市豬企(溫氏、牧原、正邦、雛鷹、天邦、天康、羅牛山、龍大肉食、金新農)共出欄3442.46萬頭生豬,佔當年全國生豬出欄的4.9%;2018年,此九大企業共出欄4476.3萬頭,佔當年全國生豬出欄的6.45%

與生豬行業相比,黃羽雞規模養殖企業總體市場佔有率比較高。據《2018國雞產業白皮書》(新牧網、新禽況出版),排名前10黃羽雞養殖企業年出欄約為

14億隻,佔黃羽雞總出欄35%左右;排名前20企業年出欄約15.4億隻,佔黃羽雞總出欄40%左右。

商品肉雞、肉豬是大宗食品原料肉。主要的銷售模式是坐地批發或零售,主要的客戶是肉聯廠、食品加工企業、各個人中間商(批發商或零售商)等,客戶群體比較大。行業各企業的銷售渠道因業務區域分佈不同,交叉較少,銷售渠道比較簡練、通暢,開拓和管理渠道的成本較低

商品肉雞和商品肉豬因其是鮮活、大宗食品原料肉的特殊商品屬性,消費者直接身心感受的機會比較少,因而對產品品牌的認知度比較低,對公司品牌的認知度較高。消費者通常通過公司品牌辨認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性。

我國商品肉雞、肉豬市場的集中程度相對較低,大量散養戶 “價高進入,價賤退出”,影響了市場供給量的穩定性,導致行業供需不匹配,造成產品價格呈現較大的週期性波動,行業稱為“雞週期”、“豬週期”。此外,近幾年

疫情也是影響“雞週期”、“豬週期”的主要因素之一

根據《中國畜牧業年鑑》數據統計,年出欄5萬—99.99萬隻肉雞的規模化養殖場比例逐年上升,年出欄100萬隻肉雞以上的大型養殖場的比例也逐年上升;同樣,年出生豬500-4.99萬頭以及年出欄5萬頭以上的規模化養殖場也逐年上升。未來,隨著環保壓力、城鎮化加速、土地流程,預計養殖業集中度提高趨勢會越來越明顯

溫氏股份:生豬出欄首破2000萬頭,淨利潤近40億,同比下滑超四成

肉雞與生豬養殖業的行業集中度呈現逐步提高趨勢

受H7N9流感事件不定期發生和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影響,各地政府陸續出臺家禽經營管理辦法,國內活禽交易限制的範圍逐步擴展,活豬調運也可能長期受限。目前,商品肉雞和商品肉豬的銷售出現活雞和活豬的銷售模式與“集中屠宰、品牌經營、冷鏈流通、冷鮮上市”的銷售模式並存的局面。未來,逐步全面向“集中屠宰、品牌經營、冷鏈流通、冷鮮上市”的模式轉變。

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後,鑑於非洲豬瘟防控的長期性、複雜性和艱鉅性,農業農村部出臺了包括限制生豬調運在內的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未來生豬調運或將長期受限,逐步從“調豬”向“調肉”轉變,由此連帶引發屠宰產能佈局從銷區向產區轉移

公司經營情況

產量方面,報告期內公司銷售商品肉雞7.48億隻(全國佔比9.1-9.4%

),肉豬2229.70萬頭(全國佔比3.2%),肉鴨3133.31萬隻,雞蛋1.94萬噸,原奶7.55萬噸,成品奶1.69萬噸;實現營業收入572.36億元,利潤總額42.84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9.57億元。

2018年,公司完成種豬場新增開工產能666.2萬頭,竣工產能552.7萬頭。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存欄奶牛2.06萬頭;全年對外銷售原奶7.55萬噸,同比增長36.66%。全年對外銷售成品奶1.69萬噸,同比增長13.42%。

溫氏股份:生豬出欄首破2000萬頭,淨利潤近40億,同比下滑超四成

溫氏股份2018年報披露的產銷量

毛利率方面,養殖業綜合毛利率16.71%,同比下降3.45%。其中,肉豬類毛利率12.32%,同比下降12.48個百分點;肉雞類毛利率23.28%,同比上漲12.11個百分點。分區域來看,兩廣區域毛利率最高,達到12.49%;華中區域最低12.02%。

溫氏股份:生豬出欄首破2000萬頭,淨利潤近40億,同比下滑超四成

溫氏股份2018年報披露的毛利率情況

成本方面,飼料都是大頭,肉豬佔比61.82%,肉雞佔比68.79%;其次是委託養殖費用(養殖戶的收入),肉豬佔比17.70%,肉雞佔比18.16%。肉豬飼料,同比增加了18.14個百分點,可能和2018年豆粕價格上漲有關。

溫氏股份:生豬出欄首破2000萬頭,淨利潤近40億,同比下滑超四成

溫氏股份2018年報披露的商品肉豬成本情況

溫氏股份:生豬出欄首破2000萬頭,淨利潤近40億,同比下滑超四成

溫氏股份2018年報披露的商品肉雞成本情況

費用方面,銷售費用同比增長19.59%;管理費用同比增長15.95%;財務費用同比增長20倍,主要是利息支出增加;研發費用同比增長1.36倍,公司加大了研發投入的力度。

溫氏股份:生豬出欄首破2000萬頭,淨利潤近40億,同比下滑超四成

溫氏股份2018年報披露的費用情況

研發方面,報告期內,公司共投入研發經費 5.53 億元(營收佔比0.97%),新立項科研項目 227 項;公司自主評選出科技進步獎項 目 90 項,科技成果獎 90 項;同時,《高效瘦肉型種豬新配套系培育與應用》和《畜禽糞便汙染監測核算和減排增效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2 項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還有 1 項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二等 獎, 4 項獲得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另外,報告期內公司還申請了國家專利 86 項(其中發明專利 42 項)、 軟件著作權 4 項;獲得授權專利 73 項。

啟動新溫氏研究院建設項目,一期工程建設方案已立項,計劃投入建設資金3.38億元。重點研發項目包括:生物育種研究、畜禽疾病防控研究、微生態製劑的研發與應用。

公司研發人員數量1575人,研發人員佔比3.24%。

溫氏股份:生豬出欄首破2000萬頭,淨利潤近40億,同比下滑超四成

溫氏股份2018年報披露的研發投入

現金流方面,經營活動現金流同比下降18.76%;投資活動現金流同比增長45.60%,主要是贖回人民幣結構性理財產品較多增加現金流入所致;籌資活動現金流同比下降113.12%,主要是本期新增借款減少,而利息支出同比增加所致。報告期折舊和攤銷費用 24.65 億元。

溫氏股份:生豬出欄首破2000萬頭,淨利潤近40億,同比下滑超四成

溫氏股份2018年報披露的現金流情況

經營計劃方面,公司將堅持雙主業發展,優化區域佈局,抓住“雞週期”、“豬週期”的輪動以及區域市場的價格差異,獲取高於行業平均的合理收益;同時,公司將通過提高育種和飼養管理水平,加強疾病防控體系建設,提高肉雞、肉豬的品質,降低生產成本,並爭取在同一區域、同一時期獲得更高的銷售價格。

2019年肉雞銷售數量增長不低於10%,步入加快增長軌道。養豬業,結合不同區域非洲豬瘟疫情防控的形勢,在主產區與主銷區實施不同的發展策略,保持2019年肉豬銷售數量實現穩健增長

分紅方面,2018年公司決定每10股分紅5元,分紅率67.13%;按照2019年4月9日收盤價格40.16元,股息率為1.25%

溫氏股份:生豬出欄首破2000萬頭,淨利潤近40億,同比下滑超四成

溫氏股份2018年報披露的分紅情況

股東變動

溫氏股份的股權十分分散,持股最多的流通股東也僅持有2.78%的流通股份,且大都是個人股東。證金公司自2017年第三季度進入後,在2018年的第二季度進行較大幅度的加倉。此外,易方達創業板ETF在2018年第二季度建倉後,連續兩個季度較大比例加倉。

溫氏股份:生豬出欄首破2000萬頭,淨利潤近40億,同比下滑超四成

溫氏股份2018年報披露的十大流通股東

養殖業的風險

畜禽養殖行業仍存在大量的散養戶。散養戶存在“價高進入,價賤退出”的現象,影響了市場供給量的穩定性,造成產品價格波動,行業稱為“雞週期”、“豬週期”。如果未來“雞週期”、“豬週期”進入低谷期,產品市場價格下滑,則公司將面臨產品價格、銷售收入下降以及存貨減值的風險,公司的經營業績可能出現下滑甚至虧損。

疫病是畜禽養殖行業經營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一旦發生疫病,可能引發公司畜禽產品發生死亡或被迫捕殺,生產成績下降,市場交易受限,消費需求下降等風險,公司可能因此生產成本上升、產品積壓、銷售價格和銷量下降等,導致公司面臨經營效益下滑的風險。

目前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形勢非常嚴峻,為了嚴格落實疫情排查,疫情撲滅,嚴防疫情擴散蔓延,農業農村部出臺了有關疫點和疫區生豬捕殺、生豬及其產品調運、運豬車輛監管等重點措施。受疫情及防控措施影響,公司養豬業主要面臨四方面風險:

一是,若公司種豬跨區調運受阻,公司種豬場將不能及時換種,則公司面臨種豬場母豬老化,生產成績下滑,豬苗產量不及預期的風險;

二是,若公司豬苗、商品肉豬調運受影響,公司不能及時投苗或銷售商品肉豬,則公司面臨豬苗積壓,死淘率上升,商品肉豬不能及時銷售的風險;

三是,若公司種豬場、合作農戶(或家庭農場)被劃為疫點或疫區,則公司面臨生豬被捕殺、財產受損失的風險;

四是,為配合各地區防控非洲豬瘟的需要,為保護公司和股東的長遠利益,控制經營風險,減少損失,提高經營效益,公司擬在受到疫情影響嚴重的地區和風險威脅較大的地區主動下調產量,確保企業健康、持續發展。若公司因此調整區域佈局和生產計劃,則公司面臨未來幾年肉豬上市量不及預期目標的風險。

溫氏股份:生豬出欄首破2000萬頭,淨利潤近40億,同比下滑超四成

養殖業面臨諸多風險

總結

在這一篇中,我們詳細梳理了養殖業龍頭企業溫氏股份的2018年年報。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養殖業的幾個特點:

  • 行業集中度較低:龍頭企業的市佔率仍然偏低,2018年九大上市豬企共出欄4476.3萬頭,佔當年全國生豬出欄的6.45%。排名前10黃羽雞養殖企業年出欄約為14億隻,佔黃羽雞總出欄35%左右。
  • 週期波動較大:畜禽養殖行業仍存在大量的散養戶。散養戶存在“價高進入,價賤退出”的現象,影響了市場供給量的穩定性,造成產品價格波動,行業稱為“雞週期”、“豬週期”。其實,所有的種植業和養殖業,由於週期較長,都存在“追漲殺跌”的特點。
  • 經營風險較大
    :食品安全、自然災害、疫病蔓延、價格低迷,都會導致行業出現經營風險。

此外,溫氏股份所依託的緊密型“公司+農戶(或家庭農場)”的經營模式,需要農戶(或家庭農場)的密切合作。公司與合作農戶(或家庭農場)通過簽訂委託養殖合同方式合作。在合作執行中仍可能存在某些農戶與公司對合同相關條款的理解存在差異,導致潛在的糾紛或訴訟風險。如果爆發疫病或其他規模化企業採取競爭手段爭奪農戶,可能導致公司的合作農戶(或家庭農場)流失的風險。另外,近年環保壓力增加、土地流轉、城鎮化加速等政策環境的變化,農戶(或家庭農場)自身獲取養殖資源的投入和難度加大,導致公司的合作農戶(或家庭農場)數量面臨下降的風險。

這些都導致,投資者在做農業的投資時,需要格外的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