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凶猛 欧洲顶级银行申请基金销售牌照

国外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出于展业需要申请基金代销等资格。这类机构并不具备网点优势,基金销售可能只是作为其服务高净值客户的一环,未来或发展成私人银行模式。

中国基金报记者 陆慧婧

外资金融机构对国内资管业务热情持续高涨,已发起设立控股合资券商,并表态要控股基金公司,近日更有外资巨头看上了基金销售牌照。

意才财富申请基金销售牌照

青岛证监局4月8日发布的《证券期货基金机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及审核情况公示表》中,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出现在申请人之列——青岛意才财富管理有限公司申请公募基金销售资格。青岛意才财富的大股东为欧元区顶级银行集团之一的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旗下的资管机构欧力盛资产管理公司已于2013年获得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且是公募基金公司——鹏华基金的外资股东。

公开信息显示,青岛意才财富为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的外商独资企业,经营范围包括财富管理服务,财富管理产品研发,投资咨询、企业管理咨询、财务管理咨询、商务信息咨询、经济信息咨询;在金融专业领域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以服务外包形式从事金融后台服务。

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集团是意大利最大的银行集团。国内投资者或许对其较为陌生,事实上,该集团来头不小,且对国内市场非常热衷。2007年6月,鹏华基金原股东深圳市北融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方正证券、安徽国元信托将持有的49%股权一次性转让给意大利欧利盛金融集团股份公司,鹏华基金由此变为中外合资基金公司,2009年8月,意大利欧利盛金融集团股份公司又将其持有的鹏华基金49%的股权转让给意大利欧利盛资本资产管理股份公司,欧利盛资本由此拿到国内公募基金公司股权。在45家合资基金公司中,外资持股比例在49%及以上的共有17家,鹏华基金是其中之一。

除了公募基金,2013年5月,欧利盛资本资产获得QFII资格,拥有1亿美元QFII额度。而今年年初上市的青岛银行(港股03866)股东名单中也出现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的身影,参股13.85%,为第二大股东。

今年3月,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也作为会议代表之一参与了证监会举办的欧盟在华金融企业座谈会。

对现有基金销售格局影响有限

今年2月,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基金销售机构的股东进行了细微调整,在独立销售机构股东条件一栏中,增加了“境外股东”一项。根据 《征求意见稿》,独立销售机构境外股东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依所在国家或地区法律设立、合法存续并具有金融资产管理或者金融投资顾问经验的金融机构,财务状况良好,资信良好;所在国家或者地区具有完善的证券基金法律和监管制度,其证券监管机构已与中国证监会或者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机构签订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并保持有效的监管合作关系。而在之前的相关规定中,仅有“独立基金销售机构以有限责任公司形式设立,股东可以是企业法人或者自然人”的要求。

目前,国内第三方基金销售格局成型,但业内对外资进入基金销售领域仍持开放、欢迎的心态。

“摩根大通、野村证券等国外金融机构纷纷进入中国,出于展业需要,预计他们都会申请基金代销等资格。这类国外金融机构并不具备网点优势,也没有太多的投资顾问,基金销售可能只是作为其服务于高净值客户的一环,有可能发展成私人银行的模式。如果只是为了做基金销售业务而申请销售牌照,没有规模效应很难赚钱。外资银行在基金销售上不占优势。”一位大型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人士表示,金融开放是大趋势,大资管行业双向开放的进程不可逆转,全球顶级机构进入国内市场,虽然会对部分机构造成冲击,但能够促进国内资管行业进步,基金销售作为资管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也需要双向学习。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境外金融机构申请基金销售牌照,更多的是金融行业对外开放的象征,仍难撼动国内基金销售格局。“在财富管理业务中,基金销售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外资金融机构进入这个领域如何展业,仍待观察。金融行业需要本土化经营,公募基金是很容易就能买到的金融产品,投资者没有必要到外资机构购买。或许外资机构在基金销售上并没有很大的野心,只是作为整体布局中的一环,做一些尝试性的业务。”

也有大型基金第三方销售人士预计,基金销售管理办法仍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或会影响近期基金销售牌照的发放速度。

“按照基金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的展业要求,基金销售机构最近一年度基金销售日均保有量(货币市场基金除外)不得低于10亿元,这样,基金第三方销售的门槛是非常高的,可能会有1/3甚至一半的销售机构牌照会被注销。外资机构若是基金公司股东方,还是能通过基金公司撬动部分资源,保住牌照也会比较容易。”上海一位资深基金第三方销售人士如此分析。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