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这件事,为什么阿里巴巴能做成?

十一点联盟


大家好,我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阿里云,主要提供云服务器、云数据库、数据智能等服务,题目里阿里巴巴做的云计算就是我,所以这个问题由阿里云本云来回答比较合适。

云计算是什么,这个问题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你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或者登陆阿里云官网进行咨询了解。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628730417673404675/

回到问题本身,我们来聊聊阿里巴巴是怎么把云计算做成的。

1、面对流量挑战、提出云计算战略

故事要从2008年前说起。那个时候阿里巴巴遇到互联网流量的挑战,传统的IT架构已经无法满足业务需求。所以云计算战略就这样被提出来。


2009年,淘宝的流量仍然在持续增长,阿里开始用云来替换传统IT架构,也就是这个时候开始投入飞天操作系统的研发。当时面临了两条选择,一条是基于Hadoop等开源技术搭建底层系统,另一个方案是自主研发,前者技术和生态都较为成熟,而自研则是一条充满未知的路,但考虑到开源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集群规模等短板,阿里巴巴最终选择了自研这条路,2009年春节上班第一天,工程师写下了飞天的第一行代码。


选择自主研发主要是能够确保云的整体架构是有机统一的,能够随时随地的无间断升级,并在全球范围内水平扩展,也为阿里云未来大规模服务的能力打下了基础。


2、自主研发飞天5K,大规模计算能力初步实现


2013年8月,飞天集群规模达到5000台,实现了跨机房,并经受了整机房断电的严苛考验,现在更是实现了单集群1万台的规模,如果用Hadoop等开源技术,那远远达不到这样的规模。把视野放到全球,目前拥有这一能力的公司也寥寥无几。



3、借助天然实践优势,锤炼提升云计算能力


除此之外,电商基因也是做云计算的天然优势,阿里云需要面对的场景是互联网的规模、金融级的准确性、企业级的复杂程度(这是搜索、社交场景无法比拟的)。

例如,每年的双11会带来流量的剧增,0点时刻无数人涌入天猫,这样的流量规模是绝无仅有的,而高峰流量的压力也进一步锤炼了阿里云大规模服务的能力。



目前,阿里云不仅支持了阿里巴巴集团的内部业务,也在为社会创造价值,以12306为例,每年春运期间,12306网站需要承受着每天超过400亿次PV数,压力可想而知。但上云之后的12306,现在已经能够承受高达40万次/秒的查询能力。

现在,飞天之上衍生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自研技术,拥有基于新一代虚拟化架构的神龙云服务器、国内首个自研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同时集成了达摩院的前沿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顶级基础设施服务以及数据智能的能力。

如今十年过去,但阿里云仍然不断思考着云计算未来的发展之路。

云计算行业的第一个十年,阿里云已经发展成全球前三的云服务商;在云计算的下一个十年里,阿里云不仅要为社会提供基础设施服务,还要将数据智能的能力赋能给全社会。

如今的阿里云是达摩院加持的云、数据智能的云、最佳实践的云和被集成的云,我们也给了自己更加清晰的定位:不做SaaS,让大家来做更好的SaaS(软件即服务)。



如果你想和我进一步讨论,欢迎在下方留言。


阿里云


我觉得是因为阿里巴巴不仅有非常敬业的工程师,还有双11这样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

双11到今天已经成为了全民参与的购物狂欢节,它的背后是无数阿里云的工程师将近一年的筹备。每一年双11玩法都会不同,对这些工程师来说,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

阿里巴巴内部还经常流传着这样的“段子”,有的同事回老家结婚,第二天一大早就要接新娘,头一天晚上还在网吧“压测”到凌晨;被称为双11技术队长的杨旭连续一个星期都顾不上回家……从这些的故事中都能感受到阿里巴巴工程师的敬业与对卓越技术的不懈追求。

每一年的双11都是阿里巴巴整个集团的大考,阿里云每年都会更换参与双11的工程师,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参与进来,经历这次云计算技术上的考验。

其实双11是最能放大和暴露技术问题的一个场景,阿里巴巴也在备战双11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为了解决双11突然出现的“非常大的峰值”,阿里云设计了混合云方案,不仅解决了双11的计算难题,还推广到了微博上的热点事件、春运期间的火车购票、世界杯的计算需求等场景。

为了让消费者尽快拿到商品,阿里云搭载了中国邮政将分拣中心、处理中心的寄递平台,还专门为中国邮政零点订单高峰护航,助力中国邮政实现“分钟级配送”。

在阿里云的助力下,今年双11开场仅30分钟,全国就有很多消费者已经收到了刚刚下单的商品。

不仅如此,随着阿里云的数据积累和技术迭代,原先很多棘手的问题也都有了成型的解决办法。比如,为了更加精准地分配系统流量,阿里云设计了“应用+存储+缓存+数据库+网络+大数据”的全技术栈的混合云解决方案;

为了更早地发现更多问题,阿里云设计了全链路压测,用大量机器人模拟用户的双11行为,提前“演练”,进而发现问题。这些经历过双11考验的技术都沉淀了下来,成为了阿里云上线的新产品。

敬业的工程师+丰富的实战经验,我猜这就是阿里巴巴能做成云计算的原因吧


一个退休的老者


阿里的云计算最初是按照亚马逊的思路设立。

大型电商在云计算领域有这天然的优势。最初美国亚马逊电商搞黑色星期五活动,由于大量网上访问与结算请求,不得不增加配置服务器来应对,可是平时访问量又没有那么大,好多服务器设备都闲置,亚马逊老板贝索斯突发奇想,可以把服务器出租出去,出租运算能力给需要的公司,由此,这项改变了互联网玩法的生意出现了。

阿里同样有这方面的需求,双十一就是阿里云最好的试验场。在国内阿里云确实是响当当的NO.1,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技术水平距离距离亚马逊还有差距。

云计算未来的趋势,互联网利润新的动力源。


Hello温哥华


理想主义的坚持,对人才的尊重,不断的投入,选择相信


互联网文摘


阿里云计算是赔钱赚吆喝


拿钱发帖全家over


云计算需要的条件

第一 客户的海量数据

第二 大量的资金

第三 大量的人才

这三者恰好阿里都具备,其实很多企业都在做,只是没有阿里做的好而已,因为这是大趋势,


北纬30C146336731


因为阿里巴巴996


不愿透露真实姓名的王


用马云的一句话很贴切,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