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久天長》是在說,你這麼“乖順”,一定是個小人物

如果要用一個詞形容《地久天長》最核心的東西,我想它一定是乖順

這部長達3個小時的影片裡,每一個人都在時代的洪流之下,盡力表現著臣服於命運的乖順。

計生辦主任海燕強制麗雲流產、海燕的兒子把星星推下水庫淹死、劉耀軍和茉莉一夜情的孩子被打掉、領養的兒子離家出走。

《地久天長》是在說,你這麼“乖順”,一定是個小人物

劉耀軍(王景春飾)和王麗雲(詠梅飾)四度失去兒子,卻沒有任何一次有表現出反抗的行為,他們數十年的生命顯得異常乖巧順從。

面對李海燕(艾麗婭飾)和沈英明(徐程飾)因兩次“奪走”好友兒子的自責,劉耀軍說:只要活著,就再也不要提起這件事。

《地久天長》是在說,你這麼“乖順”,一定是個小人物

這得下多大的決心,才能原諒一個兩次奪走自己兒子的家庭?這已經不僅僅是“兩家人友誼”深厚能解釋的了。

我想,唯一能解釋這一切的,只能是根植於中華民族血脈之中的“順從”的思想。

根植於血脈的乖順

幾千年的傳承下來,我們的文化中既有偉岸的正面,也有低沉的負面。

而更奇特的是,有些流傳於血脈的文化基因,甚至並不能“正面負面”這樣涇渭分明去界定。

《地久天長》表達的就是小人物基因裡這種“亦正亦邪”的文化基因。

大多數時候,普通人都會選擇簡單地度過一生,歷經苦難、折磨、悲哀和少許的歡喜。

正如王小帥鏡頭下的劉耀軍和王麗雲,只要不是頃刻喪命,他們就必須要活著等“

早已停止的時間”走到終結。

《地久天長》是在說,你這麼“乖順”,一定是個小人物

往深了想,《地久天長》不僅僅只是重現了某個時代的小人物的命運。

它甚至是中國數千年農耕文化裡,所有小人物命運的縮影。

這些人,甚少關心王權更替,風雲變化;

他們只在乎眼下的一日三餐,以及田地裡的四時五穀。

《地久天長》是在說,你這麼“乖順”,一定是個小人物

這是隱藏在血脈之中的“乖順”基因。

我們只需要接受一切,無論是命運的恩賜還是厄難,在真正的小人物的生命裡,他們選擇照單全收。

如若一生風調雨順,便是吉福天相;如若一生悲慼慘淡,便是命運使然。

即使是失去了一切,只要活著,就是一切。

《地久天長》是在說,你這麼“乖順”,一定是個小人物

就像王麗雲和劉耀軍在飛機上說的那句“沒想到我們還怕死”一樣,哪怕是失去了一切,甚至是失去了“傳宗接代”,他們的潛意識裡,還是在珍惜自己的生命。

這實在是一種偉大的堅韌。

從“乖順”里長出的堅韌

一切的苦難厄運和悲歡離合都照單全收,只要活著便是一切。

從這一層來說,《地久天長》有《活著》的味道。

《地久天長》是在說,你這麼“乖順”,一定是個小人物

上墳這幕,像極了《活著》

劉耀軍和王麗雲有著和生活裡任何遭遇和解的巨大勇氣,但這種勇氣卻又不是主動使然,而是被動接受。

正是如此,“乖順”的品質,不亞於中華民族任何其他一種美德。

這種品質,明面上是消極的、暗沉的;但本質上它是一種文化智慧,是數千年的農耕文明沉澱下來的結晶。

《地久天長》是在說,你這麼“乖順”,一定是個小人物

不同於工業文明或者商業文明,中華民族數千年來賴以生存的就是土地。

這也同時意味著,生長於其中的人民必須學會“順應天地”。

我們能接受天地的恩賜,也必須能接受天地的厄難。

世間萬物,莫大過於天地。只要這天地還存在,生命還存在,希望就還存在。

很明顯,《地久天長》裡就是這樣堅毅的品質,劉耀軍和王麗雲接受了命運的一切安排,終於在結尾,迎來了命運賜予的希望。

用堅韌迎接轉機

生長在中華民族的普羅大眾,大都有“劉耀軍式”的堅韌。

《地久天長》是在說,你這麼“乖順”,一定是個小人物

《地久天長》的結尾,離家出走的“星星”周永福(王源飾)長大歸來,還帶了女友。毋庸置疑這就是王小帥的刻意安排。

正如《地久天長》的另一個名字《so long,my son》,這是個關於“等待兒子”的故事,在往更深處想,這就是一個關於傳宗接代的故事。

星星帶著另一半迴歸,無疑是宣告劉耀軍和王麗雲在苦難之下堅守半生,終於迎來了轉機和希望,儘管這種希望是在後輩身上延續,但終歸生活變得美好了一些。

《地久天長》是在說,你這麼“乖順”,一定是個小人物

中國人是尤其注重血脈傳承的,自古以來的“重男輕女”,就是這種血脈印記的體現。

而重視傳承的本質,就是對希望和轉機、對未來會更好的一種信任。

長久和天地自然的和解,讓中國人的骨子裡,埋下了和一切和解的巨大勇氣。

這種勇氣會在我們遭受任何厄運之時,依舊能保持生命的頑強和堅韌,依然能和劉耀軍王麗雲一樣,堅韌地生活下去,等待“星星”的迴歸。

《地久天長》是在說,你這麼“乖順”,一定是個小人物

《地久天長》最動人的地方就是,他把我們都是“劉耀軍”、“王麗雲”這一事實,搬上了大熒幕,然後講一個屬於我們小人物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