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民生工程”傷民心

—分享—

不久前,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永富在今年兩會接受採訪時表示,個別地方扶貧中存在“低保吃回扣,危房改造搞貓膩”等問題。近日,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記者在吉林省和四川省分別發現此種現象。(4月13日 澎湃新聞網)

據媒體的公開報道,吉林省存在危房改造應付檢查,在土房外面包層磚等問題。而四川則存在73歲貧困老人深山無人管,村裡富裕戶卻搬進扶貧新居等問題。兩種情況,不同現象,本質卻是一樣,都是在民生工程領域圖形式、走過場,弄虛作假應付檢查,把民生政策的好經給“念歪了”。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能住上安全舒適的房子,是每名還住在危房之中的困難群眾心中最美好的生活嚮往,也是政府最應該下大力氣解決的現實問題。從中央到地方都有相應的保障機制,也有專項的保障資金,按理說危房改造工作應該能得到很好推動,讓困難群眾享受到更多改革紅利。但問題恰恰就出於此,一些該享受政策的困難群眾仍住在破舊危房中,一些享受到政策的卻只是得到了外牆包磚、屋頂蓋彩鋼板的“包房”,甚至寧可在外租房也不敢搬進“包房”,好好的民生工程徹底變成了傷民工程、傷心工程,不僅浪費了民生資金,也讓幹群關係產生隔閡。

毫無疑問,民生工程變“傷民工程”就是“四風”問題在基層的再次反覆。個別基層幹部只求能夠應付檢查、交付差事,把心思和時間花在如何做表面功夫、完成面上工作,甚至變著法子讓群眾“簽字代替監督”“簽字代替問效”。而一些上級部門也對基層現狀不深入督查核實,過程疏於監管,驗收走馬觀花,才給基層弄虛作假提供了滋生土壤。

為政之道,民生為本。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強調,“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作為制定政策的依據,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這句話既是給每名黨員幹部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殷切期望。邁步新時代,只有把民生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才能更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反之,發展就容易偏航、容易迷路。

雖然,民生工程只是民生事業的一個小方面,但事關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樣茲事體大,來不得絲毫鬆懈和隨意。此次媒體的曝光,可以說給那些還在民生工程上動“歪念”的黨員幹部敲響了警鐘,只要弄虛作假,就會如“包房”有縫一樣,難以掩蓋,最終也必然受到黨紀國法的嚴懲,任何人都不會是意外,不信大家拭目以待。

政府幹的,都應是人民盼的。希望各級政府部門能切實履行好職責、發揮出作用,讓民生工程真正成為群眾放心、人民滿意的“暖心工程”,讓人民期盼在基層落地開花。可千萬別弄虛作假、敷衍應付,那樣只會傷了民心、損失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