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的年报记

春季是上市公司集中披露年报的时候,随着年度“成绩单”的出炉,对于上市公司业绩的真实情况也有了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依据。从已经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来看,2018年上市公司的业绩相比往年并没有出现显著向好的趋势。相反,2014年起积累起来的高额商誉和高位高比例股权质押等风险因素在逐步凸显。另外,在股市逐步回暖的同时,上市公司大股东减值的公告也如雪片般纷纷飘来。

当然也有向好的一面。2018年一直笼罩在中国经济上空的“中美贸易摩擦”的阴霾正在逐渐散去。同时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也在稳步向前推进,并且正在进行一轮旨在激活民营经济活力,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大规模改革。在这轮改革中,商事制度改革和减税降费的力度空前。这些利好因素正在努力塑造中国经济的明天,虽然道路充满曲折,但前途应是光明。

记者观察 | 平淡的年报记

年报数据平平

A股上市公司2018年的年报已经陆续披露,从已经披露财报的上市公司来看,去年的经营情况相比以往并没有出现非常明显的向好迹象。

截至4月5日,A股已经有1345家公司披露了2018年的年报,从盈利能力来看,其中约67.4%的公司净利润实现了同比增长,相比于2017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并不是非常明显的利好。从营收情况来看,已披露年报的公司中,2018年营收同比增长的家数为1077家,约占八成,相比于2017年的数据下降了2.6个百分点。

不过从企业日常经营中最关键的经营现金净流量来看,2018年已经披露年报的公司中,约83%的公司获得了正的经营现金流,相比于2017年提升了8.5个百分点。这表明2018年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有所提高,有真金白银的流入。但是整个净现金流量为正的公司仍仅约55.5%,比2017年略微下降。

影响上市公司正现金流量占比下滑的主要因素是上市公司获得融资现金流入的比例出现大幅下滑。2018年中国股市遭遇来自内外部的多重压力,股市全年持续低迷,据此来看,2018年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大幅下滑,与市场的融资环境恶化相互印证。

综合现金流量表来看,2018年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占比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中信用政策的收紧,赊销减少,现金交易增多。结合融资能力变弱的情况,加上2018年上市公司存货规模较上一年出现明显放缓的情况,这些迹象或许表明市场主体的信心有所下滑,对未来的预期并不明朗。

总体而言,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比较平稳,未出现大起大落。虽然从现金流量表中反映出了些许的市场信心下滑的迹象,但是随着中国改革放开的深化,和政府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所营造出的更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氛围,市场的信心或将逐步得到修复。

记者观察 | 平淡的年报记

商誉地雷频现

除了经营业绩,2018年年报中颇为引人关注的还有“商誉减值”的问题。中国上市公司的商誉值自2014年开始狂飙突进,至2018年三季度末,账面商誉值已经达到1.45万亿元,占到净资产比重的5.31%。

2018年已经有307家公司发布了商誉减值预警,其中创业板占118家,中小板占104家,主板占85家。

2月28日,天神娱乐发布2018年业绩快报:全年总亏损高达72.93亿元,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对前期并购形成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金额48.14亿元。天神娱乐也因此被冠以“年度亏损王”的称号。

天神娱乐只是整个商誉暴雷潮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像天神娱乐一样,由于前期进行大手笔并购而产生巨量商誉,随着业绩承诺期的结束,不少被并购公司都出现了问题,由此带来了商誉的大规模减值。

记者观察 | 平淡的年报记

如此大规模的商誉地雷引爆,对于股市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意料之中。意料之中在于自2018年底以来,无论是监管层还是媒体都已经多次提醒市场上巨额商誉存在减值风险,所以大家心里早有准备。而且从历史数据来看,A股商誉在过去四五年间爆发式增长,本身就不寻常。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也随之加大,A股商誉减值的压力自然也会随之加大。

意料之外在于如此多的公司在岁末年初突然“变脸”,纷纷主动引爆商誉地雷,甩掉商誉的历史包袱。这种突然性和集中性还是给市场带来很大的冲击。而且从商誉减值的规模来看,今年商誉减值的规模恐怕也要创纪录。从已经发布商誉预减值公告的上市公司来看,2018年计提商誉减值的总规模已经超过千亿元。

在众多的商誉减值公司中,创业板的商誉减值问题尤其值得关注。创业板本身的商誉历史包袱比较重,2018年底创业板公司商誉值占市值的比重接近7%,占净资产的比重接近20%。这一比重远远高于主板。

记者观察 | 平淡的年报记

创业板不仅商誉历史包袱重,而且还有商誉减值的传统。2017年创业板商誉减值规模更是达到当年创业板公司净利润的21.1%。随着A股在2019年春节过后的疯狂上涨,为创业板公司甩包袱提供了契机。

今年的创业板又是商誉地雷集中爆发地,在已披露商誉减值的300多家公司中,超过三分之一来自创业板。最少的上市公司数量、最小的市值规模,最高的平均市盈率水平,却有着占比最高的商誉值,这使得创业的商誉减值风险显得尤为巨大。

除了商誉减值之外,应收账款、存货和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压力也不容忽视。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不少中小企业面临经营危机,这也使得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难以收回,同时长期股权投资和商誉面临减值问题。截止2018年三季度末,A股所有上市公司应收账款总计超过49万亿元,较2017年年末增长逾7万亿元;存货总计超10万亿元,较2017年年末增加逾3000亿元。在此次大规模商誉减值的同时,不少公司的应收账款、存货和长期股权投资也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值情况。

记者观察 | 平淡的年报记

减持纷至沓来

虽然年报数据并无太多亮点,但是随着股市的回暖,减持却活跃起来了。其中大股东股权质押等变相减持新手法和产业资本的清仓式减持尤为惹人关注。

去年年底爆发的股权质押危机虽然在政府积极介入下得以稳定,但是高比例股权质押的风险依然存在。截止4月5日,两市股权质押总比例依然有9.84%,股权质押总笔数达到7万笔。如此高的股权质押数量,依然是A股中的一大风险因素。

3月28日,A股上市公司恺英网络发布公告,称公司大股东王悦“失联”。公告显示,王悦共持有恺英网络股份4.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1.44%,而王悦几乎将自己所持有的股票全部质押,质押率接近100%。

根据以往公告,王悦所持有的大部分股权都是在恺英网络股价处在相对高位时就已经质押出去。数据显示,2018年1月底王悦处于质押状态的股票占总股本的18.84%,而当时恺英网络的股价在14元左右,当前恺英网络的股价不到5元。很明显,王悦通过股权质押拿到的钱比现在通过二级市场卖出股票得到的钱要多。由此也就有了“失联”的动机。

像王悦这样高位质押全部股份后“失联”的情况,值得投资者警惕。在王悦之前,乐视网的贾跃亭、保千里的庄敏、南风股份的杨子善、哥伦布的魏庆华等都是高位质押所有股票后失联,留给资本市场一个烂摊子。在当前这种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质押股份的情况下,这种大股东通过高位质押股票来变相套现的风险变得很高。

除了股权质押这种变相减持的情况,自2018年以来,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就一直在持续。虽然2018年股市整体不景气,但是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的步伐没有停止过。整个2018年,除2月和10月外,其余10个月均为净减持。以市值计算,整个2018年产业资本的累计净减持额约800亿元。

记者观察 | 平淡的年报记

进入2019年,尤其是春节过后,随着股市走高,A股的减持也一天比一天汹涌。截至4月4日,A股今年已经有787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210份股东减持公告。其中不乏一些股东进行清仓式的减持案例。

2月14日,中原证券发布了一则减持公告,公司二股东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拟在持在6个月内清仓式减持所持的股份,占到公司总股本的15.71%。在此之前,新疆火炬、鹏鹞环保、白银有色、华西证券等也都出现了大规模的减持现象。在此次大规模减持中,不少都是产业资本、机构投资者在减持套现。对于股市前景产业资本似乎并不太看好。

2019年的年报季与同期股市的火热似乎不太成比例。但是股票投资都是对未来的预期,当下经营数据平平,甚至有不少风险因素凸显,并不代表未来业绩就差。尤其是当下中国改革开放正在不断深化,政府对于民营经济的重视和帮扶力度也是空前。决定未来走势的正是当下发生的变化,以中国经济改革的力度,未来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