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深圳的工厂慢慢开始转移到别的城市,是不是深圳要全面商业化?

优名的花


一个城市的兴起,最初是依靠制造业。等到有了一定的经济积累之后,会逐渐进行产业升级,那些附加值高的产业转移到外地,腾出空间和资源发展附加值更高的产业。北京、上海、深圳莫不如此。至于升级之后的产业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那就要看决策者的选择了。有的是制造业,比如东京、旧金山,有的则是服务业,比如纽约、香港。但大部分都是兼而有之,去发展服务业,也坚守制造业。中国的北京、深圳、上海就是这样的例子。



自2008年广东省在珠三角推行“双转移”战略开始,附加值并不高的产业,转移到了非珠三角地区。其间深圳也有不少企业转移出去了。腾出空间之后,深圳市重新产业发展定位,最后选择了金融业和高科技产业。在这两者中,先来说高科技产业的规模还是大于金融业的。这一点从官方的数据可以得到印证。

2017年深圳市GDP是22438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金融业增加值3060亿,占GDP比重为13.6%;先进制造业增加值5744亿元,占GDP比重是25.6%。我简单对比就可以看出深圳的先进制造业规模,比金融业大了很多,占GDP的比重高12个百分点。

深圳的制造业主要是集中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领域。2017年该行业增加值达到了4736亿元,比金融产业增加值高近1700亿元。
(比亚迪是深圳制造业的一张名片)


以上数据说明深圳一直在坚守制造业这个领域,不是像题主所说的全面转向商业。在深圳的8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多家分布在制造业领域,包括华为和正威。除了这两家超级制造业企业,深圳还拥有很多知名的制造业企业。根据广东省发布的《2018广东制造业100强排行榜》,在前十强中,有4家位于深圳(排名广东省首位)。除了华为和正威国际,还有比亚迪和中集集团(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全球规模最大的集装箱制造业企业)。


财经知识局


这是城市发展的趋势,只不过深圳要追求高速发展,产业机构就必须加速升级。

80年代-90年代

改革开放以来,香港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往深圳,当时的深圳蛇口成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遍地都是工厂,从几千人的工厂到上万人的工厂,蛇口成了内地人来深圳捞金的第一站。

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

随着深圳的不断扩容,和产业升级,以前的老工业区都被拆了重建高楼大厦,而工厂钱到了关外很偏的地方,观澜富士康、沙井、福永、固戍工业园、宝龙工业园、坂田华为基地等等,成了工厂的聚集地。

2010年前后

深圳的工厂都迁往惠州、东莞、中山、珠海等地,随之而来的是大力开发写字楼,从南山科技园到后海超级企业总部基地、再到前海-蛇口自贸区。这八年,深圳的摩天大楼数量位居全球第一,超过旁边的香港。

展望2025年

深圳的面积只有北京的八分之一,上海的三分之一,广州的四分之一,未来要追求高速发展,必然要淘汰低附加值的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云服务等领域。

2025年,深圳要全面建成17个核心片区,每个片区都会有不同的发展和定位,但是有一点不会变,深圳未来的核心产业就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金融服务业。


蒋昊说经济


深圳的工厂慢慢开始转移到别的城市,这是一个趋势,就像最初华为等工厂从南山区转移到龙岗区那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深圳要全面商业化。深圳全面商业化,即没有必要,也没有未来。

如果深圳放弃制造业,而是转型变成一个商业化过重的城市,那么,深圳的城市发展优势就没有的。就商业来说,对岸有世界级的商业中心香港,后面有地区商业中心广州。

商业,恰恰不是深圳的强项,也不是现在今天深圳所要追求的支柱产业。放弃现有支柱产业把GDP建立在吃喝玩乐之上,等于是自毁前途,自断前程。简单发展商业,并不需要大量的一流人才。现阶段专注发展商业,必然会导致一大批创业创新人才离开深圳。而人才,年轻的创业人才,恰恰是深圳这四十年来发展的立身之本和核心竞争力。年轻人才的离去,只能说明一座城市真的变老了!

当然,深圳的城市未来发展,需要成熟的商业配套。就我国目前城市建设来说,即使如上海、北京等,商业发展还是较大落后于巴黎、纽约、东京等世界级商业中心。从深圳城市的未来发展来说,发展商业是必须的,但不是现在的首要任务。那么,深圳目前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呢?

对于深圳来说,市中心可用土地越来越少,有限的土地将留给利润最大的、附加值最高的研发等项目。所以华为将总部留在了深圳。去前海自贸区、去天安云谷,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高端研发、设计中心,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金融、保险、法律等高端服务行业。

而从珠三角地区错位互补发展来看,更需要深圳成为世界级的研发高地,诸如华为等企业也没有搬离珠三角,而是去了与深圳无缝对接的东莞、惠州等地,这些地方,是深圳发的发展腹地(就像当年深圳作为香港产业专业的发展腹地那样),是珠三角的战略纵深。所以说,深圳的工厂慢慢开始转移到别的城市,这是个城市发展的必然,也是深圳新的起航,但并不是全面商业化的开端。


单问者


工业有很多种,深圳不可能放弃工业的,香港的产业空心化就是前车之鉴。深圳只是进行了产业调整和升级,深圳一些普通的工厂、污染大、能耗高的企业是逐步迁走了,但是留下的都是高附加值、环境友好、具有竞争优势的工业企业。

事实上,深圳工业近两年发展态势很好,2018年,深圳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09.5亿元,增长9.5%,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工业增加值突破9000亿元的城市。

深圳的工业在往高精尖领域发展,主要以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电子制造业为主,而且瞄准世界前沿科技动向,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在超材料、虚拟现实、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领域,深圳企业均在国际标准制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在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中实现“湾道超车”和领跑。

为了支持工业发展,深圳也是频频放大招,比如保障工业用地,拿地给与优惠,实施四个千亿计划,即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超过1000亿元、实现新增银行信贷规模1000亿元以上、实现新增民营企业发债1000亿元以上、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深圳市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三个千亿计划,同时深圳还制定降电费办法,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物流企业实施工商业用电降成本,每度电资助5.5分;对纳入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或高技术制造业统计的我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用电再资助,每度电资助8.5分。

最后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深汕合作区已经完全交给深圳管理了,这给深圳带来了可观的产业用地,对深圳工业发展是重大利好!

所以深圳不要工业,全面商业化是不可能的!


小罗说深圳


所有的设想和发展,前提都是要能留住人,深圳这么大的城市,不可能全是科技人才,全做金融,打扫卫生的阿姨,小区门口的宝安,饭店服务员,外卖快递员,等等很多这些工作都要有人做,有人会说未来都是人工智能不需要人力了,但是这些要全部成熟,还需要很多时日,再加上现在美中贸易战,经济肯定受缓,政府如果不能提前做好应付各种可能的准备,一味按着自已想法和老思路去走,等到哪一天人工智能还没来,产业还没升级完成,人却已经跑光了,到那个时候,再去应对,一切为时晚矣,

我身边很多同学朋友,走了一波又一波,都是现实,来深的人也有,但是最近几年越来越少,各大省份现在都发展的不错,很多人都留在家乡工作,以前大学生来深圳工作的外省人很多,现在已经少之又少了,大部分来深圳工作的大学生都是广东省内深圳周围的人了,这些都是明显的变化,加之老龄化,少子化,高房价,等诸多因素,未来几年这种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

深圳为什么能发展起来,是因为全国各地天南地北,如果哪一天,四川人只知道成都,湖南人只知道长沙,河南人只知道郑州,湖北人只知道武汉了,那么深圳还靠什么产业升级,只做广东人的深圳吗,别忘了,广东还有广州等几个大城市呢,他们也要发展,也要人才,香港的五十年期限也没有多少年了,到时候对内地全面开放,深圳的金融优势又会被削一大半下去,国家放着香港这个现成的金融大亨不要,难道会去扶持一个都快没人的深圳吗?

不管是经济上升,还是经济下跌,不管是繁荣,还是堕落,都不是一成不变,其中因素太多太多,稍有差池,就可能偏了路,

万不可,昙花一现,一切都是梦啊。


我最帅l


深圳的工厂向别的城市转移。并不是说深圳这个城市要全面商业化。而是因为深圳这个城市的地价越来越贵。厂房的租金一年比一年上涨。导致。工厂的经营成本一年比一年增加。


大家知道地价,油价的上涨都可以导致物价上涨,以及各行各业的价格上升。这方面深圳工人的工资也比内地城市要高。工厂在厂房租金以及工人的工资成本这一块上涨的厉害,利润越来越薄。内地别的城市在这方面比深圳有优势。

资本是逐利行为,哪里有利润高,就向哪里倾斜追逐。虽然深圳有完整,成熟的行业辅料配套链,但内地别的城市这些年在这方面也改进不少。完全可以满足工厂投资进驻该地的基本要求。那些高污染,低产能,低效益的产业要迁出。深圳政府也不会挽留他们的。



至于说深圳是要全力发展商业中心。应该条件还不成熟。深圳市商业辐射范围也就是惠州东莞,香港。向北一百多公里,有广州市这个大的商业城市。这个范围内的客源几乎都是往广州跑。所以说深圳主打发展商业中心城市。优势不明显。

估计政府的规划是要向金融,高科技产业,高端电子产业,计算机软件产业等发展。还有发展第三产业。


水花果66


深圳应该不会沿袭香港的模式,完全放弃工业,全面商业化。

因为地价的上涨、城市规划的变更,深圳有大量制造业搬迁到周边的东莞、惠州、河源及更远的城市,但在深圳的宝安、龙岗、坪山、光明等辖区,现在仍有大量的工业区存在。深圳在发展服务业的同时,也并没有放弃工业,只不过是随着城市品质的提升,一些低端的制造业逐渐被淘汰,留下的是技术含量更高的高、新技术产业。

最近新闻报道深圳发布的17个重点发展区域,其中与产业相关所占比重还是比较大的,很多是信息、高新技术研发转化等高新产业,但也不乏现代制造业,这些都不是商业。比如:

高新北区 定位: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2020年,每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创造工业总产值力争超过2000亿元

坂雪岗科技城 定位:云计算、高端软件、智能终端为主的新一代信息产业

国际低碳城 定位:建设成为国家低碳发展综合试验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节能环保、新能源、生命健康、低碳服务业、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六大新兴产业园区

福田保税区 定位:高端服务&先进制造业


whitedeer


深圳的变化速度用一日千里是夸张,用日新月异是实话直说。👍👍👍

七八年前,在南山区还有生产假头套的工厂,在南园村附近的街道旁晒那些发毛,一股化工产品的怪味,令人掩鼻而过。现在这种工厂早就不见了,此地变成高楼林立的工业园。深圳的低端产业基本上都外迁了,创造附加值多的高端企业壮大起来。流水线上的操作工少了,靠打拼脑力劳动为生的精英多了。这是一种趋势,一个现实。不信,你进入前海自贸区大门不远处就是青年创业园区。如果特朗普到深圳一游,看深圳这么繁华、蒸蒸日上,必将大骂奥巴马家族。据说,奥巴马的弟弟在深圳打工做生意。😄😄😄

又,深圳也有不足之处,不早日解决,必将干扰妨碍深圳的发展。

深圳是年轻人的城市,这些年轻人要结婚生子,传宗接代在深圳扎下根。在深圳扎根真的不容易,高昂昂不肯低头的房价(比香港便些?)。

还有孩子上学难,能上高中的孩子不到百分之五十。太落后了。欧美地区都普及了大学教育。连中国的台湾岛的大学教育都基本普及了。深圳发展光靠向全国各地借人才发展,只能繁荣一时,不可能持久。因为房价高,外地人才难扎根。扎了根,学校教育环境又落后,一半的孩子连高中都没资格上。更谈不上普及高等教育了。

一一担心语,深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隘口,希望早日过关斩将。

否则,别看一些落后的生产企业外迁了,但深圳的繁荣发展,仍是任重道远呀。😇😇😇

深圳加油。


烟台蝎子





深圳特区是作为北上广深(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中最年轻的新型大都市,也是最有活力的城市,深圳经济特区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成为了四大经济特区中发展的标杆,其中目前深圳定位的都市是世界最大的金融都市美国‘’硅谷‘’,深圳的速度创造了世人目共赌的奇迹,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领头羊。




在高新科技,金融,商业,贸易等创新为理念的模式中,吸引了世界级500强企业近400家入住深圳,随着城市的不断高速发展,经济体量快速增长,城市在不断的扩展,人口不断增加,本着深圳人多地少的短板,随着土地的不断增值,城市住宅,商业等价格成本会不断的提高。




那些低效应的企业在深圳生存的空间逐渐的递减,自然会好移嫁于临深周边的二三线城市,从而降低企业成本而增加企业的利润。来换取生存空间,未来存活于深圳将会是高新科技,金融,商贸,智能,绿色制造等等的高薪产业,我相信深圳特区未来成为全面商业化城市指日可待!!!




仅代表个人观点,我是明天更美好,欢迎互动交流点赞转发,您的鼓励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明天更美好


关注我,获取更多深度解读


深圳崛起于改革开放,当年释放人口红利,外贸红红火火,深圳靠近香港,又有政策扶植,有大量外资企业将代工厂设在深圳。

外贸、服装、电子产品,深圳工厂红红火火。

我老家就有好多人,当年去深圳淘金,进厂打工,发现了商机,回乡开厂,现在也成为本地的纳税大户了。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人口红利结束,几年前开始,深圳用工成本飙升。工资高,房租高,工厂成本一路高涨,利润所剩无几。

好多外资工厂都在这段时间将工厂关停,并将工厂搬到用工成本更低廉的东南亚国家去。

国内很多本土工厂也受到大环境牵连,也把工厂迁出深圳,有些迁到三四线城市。比如我老家就在前几年迁入一家,据说曾经是在深圳的工厂。有些也迁到越南那些东南亚城市。

华为虽然表示不会搬出深圳,但是也在东莞设立了新厂。比起寸土寸金的深圳,东莞的用工成本要更低。


尽管如此,深圳仍然有很多商业优势。工厂全部迁出深圳显然不现实,一个城市的和谐发展也需要各行各业提供服务,不能只剩互联网、金融这些高精尖产业。

不过深圳如今确实到了转型时期,深圳政府依然在对高精尖人才释放利好政策,吸引人才落户。可以说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是不输北上广的,不过转型难免会有阵痛,看好深圳的未来,这座独具包容性的城市拥有无限可能。


我是吴怼怼,虎嗅、36氪、钛媒体、产品经理等专栏作者、前澎湃新闻记者,专注互联网科技文娱解读,更多深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