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马克及其进化学说

拉马克及其进化学说

达尔文的进化论中,基因的变化是随机性的,人后天的行为不会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这就是说,人的后天努力和改变没有生物学上的意义。

然而,另一种进化学说认为生物后天的行为及环境影响会在遗传上留下印记,即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进化学说,一种学说告诉你,你的后代啥样和你的努力没有一丁点关系;另一种学说是,在遗传的改变方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拉马克及其进化学说

拉马克更早提出进化学说,但他的学说提出时没有像达尔文的学说那样引起轰动。原因有多种,他没有像达尔文那样的环球航行经历,这使得他的论证缺乏实证;涉及生物进化的内容不像达尔文那样广泛和全面,论证的能力好像也不及达尔文;当时的社会还没有做好接受生物进化思想的准备,没有给力的支持团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的进化学说主要建立在直觉、推理和猜测之上。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是非常朴实的观点,这种想法拉马克有,其他人也会有,一种来自人的日常经验或直觉。也因为如此,有人就说拉马克的学说是想当然,不过是推测而已。关于进化的原因,拉马克认为在于生物自身的需求,一种趋于完善的需求,有人说这是唯心论。的确,当年拉马克没有更多的证据和理论来支持“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这样的观点。

拉马克学说和达尔文学说是进化论两个最大的派别,这两个学派缠斗了很长时间。

一种学说中,遗传变异是随机的、无方向的。

生物进化是环境对随机变异进行的选择,环境选择起筛选作用,保留下合适的变异。这就是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另一种是对应于环境的、定向的,也就是拉马克所说的获得性遗传。生物体会产生适应环境和生存需要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的结果可以传给后代,也就是获得性遗传。

拉马克及其进化学说

一个认为在进化过程中生物只是被动屈从于环境因素,另一个认为在进化过程中生物有“主观能动性”。这是达尔文学说和拉马克学说之间最大的分歧。

举个例子,来说明二者的差异:

在一只充满细菌的培养皿里加入某种抗生素,如果有几个细菌活了下来……

达尔文主义者的解释:细菌无方向性的自主变异,产生了足够多的可能性,使得这几个细菌幸运地“预先”获得了抗药性。

拉马克主义者的解释:这几个细菌在断气之前,与新环境产生了应答,通过自身调整,渡过了难关。

无论在国内或国外,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中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尤其在国内学校的教材里,达尔文主义以真理的姿态将 “拉马克主义”的进化学说踩于脚下,在大多数人眼中达尔文的名字就是进化论的代名词。

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适应性进化等,往往被归为谬误并遭到摒弃,相当长的时期受到达尔文学说的压制,甚至作为被嘲讽的对象。

尽管达尔文进化论长期作为正统的进化学说,但支持拉马克学说的人并没有消失,获得性遗传的观点被不时提及和讨论。获得性遗传之所以被不死,原因就在于这种观点具有合理性的一面,它提示人们,生物变异的背后隐含着规律性的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