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警察的平凡日常工作向來都不是銀屏上的內容焦點。從國產犯罪懸疑片《心理罪》, 到好萊塢警匪動作片《致命武器》、《邁阿密風雲》, 再至美劇《紐約重案組》《犯罪現場調查》《海軍罪案調查處》, 主人公都是追捕殺人兇手的刑警, 這樣才夠兇險刺激, 才有戲劇性!
不過日本的偵探電影似乎是個例外?根據人氣作家東野圭吾大受歡迎、時間跨度長達30年的加賀探案系列小說最新一部改編的《祈禱落幕時》成功地捕捉到了這種瑣碎的不朽, 沒錯, 正是平凡的日常解決了大多數案件, 而且其精彩程度也絕不比警匪交火抓捕壞人的典型好萊塢套路差。可惜, 這一特質同時也拖累了這部電影--關注的內容太多, 反而失去了焦點。
別有魅力的阿部寬 (《比海更深》、《羅馬浴場》) 飾演東野圭吾筆下的神探加賀恭一郎。但是, 故事一開始與他的職業身份並無關聯。對於不熟悉該系列和這個角色的觀眾來說, 實際上影片一開始並沒有明確表明加賀其實是一名警察。相反, 他只是收到消息--久違蒙面的母親去世了。加賀小時候因為不明原因被母親遺棄, 突然聽說母親已經離世自然五味雜陳, 但這究竟與犯罪有什麼關係, 你想必也很納悶吧?
又過了10幾年後, 一個完全不同的角色--名叫松宮 (溝端淳平) 的年輕警察--正在調查一起完全不相關的謀殺案。顯然, 他被其他年齡較大、頭腦不太靈光的同行誤認為是一個少年神探, 但如果這個案子由他偵破、他是電影的主角, 那麼阿部寬為什麼會出現在海報上?謎團越來越複雜了。
沒有瀏覽過小說或電視劇的人大概都不知道, 松宮與加賀其實是親戚, 後者的巡邏地段在日本橋區, 當然松宮的線索很快用完了之後, 他轉向加賀尋求建議。松宮有自己的推斷, 但他忽略了一些相當重要的問題。意想不到的是, 他給加賀透露的一個細節, 意外使加賀的身世、已故的母親和目前這起謀殺案產生了關聯, 加賀迅速將自己調到松宮的轄區幫忙。
隨著事態的發展, 關聯的人越來越多, 原以為這部電影會像那些經典謀殺驚悚片一樣沿著更受推崇的敘事路線進行。然而遺憾的是, 儘管已經引出了最有可能的嫌疑人, 成功而冷漠的劇場導演淺居博美--松島菜菜子 (《午夜兇鈴》、《稻草之盾》)完美塑造了這個角色的沉著、神秘和恰到好處的些許神經質, 但影片卻失了陣腳, 變成了回憶、查案蒙太奇和情感闡述的混亂雜糅, 在此期間中, 加賀做出了一些相當不合情理、缺乏根據的決定性推理 (似乎是為了推動敘事前進), 用一些不容置疑的理由來解釋為什麼相關人員會淪為現在的樣子, 從而導致淺居博美作為一個與加賀針鋒相對的真正令人不寒而慄的對手的價值幾乎完全被忽略了。
不僅如此, 音樂也有問題。稱之具有"誇張的戲劇性" 也許比較貼近。尤為明顯的就是在你想哭的時候, 配樂會出現明顯的暗示, 以至於在電影最撕心裂肺、最令人寒心的一幕中, 觀眾反而會戲謔地笑出聲。
總之完全浪費了這個故事應有的潛質, 這樣的結果似乎是因為有意將其塑造為終極案件而造成的。沒錯, 電視劇新參者系列的確以在情感上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而聞名, 你也能從阿部寬的表演中感受到這一點。他的插科打諢和往常一樣精彩, 而在他沒有一本正經地誇張表演時, 確實能夠讓你感覺到一種微妙而靈巧的觸感。你可以看到他內在的衝突, 他的同情心。在某種程度上, 就像他破案不僅僅是一份工作, 而是一種仁慈的行為。
加賀因在為受害者伸張正義的同時又能發掘出犯罪者的人性而聞名, 但這部電影如果能夠拋開小說或電視劇的影響, 堅定電影的屬性, 也許會更好。《祈禱落幕時》講述的故事本就受時長限制, 更遺憾的是, 影片似乎又頗具野心試圖成為一部集大成者--為了滿足所有人而雜糅了太多東西--驚悚片、戲劇、輕鬆喜劇、忠於小說或電視劇的別緻生活片斷。最終, 儘管謀殺案已經解決了, 但觀眾出了電影院之後可能還是不明白是怎麼回事。
閱讀更多 電影角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