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沭:傳承紅色基因 砥礪奮進前行

臨沭:傳承紅色基因 砥礪奮進前行

臨沭是一片紅色的熱土。革命戰爭時期,這裡是山東黨政軍領導機關所在地,中共山東分局、山東戰工會、八路軍一一五師師部都曾駐紮臨沭,劉少奇、羅榮桓、黎玉、肖華、朱瑞、谷牧等老一輩革命家都曾在這裡工作、生活和戰鬥過,是新華社山東分社誕生地,留下了新華社山東分社舊址、劉少奇舊居等大量鮮活的紅色記憶。

臨沭:傳承紅色基因  砥礪奮進前行

多年來,臨沭縣以科學的思路謀劃黨史工作,以傳承紅色基因為己任,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史為鑑、資政育人,全面履行黨史研究、業務指導的基本職能,黨史工作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資料徵編風生水起

多年來,為徵集臨沭縣自1931年有共產黨員以來的黨史資料,走訪老幹部、老黨員等達3000餘人,發調查函5000餘封,開大小座談會200餘次,查閱檔案數萬卷,積累各類資料近2000萬字。創辦了內部刊物《臨沭黨史資料》,編撰出版《中共臨沭黨史大事記》、《中共臨沭縣地方史》、《中國共產黨山東省臨沭縣組織史資料》,編寫了《紅色記憶》、《臨沭黨史博覽》、《劉少奇在山東》等黨史著作。其中有10多部作品獲山東省黨史系統優秀成果獎、臨沂市社科優秀成果獎,《劉少奇在山東》被列入山東省社科規劃研究項目文叢之重點項目。

宣傳教育碩果累累

利用拍攝電視片進行黨史宣傳,先後參與拍攝大型革命紀錄片《光照千秋》、《中流砥柱八路軍》、《敬禮!老四團》、《血火豐碑》,還協助全國政協、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電視臺和山東電視臺拍攝了《谷牧》、《齊魯豐碑-劉少奇在山東》、《沂沭安瀾》、《英雄老四團》、《紅色沂蒙365》、《紅色記憶——劉少奇在臨沭的故事》、《沂蒙記憶》等紅色文化宣傳片。為幫助廣大幹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加深對黨的認識,臨沭縣把革命傳統教育同現代化建設相結合,編寫《臨沭縣中共黨史簡明讀本》、《中共黨史知識100題》等印發給全縣廣大黨員幹部和中小學生。舉辦黨史黨建知識競賽,組織開展“學黨史、知黨情、頌黨恩、跟黨走”活動,在全社會營造了關心黨史、學習黨史、宣傳黨史的濃厚氛圍。

黨史研究頻出精品

多年來,圍繞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發生在臨沭的著名戰事和人物、感人事蹟等方面,在《聯合日報》、《山東黨史》、《春秋》、《臨沂日報》等新聞媒體和各類研討會發表《初試鋒芒—南古莊戰鬥遺址巡禮》、《略述谷牧同志在濱海的若干歷史貢獻》、《谷牧在臨沭的戰鬥歲月》等各類黨史專題文章200多篇。其中,多篇文章入選《全省黨史系統“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現代化”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山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建黨85週年優秀論文集》、《紀念谷牧同志研究會論文集》,多篇文章獲得山東省黨史系統優秀成果獎、臨沂市社科優秀成果獎。同時,在黨史研究中堅持用事實說話,保持清醒的判斷,踐行正確的歷史觀,完成重要黨史研究工作,承辦“全國劉少奇紀念地工作交流會”,為臨沭革命場館建設提供了先進經驗。

遺址保護成績斐然

搞好革命遺址普查,實行全面普查與重點調研相結合,組織人員到鎮街、村居,查找遺址的具體地點,調查有關資料,統一建檔。通過普查,共登記革命遺址34處、其它遺址5處。革命遺址中,已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3處;國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處,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處,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處,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處。同時,把革命遺址保護利用和開展紅色旅遊結合起來,注重對重要紀念設施的改造和升級,先後投入資金近千萬元,多次對劉少奇在山東紀念館、朱村紅色紀念館等展館進行提升改造,結合各種重大黨史節日、紀念日,加強對全縣革命遺址的歷史意義及現狀進行宣傳,組織黨員幹部群眾到革命遺址現場開展黨性黨風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思想作風教育,發揮了教育主陣地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