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臨沭縣建立幹部實績紀實印證機制

臨沭縣建立幹部實績紀實印證機制

今年以來,臨沭縣在全面推行幹部實績紀實制度的基礎上,探索建立幹部紀實印證機制,通過“座談交流、實地走訪、分析研判”等措施,對報備的工作實績進行“動態印證”, 知事識人、以事察人,進一步提高識人察人精準度,剔除“官油子”,篩出“實幹家”,為選準用好新時代的“勁草”、“真金”打下堅實基礎。目前,9個鎮街的實績紀實印證工作已全面完成。

開展座談交流,近距離聽,全方面察。由部班子成員帶隊,抽調相關科室人員組成4個調研組,對9個鎮街進行調研。調研中堅持“三不”,即“不制定同一套方案、不劃定同一個座談範圍,不明確具體完成時限”,避免像過去考察偏程序化、走馬觀花的問題,保障調研充裕的時間和精力。各調研組結合鎮街發展定位和工作實際,制定具體方案,合理安排時間,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瞭解班子運行情況和幹部工作實績、道德品行等情況。全面瞭解幹部在脫貧攻堅、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民生實事、項目建設、安全生產及環境保護等重點工作中的現實表現,特別是在完成急難險重任務、處理複雜問題的情況。把研究事與研究人結合起來,對幹部的道德品行,在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個人品德、家庭美德方面有沒有問題,八小時之外是否保持高尚情操和健康情趣,有無利用職權和職務上的影響謀取不正當利益等行為一併瞭解。

開展實地走訪,到現場看,見具體事。堅持“一線工作法”,通過實地查看、群眾走訪等形式,直奔幹部平時工作的“第一線”,現場查看幹部所承擔的中心工作、重點任務、重大民生工程、重點項目建設等,對建設規模、進度、投資、效益等情況進行逐一印證,對照清單逐一核驗幹部工作實績的“真實度”。根據幹部分工不同,有所側重聽不同服務對象的“鄉語口碑”,從而摸準實情、察明實況。比如,對分管環保、安全等工作的幹部,深入到企業一線瞭解其工作狀況,對分管扶貧領域的幹部,直接到扶貧重點村、扶貧車間、扶貧戶等現場聽取群眾口碑。對與實際情況不符或明顯存在虛假誇大成分的,要求紀實幹部作出說明,對紀實嚴重不符的,將幹部記實內容從實績庫中予以刪除,並記錄在案。對7名幹部的12條不實內容進行處理。

開展分析研判,知事識人、以事察人。以調研組為單位召開分析研判會,對收集到的大量原始信息,從中去粗取精,去偽留真。對有價值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相互比對,逐一界定幹部在重點工作、重點項目中的貢獻程度、角色定位、所起作用等情況,準確評價紀實幹部的工作實績。堅持“定量”與“定性”、“顯績”與“潛績”相結合,區別對待幹部工作實績的主客觀因素,防止一些幹部“坐享其成”工作成果。堅持從具體事、具體表現中察德辨才,以事察人,通過幹部的工作實績、行為特徵等現實表現,綜合分析研判其深層次的政治素質、道德品行、履職能力等情況,工作突出在哪裡,有多突出,都釐清判明,有哪些問題和不足也進行風險評估,精準畫像,最終形成獨立客觀、實事求是的研判報告書,為縣委使用幹部提供可靠依據。

(姚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