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沭:做好“三篇文章”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臨沭縣緊緊圍繞建設臨沂東部產業新高地、花園衛星城的戰略定位,以“工作落實年”“改革推進年”為載體,以“基層基礎建設年”為抓手,抓基層、打基礎、促規範、利長遠,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向上向好的強勁態勢。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謀新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對接省“十強”、市“十優”產業,制定出臺“4+2+1”七優產業發展方案,建立“畝產效益”評價機制,大力發展高端化工、高端裝備、精品旅遊、醫養健康等優勢產業。今年上半年,全縣24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137.1億元。二是強力推進“雙招雙引”。實施產業招商、專業招商,舉辦了3場推介會,上半年新簽約項目67個,到位縣外資金31.78億元;引進“千人計劃”專家等各類高層次人才80餘人,入選省重點扶持緊缺人才項目2個。三是做優園區平臺。縣經濟開發區等“一區四園”發展活力逐步釋放。創業大廈、眾創空間加快建設,“百家院所進臨沭”活動成果豐碩,新評審通過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獲批全省軍民融合示範企業7家。四是優化營商環境。認真做好全面深化改革工作,17項重點改革事項、94項自選改革事項深入推進,爭取省級以上改革試點8個。深化“放管服”改革,調整取消縣級行政權力事項114項,梳理“一次辦好”事項1861項,圖審時間由2個多月縮短至7個工作日,審批效率進一步提高。 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換新顏”,提升農業農村發展水平。一是突出規劃引領。制定出臺了《臨沭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5個專項工作方案,做好村莊規劃分類佈局,指導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二是狠抓村級組織建設。強化黨員日常教育管理,教育轉化不合格等次黨員267人次。做好村黨組織書記選配改革試點工作,摸排黨支部書記缺職(含不勝任工作)村24個,縣財政拿出4500多萬元保障村級運轉,51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正在整頓轉化。三是狠抓產業發展。把田園綜合體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平臺,精心打造朱村柳韻、七彩百合、山裡人家等4個田園綜合體。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62家、家庭農場220家,支持金豐公社發展。四是狠抓人居環境整治。大力開展村莊道路硬化、美化、綠化、改廁等工作,累計投資2769萬元,改造提升2個市級片區、7個縣級片區;完成農村廁所質量問題整改20192戶,整改率達100%。五是倡樹文明新風。以殯葬改革為重點推進移風易俗,開展了“擔當作為、狠抓落實”爭做“臨沭楷模”評比活動,健全道德模範、身邊好人評選表彰和幫扶機制,選樹了一批先進典型,在全縣倡樹了崇德向善、爭先創優、見賢思齊的新風尚。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45處,服務群眾5萬餘人。 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增福祉”,不斷提高群眾幸福感獲得感。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落實民生政策,持續加大民生投入,不斷增進人民福祉。上半年,全縣完成民生支出16.1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2%;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7%、8.5%。一是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深化“創業臨沭”工程,全縣新增城鎮就業3298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332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穩步推進,運營農村幸福院52處,3家民辦醫養結合機構投入運營,2處示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基本建成。二是社會事業均衡發展。化解超大班額122個,實施消除城區大班額項目11個,完成後可新增學位9700餘個。縣醫院新院二期加快建設,建成4個共享中心,鎮村衛生場所軟硬件水平進一步提升。縣融媒體中心掛牌運行,公共媒體資源全面融合,提升了主流輿論陣地的影響力。三是基礎設施進一步夯實。完成“大棚房”問題整治,棚戶區安置還建穩步推進,拆除違法建設81.8萬平方米。實施城東一路等道路建設和水城建設工程,蒼山路北延工程竣工通車,朱村沭河大橋工程加快推進,對接臨沂、融入臨沂邁出堅實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