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家一言”主席論壇發言摘編(上)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家一言”主席論壇發言摘編(上)

福建泉州即景


刺桐花開,月桂飄香。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喜迎新中國成立70週年,進一步推動文藝評論事業創新發展,4月9日至12日,全國文藝評論家協會2019年度工作會在福建泉州舉辦。會議開幕後,舉行了“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家一言”主席論壇。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陳建文,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和來自17個省市自治區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團成員謝嘉幸、洪兆惠、汪湧豪、劉旭東、錢念孫、李建華、餘三定、林崗、容本鎮、周曉風、李明泉、範志忠、杜國景、張存學、馬有義、張應輝、宋生貴等19位專家學者圍繞文藝評論基礎理論的發展脈搏、今後需要重點突破的方向分別發言。本次主席論壇群英薈萃,觀點新穎深刻,富含新時代文藝思想。現將發言分上下兩期摘登,以饗讀者。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家一言”主席論壇發言摘編(上)


守正創新 培根鑄魂

推動全國文藝評論工作開創新局面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家一言”主席論壇發言摘編(上)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陳建文 攝影:文博


一年來,全國各級文藝評論家協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勇擔使命、積極作為,推動文藝評論工作取得積極成果。

下一步,各級文藝評論家協會要充分認識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特別是在今年看望文藝界社科界政協委員時重要講話的重大意義和深刻內涵,認真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對文藝工作的任務、地位、作用作出的新闡述,對十八大以來文化藝術界所獲成績作出的新概括,對廣大文藝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首要任務,通過採取學習座談會、學術研討會、骨幹研修班等形式,引導廣大文藝評論工作者自覺用講話精神指導文藝評論實踐、推動文藝評論創作。要圍繞“培根鑄魂”這個核心,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到文藝評論工作實踐中去。要堅持與時代同步,牢牢把握文藝評論的時代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牢把握文藝評論的人民性,以精品奉獻人民,牢牢把握文藝作品質量的生命線,堅持以明德引領風尚,牢牢把握文藝家德藝雙修的統一性。守正創新、培根鑄魂,推動全國文藝評論工作開創新局面。

宗旨:培根鑄魂 路徑:守正創新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家一言”主席論壇發言摘編(上)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家教材委員會專家委員 仲呈祥


文藝評論的最高宗旨是培根鑄魂,文藝評論的正確路徑是守正創新。

文藝評論要緊扣培根鑄魂,就必須堅持科學的文藝評論標準,一是要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堅持思想性與藝術性相統一,堅持追求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二是要堅持以社會效益為最高標準,堅持在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矛盾時以市場價值服從社會價值、以經濟效益服從社會效益。

只有守正,才能創新,守正基礎上的創新才是真正的創新;唯有創新,守正才能與時俱進,才是有生命力的守正。這就是辯證法的鐵律。本須正,源須清。那種悖離守正的空妄創新,恰如魯迅所言,是“提著自己的頭髮要離開地球一樣荒唐可笑”;那種套用西方文論藝論詮釋中國文藝實踐的“西化”傾向,不足為訓。我們要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正、守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創造的革命文化之正、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正,堅定不移地在“各美其美”的基礎上“美人之美”並進而實現整合創新“美美與共”,更好地用中國文藝理論解讀中國文藝實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真正紮根生活、紮根人民,在守正創新上實現中國文藝評論面對新時代的新作為。


重建樂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傳承之家

發揮高等教育在“傳承發展工程”的關鍵作用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家一言”主席論壇發言摘編(上)

北京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音樂學院教授 謝嘉幸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製度和支持措施,使非遺項目得到重視和保護。但由於在傳承人培養方面缺乏具體舉措及相關教育制度保障,尤其是高等教育未能在非物質遺產人才培養方面發揮引領作用,許多非遺項目實際上正面臨斷代與消亡,非遺傳承人培養迫在眉睫。提議建立以華夏樂府命名的高校聯盟,讓各音樂類高校承擔起非遺傳承人培養的時代使命和歷史任務,給各民族多元一體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安一個傳承的家,並促進地方樂府、校園及社區樂府社建設,完善在線傳統樂文化課程,使華夏樂府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代表性工程。


書寫真實存在過的個性青春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家一言”主席論壇發言摘編(上)

遼寧省文藝理論家協會主席 洪兆惠


青春電影迅速走紅,又迅速衰落。衰落的原因是它們徒有青春面孔和青春表情,而缺少青春內核。優質的青春片向生命深處追問,去觸及青春的內核,觸及生命的本質問題,幾乎與懷舊、做夢無關。在年輕的生命裡,叛逆、自由和獨立雜糅,理想、浪漫和慾望交織,從而生成奔放自在、天馬行空、恣肆無忌的青春力量。每一個年輕生命的青春內核都獨一無二,不可複製。青春片就是通過觸及年輕生命個體中獨特的青春內核,表達了他或她內心深處的生命訴求,把日益離開青春自身的觀眾帶回青春自身,這是青春片存在的理由。青春內核不是概念,而是一種精神狀態,更是一個精神過程。青春片就是要書寫青年的內心掙扎和自我拯救的精神歷程。


亟待重返現場的文藝批評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家一言”主席論壇發言摘編(上)

上海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復旦大學教授 汪湧豪


隨著20世紀90年代中國社會的轉型和消費文化的勃興,文藝批評日漸呈現出泛化和固化的傾向。前者受新媒介技術霸權帶來的傳播方式的影響而不斷走向虛擬化,後者基於網絡與媒體的擠壓而不斷走向圈子化。兩者雖旨趣追求不盡相同,但與文藝創作第一現場脫節,流於空洞不及物卻是一致的。如何從當下和現實出發,做有態度有擔當的批評,如何找回現場感,探索批評的及物性、有效性和建設性,使之與生活聲息相通,與時代同頻共振,是擺在文藝工作者面前一道無計迴避的考題。為此,應對批評提出重品味講格調的要求。要做到這一點,有守有為最重要。“守”指守住本分,提升修養;“為”指貢獻有哲思、有底蘊的批評。而要達成這個目標,批評家必須重建精神人格,誠身有道,積德無細,有明確的崗位意識和責任心,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藝術在陶冶情操、啟迪心智、引領風尚方面的作用。


當前文藝評論的特點、問題及對策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家一言”主席論壇發言摘編(上)

江蘇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劉旭東


十八大以來,文藝評論工作得到了繁榮與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文藝評論向著兩極化發展,一方面學院派文章汗牛充棟,一方面是碎片化、口水式的文藝評論汪洋恣肆;群眾參與度高,大眾化、感性化、情緒化、即興式的評價比較多;主流的文藝評論存在著一味叫好,缺乏批評的現象;知名評論家少,缺乏廣泛的社會影響力等。

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建立相應的促進保障機制,是繁榮文藝評論的必要條件。概括起來就是,要建立多層級的文藝評論家協會,提高文藝評論的組織化程度;培養評論家人才隊伍,加強對文藝評論家的宣傳;建立文藝評論與相關文藝發展的政策聯動機制;設立文藝評論獎項,加強引導。


加強基層文藝創作的幾點思考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家一言”主席論壇發言摘編(上)

福建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福建省文學院院長 張應輝


基層文藝創作的題材豐富性與質量提升的侷限性之間存在著矛盾。基層文藝創作的豐富性表現在,地域性多樣文化和具有時代特徵的豐富的當代生活,兩者都是文藝創作鮮活的對象。基層文藝創作現狀是隊伍鬆散,發表平臺缺乏,作品的成果顯現慢;基層文藝批評人才匱乏,對文藝創作的質量提升起不到促進作用。

新時代文藝創作遇上大好時機,應當沉下心,真正到群眾中去。要有組織、有時間要求地到基層深入生活,真正融入到人民中。高端人才要走基層幫扶帶隊伍,引領青少年群體,重視青春期對文藝的熱愛,培養後備軍。加強基層文藝組織與上級文藝組織之間的互聯互動。以多種方式合作舉辦專業培訓班等,使更多基層文藝創作者受益。


提升文學的精神高度和情義濃度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家一言”主席論壇發言摘編(上)

安徽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員 錢念孫


新時期以來的文學創作,包括陳忠實、賈平凹、莫言、韓少功等人的作品,基本都堅守現實主義立場,比較善於打撈、刻畫、揭露、針砭生活中負面客觀真實,具有較強的披露矛盾、批判現實的能力,這是完全必要且非常寶貴的。相對而言,作為人類精神的創造性產品,我們的小說創作比較缺乏對生活中正面因素、正面形象的塑造能力,缺少對正面價值、正面思想和情感呼籲、吶喊、傾訴的聲音。其實,現實主義創作方法以人道主義思想為武器,不僅注重揭示和剖析社會的陰暗面,也注重挖掘和展示生活的亮點和希望;不僅看重批判社會陰暗面的準確性和深刻性,更看重作家對人物命運前途的深切關懷和真切同情。我們的文學創作打造富有藝術魅力的精品力作,需要在更多表達正面思想價值上下功夫,需要提升作品的精神高度和情義濃度。


重新審視網絡遊戲的價值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家一言”主席論壇發言摘編(上)

湖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駐會副主席 李建華


網絡遊戲,作為繼電影之後的“第九藝術”,不管你喜歡不喜歡,它就在那裡,正日益全面參與並改寫我們的現實生活進程。

重新審視網絡遊戲,或許會給我們挖掘網絡遊戲的價值和意義提供契機。

網絡遊戲誕生於後現代語境之下,其諸多特徵——虛擬與身份消隱、平等與多元互動、挑戰與團體協作等,透露出重建主體個性的可能:跨越二元論、填平鴻溝。網絡遊戲的自由就是主體的自由,也就是未來美學話語的自由。

在網絡遊戲中,玩家以遊戲為媒介,通過自由聯想和想象把自己變成全面發展的人,並具有強大的審美心理結構,不僅能佔有情感的自由性,而且能佔有藝術的假定性,從而創造出一個具有審美特性的新現實,使自身的有限價值在特定的時間中化為無限的價值,從而“成為他所能夠成為的一切”。


我國人文社會科學近四十年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家一言”主席論壇發言摘編(上)

湖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湖南理工學院教授 餘三定


1978年,“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確立和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關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確立,為我國新時期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提供了根本性大前提。中國共產黨不斷推出實行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等繁榮發展人文社會科學的重大而有力的舉措,讓人文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真正落到實處。中國共產黨特別重視人文社會科學的人才隊伍建設,出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加強人文社會科學人才隊伍培養建設的政策和措施,為人文社會科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證。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是中共中央的一項重要決策和舉措,此項工程已經取得多方面重要成果,為中國特色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體系的開創奠定了基礎。文藝評論也屬於人文社會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國新時期的文藝評論就是在上述大背景下發展起來的。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家一言”主席論壇發言摘編(上)


選自中國文藝評論網

延伸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