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中国经济“L型”转换仍未确认

文/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

贾康:中国经济“L型”转换仍未确认| 财富管理周报

4月13日,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在“2019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表示,由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使中国原本很有希望完成的宏观经济“L”型转换还没有确认,在未来仍要努力实现经过一定调整以后“L型”转换的确认,在经济增长由“新”入“常”方面做积极的努力,争取在复杂局面下能够形成一个新常态概念下经济运行中由比较明显的结构优化支撑出来的时间越长越好的平台状态。

贾康认为,在2015年下半年开始,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曲线来看一直演变到2018年的上半年,在6.7-6.9%这个很窄的区间里运行,这样一个12个季度之久的平台状的运行,很有希望完成的宏观经济阶段所谓大写的“L”型转换的确认。但2018年下半年开始,贸易摩擦升级所带来的冲击和它引发的市场预期变为不良状态,经济出现下行压力的局面,交织而成了2018年下半年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往下落到了6.6%,突破了原来6.7%以上的平台状的底线,四季度增速来是6.4%,全年是6.6%,虽然仍然达到了年度6.5%左右这样一个规划性、引导性的增长目标,但是要重新考虑的就是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再往下进一步的演变。

以下是贾康先生演讲摘选(已经本人审核):

尊敬的到会的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这样的一个宏观经济研讨会,还是秉承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一贯的宗旨,是以一个独立智库的平台来鼓励大家各抒己见,力求我们在一些相关重大现实问题的认识上能够得到必要的基础理论的支撑,同时,能够力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来形成一些中肯的、有深度的、当然也是探讨性的意见和看法,而力求体现建设性。我借致辞的环节,在欢迎各位到来的同时,也想先简要谈一下自己怎么认识当下的宏观经济运行态势。

在贯彻十九大精神的过程中,我们要在追求“强起来”的新时代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在运行过程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上的推进,必须在每一个具体的时间段,在现实生活中也就是首先按照经济学所说的“短期”的年度视界,来掌握好在宏观调控必要的匹配之下,怎样把短期和中长期的政策、制度建设衔接在一起。

在2018-2019年的时间段上,贯彻十九大精神,从短期看到中长期,衔接我们推进现代化战略里面的基本诉求,在态势上我想特别强调一点:本来有一个2018-2019在中国经济引领新常态过程中有,很有希望完成的宏观经济阶段转换种所谓大写的“L”型转换的确认。本来是在2015年下半年开始,从GDP增速曲线来看一直演变到2018年的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最基本的指标(就是反映经济景气和繁荣程度的GDP增长速度),是在6.7-6.9%这个很窄的区间里运行,这样一个12个季度之久的平台状的运行,其实已经中期化,如果没有不期而至的所谓贸易摩擦升级的话,本来应该乘势完成这样一个“L”型转换的确认。

而我们在观察者的定位上来评价的话,这个“L”型转换确认,其实也就是中央所运用的“新常态”表述,在对它认识和适应之后还要引领的过程中,要由“新”入“常”。“新”就是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这个中等收入阶段的确认,可以以2010年出现两位数高增长的年度来表达,那一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已经接近四千美元,稳稳坐在中等收入经济体这个阵营之内),中国经济继续发展的过程中,和其他的经济体大同小异,在基数比较高的情况下,势必要经受一个增长速度往下调整的过程,要告别过去经济起飞和粗放高速增长阶段的高速度特征,高速度势必要转为中高速。

这个“新”是非常明确的,而所追求的“常”,我们的认识是一定要在这个阶段转换中把中国必须坚持的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结合在一起,实现以结构优化所支撑的高质量的发展—这个高质量的发展它应该落在一个中高速的,时间越长越好的平台状态上,这就“常”了。这个追求在我前面所说到的2018年到2019年,本来应该能够得到实现的情况下,又有不期而至的新发生而影响重大的外部压力,再和我们内部过去一直存在的所谓“矛盾凸显”交织,使这样一个运行平台状态向下突破。

在2018年下半年开始,大家已经看到了,贸易摩擦升级所带来的冲击和它引发的市场预期变为不良状态,经济出现下行压力的局面,交织而成了我们2018年下半年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往下落到了6.6%,突破了原来6.7%以上的平台状的底线,而四季度报出来是6.4%,这样全年是6.6%,虽然仍然达到了年度6.5%左右这样一个规划性、引导性的增长目标,但是我们要重新考虑的就是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再往下它进一步的演变。

如果做一个评价,我们愿意说,在2018年二季度一直到三季度,在市场预期明显变坏、决策层也意识到必须做一系列政策调整这样演变的过程中,巨大的不确定性始终是一个主题词。那时最有影响力、现在还在延续的中美贸易摩擦,必须通过谈判去寻求一个有可能缓和紧张局面的结果,但一直是阴晴不定。

到了三四季度以后,陆续有较积极的一些信号和消息传来。当下,大家都知道,人们都在密切跟踪的中美贸易谈判,虽然没有达到原来所说的3月底双方最高领导人来拍板达成一个阶段性的结果,我愿意把它称为带有妥协性质的阶段性平衡方案,没有达到这样的目标,但是双方却你来我往、不断传来消息,说认识上有新的共识,在接近于可能达成的一个阶段性平衡结果方面,有新的进展。我们现在还处在这样一个演进的过程中。

如果从最近一段的时间发展态势来看,我觉得可以框架性地来形成这么一个认识:原来所称的“L”型转换虽然还没有确认,但我们从中国的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在争取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且相对应的一些短期到中长期衔接的宏观调控政策已经有了值得肯定的一些重要调整—比如货币政策虽然仍称“稳健”,但它实际落在“松紧适度”上,实际的政策要领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而财政政策继续积极的时候,特别强调了它的加力、增效等等,这样新的局面已经使中国经济在消除不确定性方面,从内生、内部的综合效应上来看,收敛了一些前段市场上不良的预期,消化了一些可能对我们不利的下行压力。

在未来的努力中,我们仍然要在主导的追求上,去努力实现经过一定调整以后L型转换的确认,我们仍然是要在由“新”入“常”方面做积极的努力,争取在复杂局面下能够形成一个新常态概念下经济运行中由比较明显的结构优化支撑出来的时间越长越好的平台状态。

我这些看法汇报出来,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我们期待您的来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