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十七岁了,有叛逆期,说他什么他都知道,问题是不和大人沟通,应该怎么办?

懒洋洋71773


17岁的年龄,离成人仅差一步了。如果仍然有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强烈表现,足以说明这个孩子家庭教育有非常大的问题,既然现在孩子自我意识非常强,且遇有问题不愿意和父母沟通,怎么办呢?下面我给家长几点建议供参考:

第一,家长必须要明确你们现在是孩子的生活与学习保障者,必须要从保障上做文章。

我经常做青春期问题少年的个案指导,也常遇到如题主家孩子的情况。我首先会让家长必须要在保障这个问题上明确原则与立场。因为孩子既然总是自以为是,自认为本事不小,那就卡住有限保障这个关键点,他有基本生活需求时,必然要寻求你们的解决,而这时你们就有机会和孩子沟通交流了。绝不能孩子想什么,你们总是无原则地满足。

第二,家长必须要明确孩子自己在家庭生活和学业上要做的事,表明你们的原则与立场。

17岁少年的思维能力已经接近于成人,除非因家庭教育缺失严重,会导致孩子心智发展相对迟缓,才会让孩子虽然有很高的个子,但是却表现出相当幼稚的一面。因此,家长必须要结合孩子的一日生活认真去观察,凡是属于他自己必须要他自己去做。对于学业也一样,现在他的年龄段应该是高二或高三吧?那就明确他离成人还有多长时间,他将面对高考后的选择是什么?只要引导孩子意识到这些,才可能愿意和你们谈。

第三,当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时,你们可以采取逆向思维来检视自己身上的问题。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和你们沟通?是不是你们经常唠叨或责备孩子?或者你们说话的语气总是生硬且不耐烦呢?从我了解的现状来看,一般到17岁这个年龄段,如果家长多年来一直对孩子的表现不满意,很难在面对孩子时有好的心态,说话时也很难听。因此,你们有必要调整自己的心态,重新塑造接纳孩子的新形像。否则,你们无法改变在孩子对你们的态度。只要家长常微笑面对孩子,有话好好说,孩子会愿意和父母说话的。

第四,对于孩子什么都知道,但是却做不到的现象,可以向孩子谦虚请教求证。

对于17岁孩子什么都知道现象,家长需要理性看待,一是孩子什么都知道,是因为多年生活与学习积累,人家确实知道很多。二是孩子没有得到好习惯好品质培养,不知道尊重长辈,且被娇宠惯了非常懒惰,明知道但就是不做。三是孩子根本不知道,却不懂装懂,毫无谦虚之意。像这几种情况,家长需要结合具体的事向孩子求证。如孩子有道作业题不做,你问他却说会,那就让孩子当场给你解答看看,以证明他是真会做。类似的求证机会很多,家长要抓住机会,必要时向孩子谦虚求教,让他给出解决的办法。

总之,家长不要光以对孩子不满的心态去面对孩子,还要从自己身上查找原因。如果你们以往真不重视家庭教育,孩子有眼前的成长表现,我看你们做父母应该自责才对,如果光把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那对他也不公平。常换位思考,常做自我批评,常向孩子谦虚请教,常面带微笑,这是和孩子相处的正常做法,请家长要谨记。


寒石冷月


您好,您的孩子现在十七岁,这是一个非常敏感又极其珍贵的年纪,在这个阶段,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青春期的“叛逆”,首先都是会很着急,也很焦虑。家长往往都是带着想要为孩子好的心,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进行指导,但是往往适得其反,不仅和孩子的沟通越来越少,甚至出现了争执和冲突,接下来我就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原因做一系统的分析,之后还会给您解决的方案:

孩子方面:

青春期的孩子在生活上仍然依赖着父母,但在其社会性人格的逐步完善过程中已经越来越需要独立思考的机会、需要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需要话语权和独自探索人生未知领域的权利。

父母方面:

父母这方呢,一方面由于惯性使然,仍旧习惯照顾孩子的生活、干涉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呢,出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孩子越叛逆父母,父母就越依恋孩子。

那么为什么亲子之间会在这一时期产生这种相互依恋而又相互对抗的局面呢?

此时,亲代——由强到弱,生存力和监管力是强的,对时代发展的适应力渐行渐弱;子代——由弱到强,对时代发展的适应力是强的,但生存力还是弱的。这一时期很特殊,它不同于幼年和老年。幼年时自己弱小父母强大,那么自然是婴幼儿从父母那里寻求亲近;而老年时子女强大自己弱小,那么自然是老人从儿女那里寻求亲近。唯独这一时期亲子双方都各有强也各有弱,这就需要双方都学会接纳对方的强和体谅对方的弱才能顺利平缓地渡过此阶段。

了解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我们就可以真多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状态和父母的相处模式,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协助。比如在父母方面: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否做到了以下几点:

①不说教,用心陪伴:不用大道理来压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心陪伴孩子(接纳他并做到有效陪伴);

②怜惜心:爱惜、爱护、关心孩子的想法和情绪变化,及时沟通并了解原因,如果孩子是因为遇到了困难,父母可以尝试着给孩子一些正面的引导和建议。对孩子,要多一些体贴和体谅。透过孩子“对立、对抗、自甘堕落、不努力的状态”看到孩子内心真实的状态。我们多心疼孩子,多一些支持和温暖。

③肯定的心:多肯定孩子勇于面对困难的心,多肯定孩子行为背后对父母的爱和体谅。


重点提示:

青少年阶段,孩子的内心非常敏感,是父母走进孩子内心的契机。孩子内心有强大的想好的心,也有强大的可以变好的能力。我们需要给孩子的就是相信、支持。


胎婴幼教育


看问题描述虽然简单,但是我深深理解这个家长的心情,有这种焦虑和家长不是你一个,和你有同感的家长很多。

做为家长,同时也做为一个儿童青少年成长的长期关注者,我试着从孩子和家长两个方面分析,试图,帮助到大家:

1,十七岁孩子处于一个青春独立成长时期,对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独立的看法,对于一些观念也已经形成自己的独立观念。

十七岁可以说已经不能用孩子来称呼他,而是要用成年人的平等眼光甚至要用欣赏的眼光的来看待他的成人化。

所以题主在问题中所说的“说他什么他都知道”,他当然都知道,因为他“都知道”,所以不需要家长苦口婆心地说教,孩子能在家长说教的过程中,不说话表示,这是孩子的性格和以往与父母之间相处所形成的一种相处方式。

2,从这个问题中,家长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方法:

十七岁,不是一个需要家长说教教育的年龄,一是“他都知道”;二是他有自己的意见。由此可以看出,家长的说教基本上失去了意义,如果说有意义,也就只是家长一种自我心理安慰“反正我说过了,听不听在你!”意思可以理解为我已经无能为力了!

我们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我们上了年纪的父母对我们苦口婆心地说教,我们为怎么做呢?不理他、和他岔开话题、给他平心静气地解释,如果他们还是不懂怎么办呢?估计没有人愿意听父母自以为对的(也许对也许不对)说教吧?十七岁,正当自我个性张扬的开始,他又怎么会愿意听呢?

所以现在家长说,十七岁的年轻人不听,家长感觉到不舒服了,那么家长就一定要自我改变了!谁不舒服谁改变这是人与人相处中的一个事实原则,亲子之间亦然。

3,对于家长的说教,十七岁的年轻人不和家长沟通,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则是嫌你烦,叨叨叨,和你沟通太麻烦;二是不说话,还省的争执吵架,年轻人也是采取了一种不合作的态度。不过他心里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好。


介于以上的分析,建议家长做出调整,说调整容易,可如何做到真的不容易!不过也不是做不到,按照以下三点,家长可以努力去试一试:

1,家长不再把孩子做为自己生活的中心,找到自己的兴趣或事情,让自己"忙起来"。

有的家长没有工作也没有自己的兴趣,把孩子当做了自己的全部,所以对儿女就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从生活到思想,这是对儿女独立、成长的限制。家长一定要学会放手。

2,遇到事情家长要学会闭上嘴巴,耐性等待儿女说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没有对或者错,就是说的和自己的认识不一致,也不要轻易就否定或者阻止、打压,他只有说了,你才能得知他内心的想法,才形成沟通。家长一定要学会倾听。

我遇到这么一位家长,对子女总是高高在上的命令,还自以为自己很民主,一旦儿女对自己的意见不服从,就生气发火,指责儿女不听话、不懂事,渐渐地小儿女也就对她如对客人,表明恭敬,却拒绝和她做进一步沟通。她也感到孤单,却不知道是自己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儿女拒绝和家长沟通时渐渐形成的一个过程。

3,家长要学会抓大放小,试着让儿女对自己的事情或者让儿女为自己或者家庭做一点事情。

先是征询他的意见:“你能不能如何?”或者“我有个事情不明白,你能给我解释一下吗?”

再者,家长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如果看到儿女有哪个方面认识或者做点不好,就要想办法聊新闻、聊热点、聊他人之事,或者聊书等更多内容在家庭共处的时候聊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对儿女直接说出他的不对。

这样的聊天,一般年轻人能表达自己同时也很容易思考家长的意见。这种听话,不需要直接地用语言表示“我听你们的”,能否听进去是通过行动可以看出来或者感觉到。

对于题主的问题,基本上能如此做到,亲子之间经过几个月或者半年左右的时间也就会有变化的,上述内容也同样适用于所有青春期类似亲子关系的相处!

当然青春期亲子关系的相处,还有更多的内容,欢迎大家留言补充,我们共同学习!


快乐庭院


从你的提问当中能够感觉到你是一位非常认真,负责任的家长。是希望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家长。

有一个前提:想和孩子有效沟通,需要先了解孩子,懂孩子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和家长确实是在沟通上需要下一些功夫的。 两个方面:一是家长了解了孩子特点,就能理解孩子的行为了。 二是如何引导孩子和家长合作(听话)

一、青春期孩子一般特性作为参考。

1.青春期的孩子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孩子想搞清楚自己究竟是谁?

2.青春期第二个特点,孩子个性化,往往看起来像叛逆。

3.青春期孩子的第三个特点, 对身体的巨大变化,既好奇,又困惑。

4.第四个特点就是 与“朋友的关系”优于与家庭的关系

5.青春期的第五个特点是,渴望用自己的力量去探索,渴望独立自主。

6.第六个特点,就是需要有自己的私密空间,对父母保密隐私。

7.第七个特点是,既渴望被当做大人来尊重,又希望被当做孩子来迁就,不愿意承担过多的责任和压力。

8.第八个特点是,青春期的孩子,认为自己是全能的,无所不知的。 所以,家长做好了以上八个方面的准备,孩子就会健康快乐成长。

总结:要接纳孩子。

一句话(家长要对孩子说)要记住:

妈妈或者爸爸特别理解你,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有一种感觉,我是在自强和自卑的感觉交织中艰难前行。

二、沟通技巧

建议家长从三明治回应的第一层开始。

孩子需要鼓励,家长也同样需要肯定和鼓励。 亲子沟通中的爱的二种语言:

一是 三明治回应

二是 非暴力沟通

爱的语言之一:

1.三明治回应:

第一层 哪里做到了,哪里做好了。(孩子的闪光点)

第二层 哪里期望下次做得更好,怎么做?(总结成功经验)

第三层 做一个正面总结。(给孩子一个肯定)

2.爱的语言之二:

非暴力沟通:

1.说事实: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

2.说感受:身体感受、内心感受

3.说出期望或需求:正面感受背后,往往是期望和需求满足了(或是正面经验被激活了); 负面感受背后往往是期望或需求没有满足(或是负面情绪被激活了)

4.行动:为自己的期望或需求采取行动,为自己的需求负责。

总结:

一个前提,青春期是孩子觉醒期,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人了。

一个了解,了解孩子特点。

一个接纳,接纳孩子言行和想法。

一种语言,爱的语言。(掌握爱的语言,才能有效沟通)。

我是亲子教育培训师,超级学习力培训师。欢迎关注。


丛冬旭亲子关系


我的孩子也正在青春期,有时真的是跟她沟通不下去,那么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跟我们说话呢?无非有以下几点

一,平时陪伴孩子的时候少,感情链断接。所以孩子认为以前不理我现在来理我干什么。孩子有了防备心理,什么样的沟通都会困难。

二,跟孩子沟通方法有问题,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跟他沟通,放下长辈的架子,跟孩子做朋友,平级了语气温和了,欢声笑语的进行沟通肯定很和谐。

三,遇到问题与孩子积极的一起面对,绝不能推辞懈怠说空话。这一点最重要,在孩子那里失了诚信可就不好挽回了。

四,生活中给孩子自由独处的空间,不要事事都要想插一手,不要总以安全的理由控制孩子的自由,该放飞的放飞相信自己相信我们的孩子。

就总结了以上这四点,当然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太多先写这些吧。


清新漫步


叛逆期时间

人有三个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个性发展、心理生理发育特点,父母应对的方法也要不同。

2-3岁时,出现的叛逆行为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的表现,称“宝宝叛逆期”。

6-8岁时,则来到人生第二个叛逆期,称为“儿童叛逆期”。

12-18岁时,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这是大家最常见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叛逆期特征

感受并学习处理更多的情绪(多愁善感)

是个追求自主的探险家(好奇心爆棚)

公然挑战父母,爱说不要(自大)

以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自我)

叛逆期心理

让我自己来(我要说了算)

少管我(我说了算)

试探家长的底线(我说的能算多少)

想受到关注(怎么才能说了算)

非常强烈的个人想啊(我必须说了算)

叛逆期沟通

一般第一个和第一个叛逆期家长处理好,基本青春期的叛逆会很快过去,有些家长会感受不到。因为前两个叛逆期已经有了好的处理方式, 孩子也学会了和父母沟通。

假如前两个阶段没处理好,第三个叛逆期会反应的比较强烈,家长要明白这是特殊的生理现象,这个时期在孩子面前不要过分强调家长的权威。

最好的沟通方式,把孩子当做成人,以成人的方式约定,少说教,学会闭嘴。


肖白说教


孩子17岁,你说他什么他都知道。青春叛逆期就是不愿意和你交流怎么办?

我们讲青春期的孩子。他为什么不喜欢和父母交流沟通。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他逐步的有了自己的主见。对于自己的事情。他认为自己有处理自己事情的能力,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当然在长期的与父母相处共同生活的环境下。他可能越大越需要有自己的秘密。会发现自己的家长带给自己的只是无穷的唠叨。那这种时候的话,为了避免父母的唠叨,不愿意听家长的教导。所以嘞他尽量把自己的问题。无论是学习啊,生活啊,交友啊!都封闭起来。不想跟你交流。那么这个时候的话,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去做呢?

其实我们家长要打破长期以来固定的思维。一定千万不能什么事情都管,都包办。因为如果说你不能跟孩子共同的去承担这个失败的后果。你只会指责,谩骂孩子。孩子就只能自己一个人默默的去承担这个事情。不愿意再跟你交流。所以说我们首先要从孩子方面考虑他已经长大了。他已经快成人了你要放权,你把权利放出去之后。只要没有触及到原则的底线,你一定要让他自己做主。我们把所有的事情告诉孩子。他的成功是他的,他的成就也是他的,你只想看着他成长,不会插手他所能力及之事。在这个路上孩子需要的资源。我们得去给他一个帮助。但是具体的操作,我们不能去插手。我们只可以静静的守护。当他受到挫折。失败的时候。你可以给予他安慰,鼓励他,重新再来。谢谢!你也可以查看我的又章有具体的方法。

大家好,我是香姐,在母婴育儿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希望在此与更多的朋友分享知识,得到认可,同时也请大家提出指导意见,及时改正,共同进步,请多多关注,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


香姐育儿


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有一个好的心态去应对。

孩子在这个年龄段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初步社会认知和理解,所以我们不能用家长的高姿态去督促和命令。

那么当遇到孩子叛逆期时,怎么沟通呢?

1.放下家长身份的优越感

孩子已经十七岁了,再有一年就到十八岁,不再是未成年了。在法律上就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不要再把他作为一个孩子看待处理,这样会在处理的过程让他产生抵触感。放下家长的身份,以平等的身份(朋友)来和他交流,效果会事半功倍。

2.跟上孩子的生活节凑

现在的孩子处于信息时代,接触到的也是最前沿的时尚潮流,所以跟上孩子的节奏,会让他对你产生亲和易沟通。而不是他在讲周杰伦,你在说听不懂,还怎么和他强调沟通,也只会越沟通越反感。即使跟不上他的节奏,至少了解一点也是有必要的。

3.让他参与家庭的活动

如果你留心的话,会发现从小做家务的孩子会更容易和家长很好的沟通,而那些从小宠着长大的会更难沟通一点,甚至会叛逆期更长更严重。所以让孩子参与到你们的家庭活动中,很有必要。

作为十七岁的孩子,你再让他做家务就很难了。可以和孩子多做一些社交聚餐和外出的购物旅游,让他多融入到大家庭的氛围中,你们有了更多的交流内容,对于以后的其他交流就更容易了。

这是我的一些个人建议,不知你们都有哪些好的办法使叛逆期的孩子更好沟通呢?

欢迎参与讨论哦!

喜欢我的内容,就动动手指点个赞和关注一下吧


若若妮子哈


17岁孩子拒绝和父母沟通,这是很多家长会遇到的问题,不是直接嗯嗯哦哦,就是一言不发。

就我经手的案例的话,这种情况,总结起来就3个原因:

1. 不再信任父母

父母屡屡失信,又或者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时“按我说的做”而不是“按我做的做”。

身教>言传。当父母言行不一的时候,孩子会不断的失望,而后进入放弃的状态。他在拒绝成为父母那样的人。

这种失去信任感,是点滴积累的。在孩子幼年时期,他最重视的就是父母,当父母屡屡失信,孩子就会积累失望情绪,到最后“父母是这世界上最不可信的人”这种观点,就会深深的根植在孩子的心里。


2. 沟通无效

这种情况是在过去,孩子有用沟通的方式向家长反映过自己的需求,但是所沟通的结果,并没有让孩子满意。让孩子满意不等于迁就孩子的一切意见,而是拒绝得有理有据,让孩子心服口服。

既然说了也白说,为什么我不省点口水呢?我爸我妈就是那样的人。

本质上,就是没有尊重过孩子,没有平等的对待孩子,孩子失去了他应有的权利。


3. 对父母的教育方式采用无声的抗议

三种情况,这种是最危险的。这是因为,无声的抗议可能引起家长更高压的反应,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孩子并不是单单不认同家长的理念,而是不认同家长。“你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在残害我!”,大概就是这样的心理。即便是为他好。

在这情况下,同一句话,从其他人嘴里说出来孩子会听,但是从家长嘴里说出来的孩子本能的拒绝。即便是“吃饭了”这样简单的一句话,从爷爷奶奶嘴里说出来孩子会好好吃饭,而从家长嘴里说出来,孩子可能第一反应就是:“真烦!”


青春期的问题,夹杂着非常多的家庭问题,甚至还包括社交问题,不是简单的三言两语能讲清楚。这里提醒题主从以下几点入手进行解决方式的思考:

1. 是否平等的对待过孩子?(请理解好“平等”的定义,具体可以百度)

2. 是否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

3. 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尽可能的回忆起来,是不是一些无心之失或者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所导致,找到这个转变的契机,以此为切入口。

4. 向孩子的朋友求助,孩子此时肯定不愿意和家长开口,但是他会向好朋友开口。间接的去了解孩子的想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熊孩子专治


这个问题当真是所有人都知道答案,就是要和孩子做朋友,要好好沟通,少说教,多倾听。但是我窃以为说这些话的人,都自己没经历过和叛逆期的子女打交道的实际经历。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那种敏感真的让人意想不到,你认真谦虚的和他沟通,往往会让他觉得你不安好心,哈哈。我给题主说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吧。

关于叛逆期的那些理论名词和学术言辞,已经有很多人说的够详细了,我就不赘述了。直接说重点。

一,不要尝试自己去沟通

这个时期的孩子,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家人说什么都不以为然,但是对外人说的话却会认真考虑,至少不会特别排斥。

所以这个时候作为家人,尤其是家长,不要去尝试什么好好沟通了,对于叛逆有点极端的孩子来说,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你需要找一个孩子不排斥的外人,最好是不要让孩子叫叔叔阿姨的这种长辈,在校大学生之类的最好。

二,统一家长和这个沟通者的思维

做为家长,你先要让自己的思维逻辑合理,不能偏激。然后和你找的这个人沟通一下,因为你要确定这个人的思维方式是符合家长思维逻辑的。如果这个人也很叛逆,那就真火上添油了。这里面家长要把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先整理清楚逻辑,要得到这个沟通者的认同和补充。因为很多家长自己其实认知是有偏差的,比如过强的控制欲,或者是偏激的价值观。如果你找的几个沟通者都不能认同你的思维,那你最好自己反省一下,你的孩子可能不是叛逆,而是他不认同你的价值观。

三,不要期望一次沟通就解决问题

找一个合适的契机,让这个人和孩子产生交集。比如家里吃顿饭什么的。事先不要和孩子做什么铺垫。有这个人去和孩子沟通,最好是单独沟通。并且定期的和孩子交流一些思想和行为。这样不能保证把孩子的叛逆期完全纠正,但是能做到孩子在叛逆期的时候,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综上所述,这是真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我自己带过几个超叛逆的孩子,无一例外都是极度排斥父母,用这个方式让孩子能够理性的反思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成熟且理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