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源市“百萬畝水源涵養林”建設工程拉開序幕

莫負好春光 植樹正當時

遼源市“百萬畝水源涵養林”建設工程拉開序幕

遼源日報記者 王茵

遼源市“百萬畝水源涵養林”建設工程拉開序幕


4月12日,市領導與全市各界幹部群眾一起,到我市“百萬畝水源涵養林”建設工程各工地植樹,拉開這項工程的開工序幕。 記者 夏景明 攝

三春萬物勃發季,自是人間四月天。4月12日上午,省林草局局長金喜雙、市委書記柴偉、市長孫弘帶領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副市級以上領導,以及市直機關幹部和社會各界代表,深入龍山區壽山鎮國慶村一組,栽下4000餘株樹苗。由此,我市“百萬畝水源涵養林”建設工程拉開序幕。

為從根本上解決東遼河流域水汙染問題,我市謀劃了“百萬畝水源涵養林”生態建設項目,旨在通過水源涵養林建設綠美遼源大地,補給生態激流,防治水汙染,保護水資源和水環境,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三方面大幅提升。

植樹現場,柴偉一邊給新栽樹苗培土、澆水,一邊和村民、機關幹部親切交流,詢問他們對退耕還林的看法、對植樹造林的意見。他說,生態環境脆弱是遼源發展的一大短板。為此,市委、市政府下決心規劃“生態富民”“綠色發展”之路,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有效實踐途徑,通過“百萬畝水源涵養林”工程,擴大全市森林覆蓋率,改善鄉村生態環境,提高生態質量,建設綠美遼源、生態遼源。

柴偉的話讓一旁正提著水桶澆水的壽山鎮國慶村一組村民於鳳來很是振奮。他告訴柴書記,自己家裡的七畝多耕地已經全部流轉給村上種樹了,一畝地一年可獲得近千元收益,自己再騰出手乾點別的還能掙點錢,兩下加起來比種玉米的收入高多了。而且,種上樹後生活環境就會好起來,怎麼想都覺得這條路走得挺對的。

金喜雙對遼源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遼源市在水源涵養林建設項目上,市領導高度重視,謀劃好、規劃好、動員好、配合好,工作力度很大,一定會取得良好的生態經濟效果,並且能夠帶動和增強人們保護生態環境的決心和信心。他說,植樹造林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只要各級黨委、政府一年接著一年幹、一代接著一代幹,就是在用實際行動詮釋習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打好生態環保這張牌,一定能推動遼源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採訪中,市林草局局長呂明告訴記者,今天的植樹活動是歷年來參與人數最多、參與範圍最廣的一次。全市共設六個植樹現場,包括機關幹部、學生、志願者、共青團員、武警官兵、金融系統員工、企業職工、當地農民等,多達2000餘人。呂明說,今天的植樹活動既拉開了我市“百萬畝水源涵養林”工程建設序幕,也是全面推進生態遼源建設的開端。從即日起,我們將圍繞沿河保護帶、清收還林山地、外環路以及出城口、各鄉村退耕還林地,展開全方位綠化提升行動。下一步還要大力倡導和種植希望林、青年林、巾幗林、企業林、情侶林、親子林等紀念林,持續在全社會掀起植樹造林熱潮。

遼源市“百萬畝水源涵養林”建設工程拉開序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