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转发】@公安部交通安全微发布--从警9年,他埋头只做一件事

随着电影《流浪地球》的大火,“硬核”这个来自于音乐和游戏的专业名词,也成了新网红,但凡是形容一些专业的、门槛高的事物或者在某一领域极其专业、极其厉害彪悍的人,网友们都喜欢称其为“很硬核”。

在江西省公安厅交管局高速交警总队直属二支队第二大队,就有这样一位很硬核的民警。用第二大队大队长付晓庆的话来形容,即是:“他很专业,执法质量高,承办的事故案被评为江西省公安厅十大优质案卷之一;有耐心,对群众有同理心,凡他经手的案子都备受当事人赞誉,收获锦旗无数。”

他叫陈伟栋,是第二大队事故中队副中队长,是九年如一日奔跑在事故一线的业务骨干、工作尖兵、“重案组”组长。他说他很幸运,这些年来,只需埋头做好一件事。

【微转发】@公安部交通安全微发布--从警9年,他埋头只做一件事 | 交管人物

△ 执勤中的陈伟栋

“维护公平正义是事故民警的底线”

第二大队事故中队中队长郭敏记得,陈伟栋来第二大队报道的那天是2011年1月21日。那日恰遇冰雪天,大队所有警力都铺在路面抗冰保畅。当得知此情况后,陈伟栋把行李一放,主动要求上路执勤。

新民警报道第一天,不仅享受到热烈的欢迎仪式,反而主动要求奔赴岗位。郭敏忍不住对陈伟栋多看了几眼,觉得这个小伙不错,有责任感,肯担当。

想起这段入警时的往事,陈伟栋倒不记得,他只记得自己很幸运。“一来大队就分到了事故处理岗,做的恰好是我感兴趣的事。”

交通事故处理是一项既辛苦又麻烦的工作,更是一项需要有高度责任感和专业技术才能做好的工作。“感谢带我的第一个师兄,在办第一起事故时,就我感受到事故处理民警的意义所在。”陈伟栋说。

那是一起死亡事故,18岁少女生命的消逝,让他至今都惋惜不已。那是2011年2月21日,他来大队刚满一个月,傍晚,杨某驾驶一辆客车行驶至昌九高速公路永修县境内时,因过度疲劳造成与前车追尾的交通事故,车上一位名叫小雪的18岁乘客当场死亡。

“小雪没有爸妈,从小跟着爷爷奶奶,身世很可怜。”陈伟栋回忆。当时,在死亡赔偿上,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的赔偿标准还没有统一,杨某所在的客车运输公司便以最低的赔偿标准和小雪的爷爷奶奶达成了调解协议,“最低标准和最高标准相差了十几万”。

照说事故已经达成了调解,事故处理民警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但是当时带着陈伟栋办案的师兄于心不忍,主动给客运公司施压,促成客运公司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给予小雪爷爷奶奶最高赔偿。事后,小雪爷爷奶奶来到大队感谢他们,又是跪又是哭。

这起案件的办理,对陈伟栋影响很大,让他觉得,作为一个事故处理民警,要做得绝不仅仅是处理完这起事故就行了,更多的是需要去保障群众权益,去维护公平正义,“这是事故处理民警的底线。”他说。

“为警需尽责担当,无愧于心”

【微转发】@公安部交通安全微发布--从警9年,他埋头只做一件事 | 交管人物

△ 工作中的陈伟栋

出接处警、现场救援、勘查、做笔录、出具法律文书,协调处理所接案件,侦察抓捕审讯……作为交通警察的一支重要力量,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繁琐而复杂,是个费时又费心思的“技术活”。

“不仅要熟练掌握交通管理业务和相关法律法规,还要善于将技术性、专业性的理论知识,与事故发生现场、案件侦破环节等具体情况相结合,灵活运用,才能更快更有效的处理事故,回应群众的疑问也才更有底气。”陈伟栋解释。

难度系数这么高,如何快速地变成一个专业又高效的事故处理民警呢?陈伟栋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学习场所:大队档案室的案卷。

昌九高速公路是江西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孕育了我省第一批高速交警。是故,第二大队档案室保存着自1993年高速交警成立以来,该大队辖区范围内所有交通事故的案卷存档,极其丰富和完备。

对于入警不久的新人而言,案卷里面有办案民警的办案思路和办案历程,记载着一个完整的法律事实及事故处理程序的始末。陈伟栋觉得,一份完整的案卷就是最好的学习老师。

于是,有那么一年多的时间,他的身影不在路上,就在档案室里的卷宗之间,数千卷宗,随便抽出一本,陈伟栋都能说出里面记载的是什么事故,当时如何办理。

“我最喜欢看1993年的这批案卷,每一个字每一张图,都透出前辈们工作的认真、专注与细致,每看一次都能找到自己的差距。”3月26日,面对记者采访,陈伟栋看着档案室满室卷宗,一脸钦佩说道。

民警戴熙涛则觉得自己在办案上和陈伟栋也有差距。“虽然我比他早入警三年,这里的案卷我也大都看过了,但实在没有他看得这么认真,这么反复翻阅、反复钻阅。”戴熙涛说,陈伟栋这种对于业务钻研的韧劲,让他也受益颇多,“受他影响,学习不止。”

卷宗里的一字一笔,掩着无数人的叹息。在翻阅这些卷宗的日子里,陈伟栋更加体会到入警培训时的那句话:维护法律正义,践行人性温暖,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所以作为一名事故处理民警,必须尽责担当,做到无愧于心。”

第二大队副大队长涂文锋告诉记者,陈伟栋办案专业水平极高,第二大队事故中队为办重大事故、重要案件,特别成立了个“重案组”,而陈伟栋则是“重案组”组长,带领着组里的成员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疑难案件。

以匠心致初心 锦旗演绎警民情深

【微转发】@公安部交通安全微发布--从警9年,他埋头只做一件事 | 交管人物

民警徐舒瑶最佩服陈伟栋的,是他群众工作做得特别好。“每年都收到好多锦旗,事故中队办公室百余面锦旗里面,一大半都有他的名字。”

“我和弟弟都长大成人了,这些年一直很想念妈妈,但不知道去哪里找。谢谢陈伟栋警官,多亏了他,我们才找回了妈妈!”这是第二大队官方微信于2017年2月收到的一条后台信息。

随后台信息一起来的,还有一面书有“大爱无疆,情系百姓”的锦旗,锦旗的背后,是一对离别19年母子终团聚的温暖故事。

陈伟栋记得,那是2017年2月20日,他和同事巡逻时,发现高速应急车道内有一名流浪女子在行走,由于女子的口音很重,只能隐约听出她姓黄,是赣州潭口镇李家村人。

了解情况后,陈伟栋便通过公安网人口信息系统查询黄某身份信息,但并未查到任何信息。民警只好联系当地派出所,经过派出所民警反复查询核对,并到上元村挨家挨户询问,2月21日,两地警方联手,终于为黄某找回家人。

离家19年,黄某的两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为了表达谢意,黄某的大儿子执意拿出两千元钱感谢陈伟栋,被婉拒。黄某的两个儿子无夺,只好又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化荣誉为动力 平凡岗位也有“不凡匠心”

每条短信、每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温暖故事。“陈警官很热心,让我当时感觉特别温暖。”湖北的程先生对陈伟栋的感激之情,历两年而未退。2017年8月,他拉着一车石板赶往湖北,不想路上发生追尾,“车已经开不了,转运需要花的钱,和石板的货款差不多了。”

程先生是事故主要责任方,本身就要承担很大的赔偿责任,眼看这车货都运不走了,程先生正心急上火。这时,陈伟栋主动伸出了援手,利用自己的朋友资源,帮他在永修当地就消化了货物,挽回了六七万的损失。

第二大队教导员高德安对心理学素有研究,颇有造诣,识人断物喜欢通过表象看本质。和陈伟栋虽同事时间不久,但他觉得,陈伟栋之所以群众工作做得这么好,还是因为他具有同理心,愿为群众办实事、办贴心事,才能赢得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对于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誉,本不善言辞的陈伟栋略有些不好意思,他认为这些都是分内之事,无需夸赞,而对来自群众的肯定,他觉得是荣誉更是激励,“更要坚持把群众的每一件小事都当作大事去做。”

2018年11月,陈伟栋被查出患有癌症,好在是早期,癌细胞没有扩散,为了照顾他的治疗,大队没有给他排班,但即便如此,在大队还是每天基本都能看到他,碰上恶劣天气或特殊任务时,他会找到领导主动要求参与值班执勤。“对我来说,大队就是家,不每天来转一转,心里不踏实。”他笑道。

【微转发】@公安部交通安全微发布--从警9年,他埋头只做一件事 | 交管人物

林女士曾在高速公路得到过陈伟栋的帮助,后和伟栋成了朋友。得知陈伟栋3月底即将进入第二阶段化疗的消息后,她请求本报记者向陈伟栋传达她的良好祝愿:“愿您早日康复,我们都愿为您后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