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究竟來自誰?《周易》與圍棋之間是不是有關係?

老罈子44874384


史載“堯造圍棋、教子丹朱”,《路史後記》中寫道,丹朱年少行為不端,堯見二仙對坐翠檜,劃沙為道,以黑白行列如陣圖。帝前問全丹朱之術,一仙指著沙道石子說:“此謂弈枰,亦名圍棋,局方而靜,棋圓而動,以法天地,自立此戲,世無解者。”丹朱由堯處學會圍棋,果真變得溫文爾雅、知書達理。

圍棋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國粹,是古人遺留下的寶貴財富。古人云:棋有天地方圓之象,陰陽動靜之理,星辰分佈之序,風雷變化之機,春秋生殺之權,山河表裡之勢,世道之升降,人事之盛衰。它集儒、道、釋文化精華於一身,每一位棋人,身臨棋境,皆可觀心自省,讓一代又一代人為之著迷。

圍棋中有哲學,攻與守、得與失、進與退、取與舍……時時刻刻根據局勢的變化而變化;圍棋中有人生,俗稱棋如人生,不得貪勝、舍小就大、逢危須棄、彼強自保、勢孤求和……圍棋十訣中哪一句不是折射出兩極相通的辯證法?

《周易》自始至終貫穿的一個精髓就是變與不變,世間萬物都是變化的,但是變化的過程中有一個規律是永恆不變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週而復始,生生不息,這是永恆不變的道理。

圍棋的精髓與《周易》一脈相承,棋子黑白,與易經黑白相同。無論是厚勢與實地,還是進攻與防守,吃棋還是棄子,都隨著棋盤上的棋子位置不同而不同,從來沒有一成不變一說,哪怕剛剛還是價值無比的棋筋,轉過背很可能即為一文不名的棄子;剛剛還是一堵牆似的厚勢,一瞬間就可能成為對手攻擊的目標。總之,形勢不斷地在變,每顆棋子的作用與使命也得不斷地相應變化,從來沒有一成不變的定式著法,這都是典型的中國傳統文化智慧。


聶衛平


圍棋是中華的國粹,象棋相較而遜色。然而,無論圍棋和中國象棋,都不是某一人的發明創造,她是中國人生產生活之餘,休閒娛樂目標的共同積累。

易經是誰發明?儘管有伏羲的先天八卦,但也不是伏羲一人,她是眾多遠古人類在生存鬥爭中的智慧積累,後人將之歸於一人,那是對先祖的崇拜。

遠古人類遙望星空和天際,看到的是繁星點點,看到的是地平線一抹陽光,於是以點以線為基點描繪生存空間。伏羲非同凡人,以一點記事,以一畫開天,以最簡略而深隧的陰陽演繹世界,便有了最早的易經。後人不斷的繼承發展,周文王困於羑里,遂演周易六十四卦。

圍棋的橫豎十九格,交匯成三百六十一個點,也是後來人們不斷改進的結果。當時的人們,田間地頭,插秧鋤禾之閒餘,擺上幾顆石子,看誰佔地盤為多而嬉戲,僅此而已。後來有了高人,把規則提升,把行棋量化,便有了今日之圍棋。你說是誰發明?

為什麼我一再說象棋不如圍棋?象棋的格局是以地位論,兵卒炮馬象將仕帥車,無一不是郡國帝國時代的產物,尊卑等級森嚴,行棋有定則,以至今天的象棋還有楚河漢界。國際象棋,本人真懷疑它是學的中國象棋,因為其行棋規則和棋子與中國象棋差別不大,多了個皇后,以黑白方塊作棋盤,特別是黑白方塊的棋盤,又類似於中國圍棋。

由此而論,不能不說中華文化的博大,無愧於世界。



一夫82


我認為當時遠古人階級沒有分化,人人都要勞動權。脫離勞動的娛樂活動不會太多。

像圍棋這種需要對弈的。就需要最少兩個人一起玩。不說製作道具耗費不少,就是兩個下棋,部落裡的人都不會同意。

對於遠古時代一定要設身處地的思考。

我在小說《舜王天下》裡對圍棋發明有詳細的介紹。

當時種植粟類植物,需要整理田地才能高產,西方是把種子撒到地裡,這樣植物間距不能很好的控制。產量不高,還有就是要把田地四邊起高,控制這塊天的旱澇,如果這塊地是平的。下雨量不大的情況後水分保持不住,都流失了。下雨量太大,排水不及時就會澇。對種植作物產量影響很大。

舜帝發於畎畝之間,就是說舜帝的發明。

畎畝就是被整理過的土地。

這種一塊一塊的畎畝讓作物產量大增。

但是當時土地並不肥沃,作物耕種一年後,要輪作,修養土地,要不作物不結果實,白白浪費種子。

圍棋傳神是丹朱發明的。

在管理各塊土地輪作時,需要標記。

黑色的就是火燒過的土地,可以種植。白色的就是剛收割完的土地,需要修養。

丹朱把管轄範圍內的土地,按15行列算成一個管理板塊。

後期畎畝涉及到收割運輸的便宜。要提前去規劃。

根據當時的情況,根據風向,灌溉規劃、收割方便、、植物的間疏、防範野獸等等。合理安排,就會有多種多樣的安置方案。根據一地的實際情況制訂最佳方案。

這就是考驗頭領的規劃能力。在舜帝巡遊過程中,通過看各個封地頭領安排的畎畝圖。現場提出改良方案。所以每個頭領都有一個或者多個畎畝棋盤,用石子記錄佈局。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方便的去調整。

首領之間也會爭論最優的改良方案。

這個時候就會有不同的意見。大家就會集中在結果的對策上。不同意見的雙方就會以結果確定對錯。作物的產量和群體的意見是最終的答案。

當時是原始社會,大家公平公正的態度來種植作物,為提高產量而探討。

這就是圍棋的發明和圍棋早期的應用,以及博弈的最早形式。

我想粉絲到一千人,通過長視頻來分享我的一些看法。認為我說的對的或者有道理的,記得加上關注。感謝您。


2019年的硃紅兵


圍棋的歷史源遠流長,但無可爭議的是他起源於中國,後來流傳世界,可以說圍棋是世界上最難的棋類遊戲了,據先秦的典籍《世本》記載“堯造圍棋,丹朱善之。”圍棋發展到今天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雖說古籍記載了圍棋的誕生,但是經過4000多年的發展,圍棋只能是被無數的愛好者共同研究改善,所以圍棋真正來自誰,各大家眾說風雲是沒有固定的答案的,只能說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

《周易》一書,在我國也是享有盛譽,有“群經之首”、“大道之源”之稱,他與圍棋也是有著很大的關聯,《周易》源自“河圖”和“洛書”

《易經》中的陰陽與圍棋黑白是相通的,《易經》認為“陰”與“陽”既對立又統一,既相反又相成,古人認為陰陽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是萬物運動的本源。圍棋以黑白二色棋子為基本元素,以方圓為基本造型,在縱橫一十九路的小小棋盤上,相依並存,此消彼長,如“陰陽”之道衍生萬物一樣,蘊蓄著無窮的可能性,演化出難以數計的複雜棋勢,以至於“有星辰分佈之序,有風雷變化之機”,所以產生於宋代的中國圍棋經典《棋經》十三篇,明確指出“枯棋三百六十,白黑相半,以法陰陽。”總之圍棋與《易經》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小濤談娛樂丿


圍棋來自中國古代星象圖,黑白子兒就是天上的星星點點。棋盤361個交叉點,表示農曆年的361天,棋盤四部分就是四季,每部分有90個交叉點,代表一個季度的90天。

四季就是圍棋的四象。有了四象,卻為何不見八卦?

易學分為象數派和義理派。也就是說,圍棋有兩種解開方式。但是,象會隨時變,怎麼在一局裡論輸贏?數理又並非是簡單的一縱一橫,怎麼計算這樣爭名逐利的機關?

只能說這麼多了,自己琢磨吧!如果想見底求真,這則是一個千古謎題,應該問道大師吳清源。

我們自己在籌備一個欄目,是真的嗎?這個問題難度級別是驚世駭俗的呀!

真假:周易與圍棋是不是有關係?

答案:是真的!有關係。

求證:年代久,過程略。

綜述:琴棋書畫,古代四藝,樣樣精通也並非是玩物喪志,而是精通易理並巧妙運用的結果。


易學直播


就是個有趣好玩的遊戲。這種都是漸漸普及擴散演變開的,非要說具體哪個誰誰誰發明出來的。不可能!

非要扯點深度啊,神秘感什麼的,和什麼周易、河圖、洛書生拉硬扯上關係......和韓國人有什麼區別?

圍棋本身有趣好玩還不夠?


灰出去的小圓子ZJ


河圖,洛書,

洛書是九宮格



洛書是四象,或四相


而圍棋是四相


AUTUYG


易經與世間萬物都有聯繫,何止圍棋。

當然,易與圍棋的聯繫可能更直接一點。河圖洛書雖現於龍馬、刻於龜背,但圖像確實像圍棋子。也許,上古的先賢們就是用圍棋子來推演天文、人事以及世間萬物的吧。


逍遙遊ing


堯造圍棋,以教丹朱。


過客passer1


感謝悟空小秘關照的約題。

圍棋即易學形質,一個展示,一個語說,從而一體二式。後添卦,呈一體三式。由此可證古中國人恆守天人地合一式的執著。

三合一,合於九宮,即三式都由九宮易化形成。

只是九宮易化太繁雜,不適悟空回答上述得清,見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