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開篇:周朝是怎麼從短短兩代就強大起來的

周朝建立於周武王滅商後,但崛起於周文王,發跡於季歷,開始於古公亶父。傳說周源自於后稷,后稷好耕農。

古公亶父被戎狄逼迫遷居於岐山周原,建立部落,稱周。《詩經》稱:后稷之孫,實維大王。據歧之陽,實始翦商。

公亶父有長子太伯,次子虞仲,正妻太姜生了少子季歷,季歷又娶了正妻太任,生下了姬昌,有聖瑞異象出現。公亶父於是感嘆:我們一族要興盛了,應該是因為姬昌吧?長子太伯次子虞仲知道古公要立季歷為嗣以傳位給姬昌,於是逃去了荊蠻,紋身斷髮,以讓季歷《史記·周本記》

周朝開篇:周朝是怎麼從短短兩代就強大起來的

《詩經》:摯仲氏任,自彼殷商,來嫁於周,曰嬪於京。乃及王季,維德之行。這段話的主要意思是季歷的妻子來自於殷商貴族,小邦周和大邑商聯姻。

從聯姻中週會得到殷商貴族的支持,使周在周邊方國中的地位提高,也使季歷自己的地位得到提高。

周朝開篇:周朝是怎麼從短短兩代就強大起來的

《詩經》:文王初載,天作之合…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於渭。這段話的主要意思是周文王迎娶了一個大邦女子。當時只有商才稱的上大邦,所以這個大邦女子就是殷商女子。

顧頡剛先生結合《周易·泰》爻辭和《歸妹》爻辭“帝乙歸妹”指出文王所娶“大邦之子”便是帝乙所嫁的女子,也就是帝乙的妹妹。

從古公亶父遷居岐山周原創立周開始到姬昌即位成為西伯期間有幾點重點。

公亶父時開始摒棄戎狄的習俗和制度而學習商朝制度建造城邑,積極向商朝靠攏,主動和殷商貴族聯姻以提高自己的地位,為周邊方國所接納。

而要與殷商聯姻要麼是勢力強大,要麼是自願臣屬。開始時周處於後者,臣屬殷商以取得聯姻。

周朝開篇:周朝是怎麼從短短兩代就強大起來的

這個聯姻的殷商貴族女子就是太任,她嫁給了季歷並生下了姬昌。公亶父有長子次子,季歷只是少子,卻被選為繼承周的重要原因是:季歷與殷商貴族通婚,並且生下了兒子姬昌。

姬昌身上擁有的殷商貴族血脈會使周在商朝選擇西部盟友或者是扶植可以對抗戎狄穩定西部時處於有力地位,所以公亶父說: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

而後來的結果表明周確實被商扶植或者是給予了周很大的權利。《竹書紀年》記載季歷征服周邊,並獲王賜地,命為牧師等等。通過聯姻只短短兩代就將周帶上了西部諸侯長的地位(這也和當時商朝兩面受敵的形勢分不開,當時在位的武乙帝就是死於渭河,西部戎狄作亂,東邊又有夷族興起,只能扶植信任的諸侯或放任別的諸侯穩定西部,好回頭去收拾東夷,周抓住了機會)。

周朝開篇:周朝是怎麼從短短兩代就強大起來的

與殷商貴族聯姻是可以肯定會極大的提高自己的地位的,那麼為什麼不是長子太伯次子虞仲與殷商貴族聯姻呢?史記記載太姜生少子季歷。一般來說歷史上能留下姓名的都是正妻,從史記的表述來看也就是正妻太姜生下了少子季歷。

但不能說太伯虞仲就不是太姜的兒子,因為《列女傳》說太姜生泰伯,仲雍,王季。假如太姜只生了季歷,並安排他與太任的聯姻以獲得繼承周的更多的可能性是說的過去的。

周朝開篇:周朝是怎麼從短短兩代就強大起來的

在公亶父沒有說出“其在昌乎”前,長子太伯是存在機會被傳位的,但是公亶父說出了這句話後太伯就逃去了荊蠻以讓季歷。可見和殷商聯姻並生下了孩子的重要性,此時太伯沒有了機會獲得傳位,而為了避免情況的惡化和表明自己沒有即位的心,太伯和虞仲隨即逃去了荊蠻。

周文王娶“大邦之子”時就說明周的勢力已經強大了起來,商要用聯姻的方式來籠絡周。而周通過聯姻商獲得的利益已經不能滿足一個強大的周,此時商周的形勢已經轉換。

周朝開篇:周朝是怎麼從短短兩代就強大起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