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少、花密!順義這場“櫻花之約”美爆了!

又是一年櫻花季。日前,順義區第二屆櫻花節在牛欄山鎮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內開幕,500 餘株櫻花樹一簇簇盛開,十餘項文化活動吸引數千名市民前來觀賞。

人少、花密!顺义这场“樱花之约”美爆了!
人少、花密!顺义这场“樱花之约”美爆了!

徜徉花海的遊客中,有校園裡的大學生,有牛欄山三小的小學生,也有不少滿頭白髮的老人。“1965年,北京維尼綸廠投產前,我從北京國棉三廠調到這裡當‘老徒工’。”80歲的徐經說,“直到2003年,廠子倒閉我才離開,對這裡有非常深的感情。”

耿丹學院前身是北京維尼綸廠,我國自建的第一座維尼綸廠,在計劃經濟時代,其產值和利潤曾一度佔到北京全市的1%,有著輝煌的歷史。北京維尼綸廠建設時的生產設備,是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關心下,經過日本眾多對華友好人士的幫助,從日本進口的全套維尼綸生產設備。

當時,為了見證這段“中日好友”情誼,北京維尼綸廠種下500餘株櫻花樹,其中不乏染井吉野、鬱金、普賢象、關山、松月、大山櫻等珍品。如今,這些樹皆已年過五旬,亭亭如蓋,承載著昔日輝煌。

人少、花密!顺义这场“樱花之约”美爆了!

北京維尼綸廠的老員工,在盛開的櫻花樹下合影留念。

“我家就住附近,廠子關停後,總怕觸景生情,都不怎會回來看,”72歲的王瑞榮說,“只有四月櫻花盛開的時候,我們這些老同志都會相約樹下,一起賞花、敘舊。”

人少、花密!顺义这场“樱花之约”美爆了!人少、花密!顺义这场“樱花之约”美爆了!

北京維尼綸廠關停後,辛亥革命功臣耿丹烈士的外孫女,買下了這塊地皮。她把維尼綸廠的車間改成了教室,倉庫變成了圖書館,80米的大煙囪也保留了下來。2005年,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由此成立。

風華正茂的大學生,在這裡不斷注入新的活力。每年四月,耿丹學院20餘個學生社團,在盛開的櫻花樹下,用熱情洋溢的啦啦操、古典高雅的西洋樂、動感十足的街舞,譜寫青春芳華。

人少、花密!顺义这场“樱花之约”美爆了!

同時,牛欄山鎮政府聯合耿丹學院,組織市民開展“知識問答”、“接力抄書”、“瓶”等交換、泥塑、寫生等文化活動,校園裡有老有少、歡聲笑語、其樂融融,成為順義城區一道亮麗景色。

人少、花密!顺义这场“樱花之约”美爆了!

除了櫻花,校園裡的玉蘭、海棠、紫藤、連翹、榆葉梅等 20 餘種花卉也次第盛開,預計花期持續到4月下旬,市民可前往觀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