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少、花密!顺义这场“樱花之约”美爆了!

又是一年樱花季。日前,顺义区第二届樱花节在牛栏山镇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内开幕,500 余株樱花树一簇簇盛开,十余项文化活动吸引数千名市民前来观赏。

人少、花密!顺义这场“樱花之约”美爆了!
人少、花密!顺义这场“樱花之约”美爆了!

徜徉花海的游客中,有校园里的大学生,有牛栏山三小的小学生,也有不少满头白发的老人。“1965年,北京维尼纶厂投产前,我从北京国棉三厂调到这里当‘老徒工’。”80岁的徐经说,“直到2003年,厂子倒闭我才离开,对这里有非常深的感情。”

耿丹学院前身是北京维尼纶厂,我国自建的第一座维尼纶厂,在计划经济时代,其产值和利润曾一度占到北京全市的1%,有着辉煌的历史。北京维尼纶厂建设时的生产设备,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心下,经过日本众多对华友好人士的帮助,从日本进口的全套维尼纶生产设备。

当时,为了见证这段“中日好友”情谊,北京维尼纶厂种下500余株樱花树,其中不乏染井吉野、郁金、普贤象、关山、松月、大山樱等珍品。如今,这些树皆已年过五旬,亭亭如盖,承载着昔日辉煌。

人少、花密!顺义这场“樱花之约”美爆了!

北京维尼纶厂的老员工,在盛开的樱花树下合影留念。

“我家就住附近,厂子关停后,总怕触景生情,都不怎会回来看,”72岁的王瑞荣说,“只有四月樱花盛开的时候,我们这些老同志都会相约树下,一起赏花、叙旧。”

人少、花密!顺义这场“樱花之约”美爆了!人少、花密!顺义这场“樱花之约”美爆了!

北京维尼纶厂关停后,辛亥革命功臣耿丹烈士的外孙女,买下了这块地皮。她把维尼纶厂的车间改成了教室,仓库变成了图书馆,80米的大烟囱也保留了下来。2005年,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由此成立。

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在这里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每年四月,耿丹学院20余个学生社团,在盛开的樱花树下,用热情洋溢的啦啦操、古典高雅的西洋乐、动感十足的街舞,谱写青春芳华。

人少、花密!顺义这场“樱花之约”美爆了!

同时,牛栏山镇政府联合耿丹学院,组织市民开展“知识问答”、“接力抄书”、“瓶”等交换、泥塑、写生等文化活动,校园里有老有少、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成为顺义城区一道亮丽景色。

人少、花密!顺义这场“樱花之约”美爆了!

除了樱花,校园里的玉兰、海棠、紫藤、连翘、榆叶梅等 20 余种花卉也次第盛开,预计花期持续到4月下旬,市民可前往观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