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歲的孩子不願意寫作業怎麼辦?

軒軒蕾


謝謝!十二歲的孩子快上初中了吧?這都是家長在一年級時沒有培養孩子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作業的好習慣留下的惡果!

怎麼辦呢?你和孩子聊聊,看他是什麼原因不愛完成作業?是多?是不會?還是學習目的不明確!你告訴他,學習不是給我和老師學的,給他樹立明確的學習目的。你可以跟老師商量好,每天給他定個小目標,如:別的同學寫十道題,讓他寫五道題,他完成了,家長表揚加獎勵,老師表揚他,樹立他學習的信心!再給他規定好時間,跟據作業的多少給他定下多少時間完成,哪怕他提前一分鐘,家長鼓勵他:相信你明天會提前十分鐘完成作業!這樣慢慢樹立孩子的信心,他有了目標,才能有動力,他有了信心,才有了自律,每天他自己都急,都知道不寫作業不對!

老師和家長一起培養孩子的自覺性,自律性,老師和家長都會感到輕鬆多了,你試試吧!如果不敢快解決,到了初中,你更難了!


沐清風明月


十二歲的孩子不願意作業,怎麼辦?

一如樓主所問,日常生活中常聽到類似的家長困擾和提問,絕大多問題集中在孩子不好好作業,厭學情緒重,手機依賴等方面:

“我家孩子做作業特別拖拉,人家孩子半小時就夠了,他一定要做3小時,把我給氣的。”“我家孩子注意力問題真令我頭疼,我一不在盯著作業,就馬上玩其他去了。”……



不少望子成龍的家庭,因為孩子做作業太拖拉,影響到了親子的和諧相處,甚至夫妻相互指責影響了夫妻感情也是不少見。

教育其實是由一個個細節組成,不少家長就是自小和孩子溝通的小問題,日積月累就變成了矛盾。

(因)父母是原件,孩子只是複印件

孩子是一張白紙,他們的行為和家庭環境非常有關。許多家長帶著改變孩子的目的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而事實上解決孩子問題的鑰匙掌握在家長自己手裡。

作為父母,當我們發現孩子身上有不好的現象出現時,首先要做的不是批評孩子,而是應該找找自身的原因。無論何時何地,請你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在你身邊,時刻有著一雙純真無邪的眼睛默默地注視著你。

(道)朋友般的“懂”,是親子相處之道

最常見的就是,孩子考試成績不好本來就很自責,導致要麼沒信心要麼沒興趣,不屑或不想做作業,結果家長簡單認為這是孩子的不配合,因為不懂所以然,往往恰得其反。因為“不懂“,孩子和家長長期處於不同頻的狀態。

很多家長喜歡說,“你不好好學習長大了飯都沒得吃”,孩子回答,“沒飯吃那就吃零食”。——看似笑話,卻也常見。

這種不同頻加劇了家長和孩子溝通的不順暢。多數時候,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老師,都太把自己當“家長”(管理者)了,都不懂孩子的真實想法。

(理)放下刻意,讓關愛來的更自在

現在多數父母把對孩子的絕大部分關愛都放到了學習上,一方面導致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比較高,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對孩子其他方面的關注。

舉個例子,父母這一輩小時候,衣服褲子都是媽媽洗的,洗的時候就知道孩子那些地方容易髒,推斷出平時的一些行為,這其實就是懂孩子的一種方式。

溝通的一個基本原則是,離溝通者越近越順暢。現在很多家長在學習之外,對孩子的陪伴是不夠的。親子教育是有技巧的,也是不要技巧的,做成孩子的哥們、朋友、閨蜜,試試唄。



(界)家校協同不過界,作業是他自個事

關於作業拖拉問題,孩子作業不會,家長通常的做法是直接翻答案,跟孩子一起解答,或者掏出手機讓孩子自己查,必然導致“孩子一觸碰到手機,注意力就分散了。”——因為孩子習慣覺得作業壓根兒就不是他的事,至少不是他一個人的事。

如果作業不會,讓孩子第二天找老師解決,並且要求孩子回來教會家長,“教的過程就是孩子和家長溝通的過程,教完後家長給予孩子鼓勵,讓他獲得高自尊體驗,同時又能讓孩子鞏固知識點。”

(心)不入虎穴 焉知虎心

與作業相關的手機依賴症,亦如此。 關於這點,不妨分享我和女兒的故事:女兒小學時曾經也沉迷於手遊。出於好奇,我也玩了植物大戰殭屍、貪吃蛇,主動邀請她組隊,而且作為老爸的我用了大量“業餘時間”偷偷苦練,最短時間完成了“通關”。這一方面,我也深切感受到手遊之誘惑力(確實好玩,老爸也玩了一次通宵);另一方面也在女兒心中形成“老爸是朋友、戰友”的印記,還樹立了權威,拉近了關係距離。

朋友之間就講尊重,戰友之間也講紀律,呵呵,你懂的!在這樣的良好互動中孩子容易養成好的習慣。




作業是他的事,父母負責他吃好、睡好、玩好,反正,做錯了扣他的分又不是扣我的,沒做完老師又不會批評我……孩子的心是塊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穫;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穫;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穫;播上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穫。


Sangood


我們做家長的,要和孩子做朋友,不能以勢力壓人,只要和孩子做好朋友,孩子有什麼話都乾和你說。你要和孩子講道理,讓孩子從心裡對父母認可和相信。這樣孩子在以後的生活裡,有什麼不順心的事情都會和父母說。

我說一下,我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你看看。我的孩子從上小學一年級開始,我每天把孩子接回來,第一件事情就問孩子,你要不要喝水,要不要吃東西,是不是身體覺得很累。如果孩子說沒有問題,身體各方面都挺好的。接下來,我就要問,老師有沒有留作業,如果老師留了作業,就開始做作業,這是每天放學必須家長要問的事情。

我從孩子一年級,一直到孩子小學六年級,差不多每天都是重複這些事情。星期六或星期天,要帶孩子出去玩玩,每週末都要帶孩子出去一次,讓孩子買一些,孩子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和玩的東西。因為孩子也需要放鬆一下自己,也不能每天都學習,星期六星期天,這個時候就是讓孩子玩的時候,所以家長要陪孩子出去玩。

現在我的孩子上初一了,每週一到週五在學校,週六週日回來。孩子回來這兩天裡,我讓孩子一天把作業完成,然後留一天時間出去玩。因為孩子在學校這幾天,每天都是學習,回家後讓孩子感受一下母愛,感受一下自由,這樣孩子回到學校也愛學習。

以上說的這些都是我親自帶孩子的經驗,共大家參考,你有什麼更好的建議,希望留言評論,謝謝所有的頭條朋友們支持!



冰雪RONGHUA


我一個朋友家的孩子就是我說的前者,小學的時候這個孩子一直都沒有寫過作業,但是這個孩子在學校和班級的成績卻也是名列前茅,我也問過朋友家對孩子,不寫作業是為什麼?小孩子告訴我說:“我上課聽課認真,老師講的內容我都會了,作業都太簡單了,我還能給同桌講題,我還要去做重複的事情,太浪費時間了。”這一類孩子我們家長就可以多多的引導孩子做好預習和一些特長的學習。

對於那些是因為老師講課知識沒有掌握而不願意做作業的孩子,和玩心重的孩子的家長要多多注意了,小學就是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好的習慣會讓孩子受益良多。十二歲的孩子應該是在小學的五六年級,一定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幫助改掉不良習慣,玩心太重的孩子在孩子學習時保持書桌整潔沒有與學習無關的東西,文具也不要選擇太花哨的,根據孩子的作業量和孩子的情況給孩子制定作業時間,規定時間完成給予獎勵。

對於那些知識掌握不好不願意做作業的孩子不要打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及時補救掌握沒有掌握的知識點,幫助孩子建立好的聽課習慣。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會有所幫助!


小偉3299


孩子不喜歡寫作業很正常。

首先,家長要弄清楚孩子不寫作業的原因,可能是孩子貪玩不想寫,可能孩子沒學東不會寫,可能孩子都會了不屑寫,也有可能孩子在學校已經寫完了……所以各位家長要先對自己的孩子有所瞭解才好解決問題,一味的問別人,不一定能對症下藥。

其實回想自己的學生時代,很多人都不喜歡寫作業,但我有個朋友可能比較例外。我朋友在12歲這個年紀很喜歡鑽研學習,作業那更是小菜一碟,經常超前學習,老師還沒講,自己已經預習並且做了練習冊。所以從沒見過他在家寫作業。為什麼呢,他說因為寫作業讓他有成就感。並且,一旦你變得優秀,人們對你會越來越有所期待,所以他也不敢懈怠,就咬牙堅持保持優秀。

可能現在很少有學生有這種精神了,更多的是周圍的誘惑或者影響太多,所有事情都比寫作業有趣。

12歲這個年紀已經不好忽悠了,可能利誘的效果不如從前了,建議威逼吧!比如,不完成好作業就停止一切娛樂活動,或者罰跑步,或者假期的旅遊就取消了等等。總之,還是要家長結合自己孩子的個人原因和性格,採取措施才好。


瑪咪瑪咪


對於孩子寫不寫作業的問題,我一直是有自己的看法的。12歲的孩子已經有了思想意識,什麼作業該寫,什麼作業不該寫,學校的老師應該對每一個孩子的學習興趣,性格特點,智力差異,成績好壞,做出因人施教,因人對待的,求同存異的人性化教學理念。

很多的老師在佈置作業的時候,從來不考慮學生的特點,和做作業要達到的目的。每次考過試後的試卷,對與不對,會與不會都要求學生重新去做一遍。對不會的題或做錯的題重新做一遍,的確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認識,但對於已經作對,已經掌握的知識,要求每個學生都去重新做一遍,純粹是浪費大多數學生的時間,幾篇試卷做下來搞到晚上一兩點鐘,不僅影響孩子第二天的學習精力,甚至會影響孩子做作業的情緒,讓孩子對做作業產生一種逆反心理。我一直告誡孩子不要在已經會做和已經掌握的知識上再浪費時間,可孩子說不做,第二天老師會點名或者罰站。最後只好無奈的默默陪著孩子做到晚上一兩點鐘,直到把那些試卷都做完。

和做作業相比,我們更應該教導孩子掌握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因為12歲的孩子已經基本上掌握了閱讀能力,提前預習的學習方法要比重複的做作業的學習效率高的多。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反覆的作業上,是不會也不可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聰明的孩子通過大量的預習和課外閱讀,不僅能增加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還能增加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做作業的多少不是衡量一個孩子學習好壞的唯一標準,也不是衡量一個孩子有沒有出息,有沒有進步的標準。社會需要多元化發展,學生也需要多元化的教育,教育畢竟不是流水線作業,沒有必要培養出來一堆一模一樣的學生。





何時再出諸葛亮


作為一個十二歲的孩子而不願意做作業,我認為主要原因就是一個字:懶!

俗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想這個孩子肯定是從開始上學起,就都不肯做作業。如果過去一直肯做作業,養成了愛做作業的習慣,那現在就是你不讓他做,他也做不到,更不用說不願做作業了。一個十二歲的孩子不肯做作業,家長和老師都有責任。特別是家長和啟蒙老師責任更大一些。因為從孩子上一年級開始,就應該嚴格要求,讓孩子按時完成作業,養成愛做作業的良好習慣。

已經十二歲了,應該上小學六年級了。家長與老師應該教育孩子堅決走服一個懶字。要讓孩子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偷懶。農民種地如果偷懶,就不會有好的收成;工人做工如果偷懶,就不會生產出合格的產品;解放軍保衛祖國如果偷懶,敵人就會打進我們的國家。做任何事情要想成功,就必須做到一個勤字。如果孩子作業不會做,應該及時加以輔導,並要求孩子上課時要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解。

一個壞習慣是日積月累地養成的。因此老師和家長都要有耐心。要反覆抓,抓反覆,持之以恆,直到孩子養成愛做作業的好習慣為止。


草笑霜


又是十二歲,一個最貪玩的年齡段,不願意寫作業無非有這幾樣事牽扯著他。

一,上課沒好好聽,作業不會做。上課小動作太多了,根本沒聽講,課後作業怎麼可能會做呢。明知道不會,怎麼可能坐的住寫呢!

辦法,從課堂上抓起,如果實在是跟不上節奏,就要額外輔導了。

二,約玩的人勾扯。外面還有人等著他赴約呢,可不能放人家鴿子,心裡盤算著這些事,靜不下心來完成作業。

辦法,約定作業時間,按規矩來,可以玩但要遵守約法三章。

三,注意力不夠集中。家裡可以分散他注意力的事情或者物件太多,他無法老老實實地坐那寫作業。

辦法,儘可能提供一個安靜的環境。


老碗哥說育兒


首先要搞清楚孩子不願意寫作業的原因,針對具體情況而確定具體的辦法。

第一。如果是因為白天學習,沒有聽懂不會做作業的。建議家長先對白天內容進行輔導,讓孩子就不會內容指出,再在進行解答。然後再做作業。

第二,如果要是孩子是因為作業比較多作不完。建議教孩子幾個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在旁邊兒給他一些指導,讓他慢慢養成自律的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第三,如果要是孩子比較懶,不願意做這麼多作業。那你就應該首先給他做一下思想工作,同時立下規據,當天的作業必須做完。這樣孩子慢慢就培養出自覺性,按時按量的完成是每天必須的任務。

總之發現原因,對正下藥。根據原因找到方法、培養孩子的自覺性,改掉孩子的不良習慣。培養孩子自律、高效、當天作業當天完成的好習慣。


北京謝律師


孩子十二歲了,按算應該讀六年級了,可是他卻不願意寫作業。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家長現在重視起來了,覺得頭痛難辦,回想一下這些年他的家庭作業情況的表現,找到原因,有的放矢。

一般孩子都有愛玩的天性,大部分學生是先做完作業再去玩,只有少數學生先玩得高興,想起來就做,忘記了,到學校挨批!你的孩子屬於後者,家長要對家庭作業督促檢查,讓他做完。

看他是否有厭學情緒,這是根本原因。不想學,不願學,不聽講,學習分心,成績跟不上,作業不太會做,六年級畢業班的知識應該有些難度了。這就必須對他思想教育,不好好學習,沒有知識本領,今後什麼也不會做!

與老師聯繫勾通,瞭解他在學校的學習作業情況,針對他不寫作業的情況,制定具體措施,讓老師對他嚴要求,不寫或不認真寫要批評受罰。

鼓勵孩子,當他某次做得好或主動學習的時候,表揚稱讚他,以提高他的學習積極性。

不愛寫作業孩子有這樣幾個特徵:愛玩,需要提醒監督;作業馬虎,不太認真,以完成任務為目的;大部分成績不怎麼好,寫作業有困難。所以需要家長朋格外注意,一定多加關心,輔導督促孩子認真完成作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