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最大程度地掌控勝局拿到地塊?

還是一樣定向低價的拿地,還是熟悉的開發聯合搭檔。

2018年2月27日,碧桂園+富士康聯合體再次以底價奪得增城朱村地塊,樓面地價8371元/㎡,該項目作為8k液晶面板研發中心為富士康量身定做。

產業地產發展至今,一舉成為開發商拿地的突破口、與城市談判的籌碼,連搭夥合作拿地的開發商也有跡可循。

產業地產 | 該如何最大程度地掌控勝局拿到地塊?

但是,眾多開發商們都共同面臨一個現狀:新政背景下政策收緊及土地稀缺,導致可用地市場趨於飽和,拿地難度又一次升級。

下面我們將從政府及企業角度來看,開發商該如何做才能最大程度地掌控勝局拿到地塊?

企業方:商業運營規劃的重要作用

對於企業受眾方而言,各路資本的瘋狂拿地造成了產業地產進入門檻很低的假象。

其實不然,相較於住宅地產和商業地產,產業地產的進入門檻更高、開發難度更大,而且產業地產涉及融資、開發、服務、招商、產業培育、稅收、GDP等眾多因素。

產業地產 | 該如何最大程度地掌控勝局拿到地塊?

面對如此境況,開發商必須要跳出原本拿地思維,不僅僅是面對政府方,眼光也應考慮到企業受眾方。

應該由“機會型拿地”完成“策略拿地”。從拿地機制上做根本的轉變,並形成企業受眾方的商業運營規劃體系,讓他們全面支持拿地戰略。

產業地產 | 該如何最大程度地掌控勝局拿到地塊?

拿地雖然是開發商企業的根本,但是優質企業參與和商業規劃體系才是保障項目的基礎所在,沒有相應地商業規劃,再好的項目也無法執行。

政府方:堅持需求導向

政府是理性的,土地必須作為產業園的“生產資料”。

一方面將土地出讓收入作為財政的重要來源,以市場經濟手段使土地使用權進入市場,土地價格反映了供求關係,直接促進了城市的經濟發展。

產業地產 | 該如何最大程度地掌控勝局拿到地塊?

另一方面是稅收和產業發展是政府的需求,就用地和產品設計而言,註定產業地產要滿足政府需求,不能像住宅模式一賣了之。

對於政府而言,雖然產業地產湧入的開發商眾多,但是需求還沒有全部被滿足。

傳統品牌開發商的優勢更多是資金、品牌和號召力等因素。但迴歸到產業地產的本質:滿足政府的需求,誰能把握行業規律誰才最容易成功。

產業地產 | 該如何最大程度地掌控勝局拿到地塊?

因此,政府作為主導方,房企想要拿到優質地塊必須要找政府的痛點:

持續性的收入和政績。從而最終實現經濟效益社會共漲的雙贏局面。

產業地產 | 該如何最大程度地掌控勝局拿到地塊?

綜上所述,打造優質商業規劃體系和引進優質企業的基礎上,開發商對整體拿地項目形成格局,從而進一步滿足政府需求,這樣對於拿地環節的開發價值才足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