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的棺材本屬義忠親王,這還不是重點,潢海鐵網山才是

秦可卿的棺材本屬義忠親王,這還不是重點,潢海鐵網山才是

一位紅學界專家,挺著名的,公開講課時說了,秦可卿用的本屬於義忠親王老千歲的檣木棺材,來自那個潢海鐵網山,說這個山位於什麼東北什麼方位之類的。屏山在此下一個結論,如果要研究《紅樓夢》,還要公開對著公眾開講,最起碼你要通讀完脂評本的《石頭記》,讀完脂批再談不遲。否則,自己不求甚解也就罷了,還要誤導讀者,和你一起拐到溝裡去,才是罪莫大焉。

因為《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無論是甲戌本還是庚辰本,都在這個地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給出了提示。所以考證“潢海鐵網山”的方位,實屬無稽之談。

那麼,這個潢海鐵網山在哪裡?是哪座山呢?哪座山也不是,更沒有這麼個山!

《紅樓夢》人物有原型,故事有原型。但,它是小說,有很大的藝術加工成分,並不是每一事、每一物、每一處都必須找出參照物不可。要說潢海鐵網山有所指,那麼小說一開始就寫“青埂峰”“無稽崖”“靈河岸”“三生畔”豈不都需要找出原型找出所指嗎?

所以,第一個觀點:讀書不能太死,太死就把思維禁錮了,進入了死衚衕。

秦可卿的棺材本屬義忠親王,這還不是重點,潢海鐵網山才是

可是,這些地名或者說大概方位也不是作者隨便一起的,曹雪芹對小說人物如此、住所如此,對地名也是如此。這是《紅樓夢》前無古人,大約也可能後無來者的創舉。

先說一說這幾個地名的涵義,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理解“潢海鐵網山”。

青埂峰:即“情根”,取的是諧音,脂硯齋對這個地名有一個批語:“妙,自謂落墮情根,故,無補天之用。”這個名稱就是為了呼應《紅樓夢》“大旨談情”這個主旨。

無稽崖:啥叫“無稽”?《尚書·大禹謨》說“無稽之言勿聽。”就是沒有什麼意義。這是曹雪芹告訴讀者,別細追究,就是一個虛擬的地方。當然這是表意,更深一層是說:人生本來不過荒誕無稽,不過是一場夢,是幻滅。

在理解了一些的基礎之上,現在說一說“潢海鐵網山”。

《紅樓夢》十三回,薛蟠出現在秦可卿的喪禮上,看到賈珍對上好的杉木均不滿意,正在發愁秦可卿的棺材。薛蟠就說我們店裡存著一副板,叫檣木,出在潢海鐵網山上。本是義忠親王老千歲的,因為他壞了事,就沒有拿去,別人也不敢買,不行你就抬了來吧。在“潢海鐵網山”這個地方,有一句脂硯齋的夾批,寫到:

“所謂迷津易墮,塵網難逃也。”

看到沒有,脂硯齋他是怕讀者看不懂,真以為是個什麼山,所以他給了註釋,告訴讀者應該如何理解。

秦可卿的棺材本屬義忠親王,這還不是重點,潢海鐵網山才是

所以這個詞和“青埂峰”“無稽崖”一樣,都是曹雪芹為小說主題服務的,是他精心創造出來的詞。“迷津”是賈寶玉神遊太虛境時,因流連於可卿的溫柔鄉里,差點墮入海鬼夜叉荊棘密佈的迷津中,其實是在諷刺賈珍已經是墮入了迷津了。而且不光是賈珍,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很容易墮入迷津,難逃紅塵這張網的。你看小說裡的一僧一道,這兩個神仙到塵世中來,就是為了度脫幾個有一些慧根的人,脫離塵世的這張網。所以,鐵網山如果說用佛學的理論來解釋才會更準確一些。

《紅樓夢》受佛教、道家以及莊學文化影響很深。它探討的是一個關於“人生是一場大夢”“幻滅”“思想自由”“精神達到逍遙”的一種人生終極之問。小說其實也並沒有給出確切的答案。曹雪芹能寫得出大觀園,證明他是極熱愛生活的,可是他的思想的最前端,其實是宿命論的,尤其是在《紅樓夢》的前五回裡,這種宿命論的東西出現的特別的多,說到底,他最後的解決之道,是用一種消極的、避世的態度來解決的。

秦可卿的棺材本屬義忠親王,這還不是重點,潢海鐵網山才是

他說這個世界是末世,所以他就讓賈寶玉不去考科舉。他認為這個天不可補,他給出的人生解答就是遁世、出家。像甄士隱、柳湘蓮、賈寶玉都是。要不就歸於幻滅,去所謂的太虛幻境,其實就是死亡,比如晴雯、金釧、尤三姐、尤二姐、黛玉等等。

曹雪芹對於人、對於塵世、對於人性大部分是批判的。他真正喜歡的人只有少女,他精神潔癖到他只喜歡少女,他認為她們不光是身體潔淨,靈魂也是乾淨的,是無價的光彩瑩潤的珍珠。一旦沾惹了男子,就被汙染了,珠子就失去了光澤,逐漸變成了死珠,甚至變成了魚眼睛。

在理解了《紅樓夢》的價值取向後,在瞭解了小說所依託的文化基因構成後,小說許多類似的名詞也就能解釋的通了。

秦可卿的棺材本屬義忠親王,這還不是重點,潢海鐵網山才是


我是屏山,歡迎點評、關注。為您研讀《紅樓夢》裡的真故事。

參考原著:甲戌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人民文學出版社120回通行本《紅樓夢》(庚辰底本前80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