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上海什么地段才算最牛?

凤凰涅槃94655821


也算是一个思旧吧,上海后来看重你住哪里,也是从文革开始的六十年代末了,因为‘’破四旧立四新‘’,抄家,慢慢形成了一个个阶层,底层人扬眉吐气,也就是说的大多数百姓,那时人心难测,拉帮结派,小青年打架斗殴,市区人看不起乡下人,还分出什么‘’上只角,下只角‘’,那时住在杨浦区定海桥那里是牛逼最大的,原因呢上了年纪的人都懂的,还有住在闸北区那些棚户区的人,谁也惹不起他们的,那时只分‘’上只角下只角‘’,没有富豪一说,因为是‘’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时代。说到现在嘛,那些富豪买豪宅,都是暴发户,是时代的产物,在上海滩基本不分什么地段了,你说住在静安寺好,还是住在南昌路,康平路,都有拥挤转不开身的石库门房子,地段已经说明不了代表你是什么阶层了,更谈不上什么牛不牛了。


lpf702


我的幼年和青少年分别在卢湾和南市两个区度过,那时能明显地感觉到,各个区的阶层分层是十分鲜明的。一直到上世纪六O年代初,其遗风犹存。印象中,静安、卢湾、长宁、徐汇等“上只角”走出来的人,气质就是与众不同,温文高雅,特有文化品位;黄浦、虹口为中层普通市民居住区,市民气息浓郁;南市是老城厢,与普陀、闸北、杨浦,均属于“下只角”,社会底层市民居多。六O年代下半叶,在文革“抢房风”横扫之下,独栋洋房内被隔成一间一间的豆腐块,各色人等混杂而居,区际阶层分界被彻底抹平。改开以后,万幢高楼平地起,郊区各县撤县建区,上海市区摊大饼式的成倍扩大,以前市区最边缘的行政区,如今也都成了市中心区域。如此,以人民广场为轴心、靠黄浦江两岸的住宅楼,当然就是最“牛”的地段咯。但是这个“牛”指的是房价的“牛”,彰显的是土豪之气,至于走出来的人,其气质和品位就不一定都“牛”了。


我心端直


住哪就代表了你是最好的地方,最牛的吗?不一定,每个区都有富人区,都有不富裕的地方,普通能住在汤臣一品,算豪中豪了,浦西能住在成毅花园那边的算更富豪了,青浦别墅区也是富人云集的地方,嘉定南翔别墅区就不富裕了吗?静安也要棚户区,徐汇也有,黄浦区也有,关键是财富和德要相配,有钱没德的,有啥用,没钱有德的更能获得人尊重,所以这个题目不是很好,要辩证的去看


谦但不卑


如果你在上海乘坐49路公交车,从外滩出发,途径人民广场,再穿过淮海中路,这一路上洋房林立,在花丛树林的掩饰的深处,透露出历史悠久的神秘色彩。这一带,思南路,富民路,鸟鲁木齐路,独幢的别墅,联排的公寓住宅,从世俗的眼光看待,这一片地区一直被称为“上只角”。而上海的其他地段,由于历史原因,很少有地方能排上号为大家所认同的。但是时代是变迁的,当延安东路曾经是一条洋泾滨的时候,沿途的风景就不会像现在的延安绿地那样引人关注。不要说石库门的新天地,那是个新地标。古北路的洋派建筑群成了新的上只角,浦东的碧云新天地也是令人心动,甚至连宝山的顾村,那公园那别墅,现在的人也是刮目相看的。“上只角”地方的人,走路有功架,谈吐现文明,衣穿另有一功,识货的人,一眼便能看出你的出身来历。不是上海人的眼睛毒辣,见多识广是常态。当然沧海桑田的,上只角、下只角、中只角是一种人为的界定,又是约定成俗的。我一直住在浦东的下只角的小鎭,曾经谈过两个上只角的女朋友,婷婷玉立的上只角少女,光顾我的浦东乡下人的家,整个弄堂里充满活力,让乡下人大开眼界的。毕竟乡下下只角的人,享受不了上只角的芳心。老婆是有的,南京东路一带的,虽说热闹,进出方便,只是世俗而已。


刘声90883005


我有一次在世纪大道站下地铁,附近的房子基本都十万八万起步/每平方,住在这里的人算牛了吧?我约了个朋友出来吃早餐,我是广州人,去避风塘点了两个肠粉两碗鱼片粥,半饱。结账110人民币。用吃海鲜的价钱吃了广州最平常的肠粉和粥,我觉得住这里的居民没啥值得牛的。(我在金茂二十六楼的公司工作)


三叔78


退休了我是外地来的,近十年在上海住处换了几个地方,经常骑单车游浦西这一边,对浦西住宅环境基本了解,有小区价格高,但周边环境也不一定好,生活也不太方便,我比较下来觉得在长宁区长宁路沿苏洲河边上的小区较好。


弈趣5


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家住在虹口区山阴路大陆新邨十号,鲁迅先生住在九号。虽是一墙之隔的邻居,但始终不知道隔壁住的居然是大人物鲁迅先生,直到解放后门口挂上了(鲁迅故居)才惊讶得目瞪口呆。我没在那里住过,因为我还没出生,我出生的时候我家已经搬到南京西路同益里,那时我家马路对面就是仙乐书场和上海杂技场,朝东步行半站路就是上海图书馆和人民公园,国际饭店人民广场。


手机用户59465699165


我告诉你们吧,什么康平路、武康路、湖南路、华山路、新华路、汾阳路、复兴西路等等等等就不要说的这么具体了,我给你们一个范围概念……上海市西不能过番禺路,东不能过常熟路,南不能过建国路,北不能过延安路。如果上海是一个鸡蛋,我说的范围是鸡蛋黄的心,大家认可吗?


家里有猫窗外有海


我是住在富民路的,这一带的房产老早是法国人的,算是沾着优秀历史建筑的边吧,现在房价也涨到十多万一平方了。弄堂里留下来的基本上是退休老人,下一代买得起房子的,结了婚的基本上都搬出去了。有的就索性卖给外地人,变成民宿了,外国人外地人进进出出,看起来蛮热闹。但是住在这里的老人自有其不足为外人道的苦衷,上只角还是下只角统统无所谓了!


大号古柏散人


多了去了。愚园路,新华路,东湖路,长乐路,五原路,建国西路等。如今除了独栋独住的别墅新里,都是72家房客,破烂不堪。被政府收购的名人别墅翻新如旧的外,剩下的别墅一塌糊涂。我所在的镇宁路愚园路周围别墅,住了好多差头司机,卖菜的,小商小贩,收废品的,从别墅出来的人,一口安徽山东江西湖南话。当然,人家毕竟是住别墅的人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