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的后人被朱元璋迁到朝鲜后,陈理和他的后人后来怎么样了?

无笔史官


被送到朝鲜的可不止陈友谅的儿子陈理一个人,大夏国皇帝明玉珍的儿子明升后来也一起被送到了朝鲜。这两人还是很争气的,他们在朝鲜娶妻生子繁衍生息,成了今天半岛陈氏、明氏的开基祖先。




鄱阳湖大战陈友谅死的有点憋屈。据 《明史·卷一百二十三·列传第十一》记载:“友谅从舟中引首出,有所指捴,骤中流矢,贯晴及颅死。军大溃,太子善儿被执。太尉张定边夜挟友谅次子理,载其尸遁还武昌。”元朝末年唯一能与朱元璋相抗衡的一代枭雄大汉国皇帝陈友谅不是战死于金戈铁马的沙场,却被一支流矢击中而死。陈友谅既死,50万大军顿时乱做一团溃不成军。朱元璋乘胜追击大败汉军生擒太子陈善儿。太尉张定边遂裹挟着陈理载着陈友谅的尸体退往武昌。




(陈理,影视剧照)

至武昌,因太子陈善儿生死不明,张定边遂立陈理为帝继续对抗朱元璋。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二月朱元璋再一次亲征武昌,陈理无力抵抗,就投降了朱元璋,大汉国至此灭亡。朱元璋虽与陈友谅是一生的竞争对手,但祸不及子女,于是就赦免了陈理,封他为归德侯。陈理被安置在南京,毕竟年龄还小,且自己从皇帝沦为小侯爷心理落差很大,所以常常口出怨言表达不满,朱元璋就说:“此童孺小过尔,恐细人蛊惑,不克全朕恩,宜处之远方。”( 据《明史·卷一百二十三·列传第十一》)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陈理与归义侯明升被一同送往高丽。




(高丽恭愍王)

陈理及明升到了高丽后,受到高丽恭愍王的接见,陈理被称为陈王,不过生活过的比之在明朝时候还不如。朝鲜王朝建立后,也偶尔赏赐陈理些东西。关于陈理在朝鲜后的生活,史料上只有零星的记载,但境遇肯定和在明朝大不同,仅有少许薄田自给,一名婢女照顾他的生活,朝鲜王室偶尔赐他些大米、米豆和酒等生活用品。


永乐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陈理病死。李朝礼部赠米豆五十石、纸百卷、赐棺椁以作安葬之用。陈理有一子叫陈明善,母亲是谁已无可查,陈明善此后便扎根在朝鲜娶妻生子繁衍生息代代相传。陈理是今天朝鲜半岛大部分陈姓人口的开基祖先。


大国布衣


后人类题目找我就好了,给大家带来最详细的后人类介绍。


陈友谅鄱阳湖战死,陈理被贬高丽

当年陈友谅和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最后陈友谅是中箭身亡。而陈理和陈善儿都是陈友谅去的儿子,其中陈善儿是大儿子,在鄱阳湖大战中被捕。

不过陈理稍微幸运一点,被当时陈友谅的太尉救走。随后太尉带着“新太子”陈理和陈友谅的尸体,乔装打扮逃回了武昌。并且扶持陈理“登基”。

可惜在同一年的冬天,朱元璋亲征陈理。陈理的丞相张必先前来救援,结果还没到城下就被常遇春俘虏。

因为丞相张必先是陈理手下唯独可以拿得出手的人了,因此张必先被捕后在城内引起恐慌。大批人员争先涌出城门,希望可以投降。

最后逼迫陈理不得不被投降,他跪在城门下瑟瑟发抖,朱元璋过来的时候,已经吓得直不起身。但是朱元璋抓住他的手,非常亲切的告诉他:“我不会杀你的”。


朱元璋顺利灭掉陈汉政权之后,把陈友谅父亲,大哥,二哥,四弟,一家子人全部封侯封爵。已经战死的人,也会对他们追封并且建庙祭祀。陈理则是住在京城,经常受到朱元璋的召见。

但是他一直闷闷不乐,有时候喝醉了还出口出狂言,事情传到朱元璋耳朵里面,对臣下说道:“陈理这孩子还小,难免会受到一些小人的诱惑,不能记住我对他的恩典,应该把他送到离京城远一点。”

就这样陈理被朱元璋送到了高丽,并且让元朝的降将护送他们。同时他还赏赐高丽王一些绫罗绸缎,告诉他一定要好好照顾。不过来到高丽的陈理,生活过得不仅不如意,而且更加闷闷不乐。

自己每天都要下地干活,最后甚至连自己都吃不饱。还是当时的高丽王,每隔一段时间赏给他一些东西,才算是坚持下来。就在他被贬到高丽30多年之后,便病死在了这里。

陈友谅后人如何?五湖四海皆有后人!

有关于陈友谅的后人,主流的说法是“九姓渔民”。原来在陈友谅战败之后,朱元璋将他原先九个大姓部下的家人全部贬谪。把一部分人流放在新安江,规定他们永远不能上岸,只能靠打鱼为生。



因此百年以来,这九姓的后人一直在江上生活。虽然并不是陈友谅的直系后人,但是都被归在了陈友谅名下。一直到清朝的时候,满清政府才允许他们上岸。

事实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呢?有关于九姓渔民的故事我不是很清楚,但是陈友谅的后人,我查的差不多了。

陈友谅的大儿子,也就是之前的太子陈善儿。在鄱阳湖大战失败之后,他带着儿子跑到了白帝城,也就是如今的四川奉节。然后改名换姓成为了谢,没多久他便死在了四马桥。

而他的后代在6代之后才认祖归宗,之后他们这一代人,由于战乱等其他因素影响。一直在四川贵州两地之间来回搬迁,如今大部分人都住在织金县黑土乡花坡村。

陈友谅的二儿子,也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陈理,被朱元璋贬到高丽之后。有记载说他在10年之后逃了回来,和他的夫人带了两个儿子跑到了四川某地。

在陈理去世之后,他的两个儿子都跑到了重庆的朝天门。但是之后记载就断档了,可能他们这一代并没能传下来,实在是有点可惜了。

在湖南张家界地区,有着陈友谅儿子陈必达的一处墓穴。原来当年陈友谅的二皇妃,趁着朱元璋攻城之前。就已经带着必达、必通等几个儿子连夜逃跑,到了如今的张家界地区。

湖南靖州广西融水陈张,陈友谅的四皇妃带着两个儿子,跑到了湖南地区。在这里遇到了张俊伟,被他家收留,然后改姓为张。后来迁移到广西,成为了苗族。

山西、河北、湖南地区,陈友谅的五皇妃在堂弟等人的互送下,才算是逃过一劫。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跑到了山西洪洞,活了70多岁才去世。随后后人又迁徙到河北、湖南等地。

广东地区,陈友谅的六皇妃带着两个儿子逃到了福建宁化县,改成了烟姓隐居在此。而他的后人也迁徙到了广东地区,后来改成了钟姓。

湖南澧县,河南洛阳、大别山,湖南临澧等地区,都分布着陈友谅的直系后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支系,下面只是简单介绍一下陈友谅的支系,也就是说是他兄弟、亲戚的后裔。
▲九姓渔民水上婚礼

重庆陈氏是陈友谅两个弟弟的后人,河南新密县光武陈村是陈友谅堂弟的后人,山东寿光陈是陈友谅叔叔家的后人。江浙渔民陈也就是我们之前说的“九姓渔民”,基本上都是手下大将的后人。


史之策


公元1363年,陈友谅在与朱元璋的鄱阳湖大战中战败,在突围时中流箭而亡,年仅四十四岁,而太子陈善儿也在此战后被朱元璋所部擒住。

陈理是陈友谅次子,在陈友谅阵亡、陈善儿被擒后,被陈友谅大将张定边带回武昌,拥立为新帝,这个时候他12岁。

陈理接替父业称帝后,朱元璋趁热打铁亲征陈理,兵围武昌,要彻底剿灭陈汉政权。在这场灭国之战中,朱元璋部下猛将常遇春抓住了陈汉顶梁柱张必先,令汉军军心大乱,人心惶惶,不断有汉军将士逃出城投降朱元璋。这个时候朱元璋派出陈汉降将入城去劝降,陈理知道大势已去,于是出城投降,陈汉灭亡。

朱元璋对待陈理比对他的功臣们好,可能是看他年幼吧,没有对他下杀手,而是放过了他,还封其为归德侯。在陈理出城投降时,他还曾“亲切”的握着陈理手保证:“我不会将你治罪,府库财物也任凭挑选。”即便陈理被送到京城,心中不悦,有所怨言,言语还传到了朱元璋耳朵里,但朱元璋依然没有难为他,反而还将其送去了高丽定居,让高丽王善待他,这个时候他22岁。

陈理到达高丽后,受到高丽王的接见,虽被国王尊敬的称为陈王,但却没有王的待遇,日子很清苦。只是偶尔会被高丽王突然想起来,给点奖赏。在刚开始时赏了他苎布九匹,之后又赐给了他几亩田地和一些米豆过日子,赏了他一婢女照顾他生活,其实与一普通人无异。


公元1408年,陈理在高丽病逝,过完了自己平凡的下半生。不过他过的是平民日子,比较清贫,死后连棺椁都是高丽王赐的。他有个儿子叫做陈明善,也如同平民那般,在高丽过完了自己普通的一生。

虽然日子过得清贫普通,远不如当初,但毕竟是亡国之君,没有被处死,能有如此结局应该算是不错了。


夏目历史君


不会为建立朝鲜国立了大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