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暖民心 全市今年已受理援助案件211件

法律援助暖民心 為民撐起維權傘

全市今年已受理援助案件211件,220人受益逾百萬

“感謝市法律援助中心和律師對我的無私幫助,要不然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近日,家住東湖區揚子洲的市民施先生一大早就來到市法律援助中心門口,緊緊握著中心律師杜靜怡的手錶示感謝。原來,施先生是一起勞動爭議案件的受援人,正是在援助中心律師的幫助下,他才順利拿到了補償金。

2005年,施先生進入南昌市某企業上班,從事飼料加工工作,2016年底,施先生在操作工作設備時不慎發生意外,手掌被機器碾壓,致使多個手指粉碎性骨折,經鑑定為九級傷殘。病癒後,施先生和公司就傷殘補助金一事發生了分歧,公司認為其索要賠償數額過高,不予理會。糾紛發生後不久,他便被公司以無法勝任崗位工作為由辭退。被解僱後,施先生失去了收入來源,家庭經濟頓時陷入困境。

在公司拒絕支付傷殘補助金和解除勞動關係經濟補償金且多次協商無果的情況下,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去年3月,施先生來到了市法律援助中心尋求幫助。中心律師杜靜怡瞭解事情詳細情況後,立即找到用人公司進行協調,爭取促成雙方達成和解。在調解無效的情況下,杜靜怡幫助受援人收集工傷認定決定書等材料,向勞動仲裁部門提出仲裁申請,最終獲得了勞動仲裁部門的支持,裁決用人單位需支付受援人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和經濟補償金共計15萬餘元。

本以為案件到此塵埃落定,但用人公司卻不服仲裁裁決結果,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開庭時,杜靜怡陳述事實、據理力爭,最終,案件經過一審和二審後,法院均支持此前勞動仲裁部門的仲裁結果,判決公司需賠付受援人15萬餘元。4月4日,施先生順利拿到了賠付款項,至此,一場持續近一年的勞動糾紛,最終以受援人獲得補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這是我市積極開展法律援助,切實維護受援人合法權益的一個典型案例。近年來,我市圍繞“化解社會矛盾,服務民生促和諧”這一目標,堅持“能援則援、應援盡援”的理念,使社會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有效化解了矛盾糾紛,維護了社會穩定。今年以來,我市共受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211件,受援人220人,共為受援對象挽回經濟損失或取得經濟利益105.6萬元。

同時,市法律援助中心聯合市法律協會聯合組建法律援助資源庫,向全市廣大律師徵集法律援助志願者,藉助社會力量開展法律援助服務。

此外,我市還依託全市律師事務所,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為來訪群眾提供免費法律諮詢,協助符合條件的當事人辦理法律援助申請,開展維權法治宣傳和法律援助宣傳。截至目前,我市共設立86個法律援助工作站,進一步打通了困難群體獲得法律幫助與司法救助的渠道,擴大了法律援助工作覆蓋面。“我們還將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使更多的困難群眾享受法律援助服務,同時提高法律援助效率,及時滿足困難群眾對法律援助需求,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熊曉峰說。

(韓贇瑒 南昌日報記者 江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