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和鴨嘴獸一起喝酒,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一提到“哲學”,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那句經典三連問“我是誰,我在哪,我來自哪裡。”對於哲學的概念,大多數人並不能有一個放在什麼場合都合適的定義,就比如像“文化”、“忠誠”等抽象名詞一樣,你明白它是什麼意思,但如果要真讓你去說出它們的定義來,你也會陷入一種“我該怎麼去解釋”的怪圈。在很多人看來,哲學是個晦澀難懂的東西。

柏拉圖和鴨嘴獸一起喝酒,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而提起笑話,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讓我們感到好笑的東西,對於“笑話”的嚴肅定義為,“笑話是指以一句短語或一個小故事讓說話者和聽者之間覺得好笑,或是產生幽默感,另外一個行動(動作)型的笑話是以動作影響人的視覺及觀感,而感到好笑。”

比如看到有趣的笑話,什麼煩心事都沒有了,對我們的心理健康有極大好處,還有經常看笑話可以讓我們保持對生活充滿熱情,充滿浪漫。

柏拉圖和鴨嘴獸一起喝酒,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但對於笑話背後的深層次意味,你有沒有想過呢?如果說每一個笑話都能給我們帶來生活中的某種啟示,那與哲學本身給我們帶來的啟示不是一樣的嗎?

笑話背後跟哲學又有怎樣的關係呢?

哈佛畢業生湯姆.凱瑟爾和丹.克萊恩,在大學期間巧妙地把哲學和笑話結合起來,並充分發揮了他們自身的喜劇天分和高效動力,通過主持脫口秀,一路用幽默風趣的方式“解讀”西方哲學,探討西方哲學史上10個無法避免的題目,形而上學、倫理學、宗教哲學、存在主義等等,於是形成了一本從書名就讓人忍俊不禁的書名《柏拉圖和鴨嘴獸一起去酒吧》。試想下,當代表哲學的柏拉圖和代表幽默的可愛的鴨嘴獸,一起攜手奔向酒吧的時候,會產生怎樣有趣的化學反應?

柏拉圖和鴨嘴獸一起喝酒,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一、笑話背後的“笑點”,隱藏著什麼

我們現在聽的相聲,看的戲劇,都是笑話的變體,一種獨特的表現方式,我們聽到這些笑話時,不僅釋放了我們日常的緊張情緒,在大笑中壓力也隨之消失無蹤了。

其實笑話自古有之,古人的幽默往往隱藏的更深,我們來舉個例子,

唐朝宰相楊國忠,嫉恨李白之才,總想設法奚落李白一番。

一日,楊國忠想出一個辦法,就約李白對三步句。李白剛一進門,楊國忠便道:“兩猿截木山中,問猴兒如何對鋸?”“鋸”諧“句”,“猴兒”暗指李白。

李白聽了,微微一笑,說:“宰相起步,三步內對不上,算我輸。”

楊國忠想趕快走完三步,但剛跨出一步,李白便指著楊國忠的腳喊道:“一馬隱身泥裡,看畜生怎樣出蹄?”“蹄”諧“題”,“畜生”暗指楊國忠,與上聯對得很正。

楊國忠想佔便宜,反而被李白羞辱了一番。

你看,古人的幽默往往蘊含在智慧中,所以我們可以認識到,笑話的第一個本質,就是在讓人會心一笑的同時,發人深省。

另外,作者在書中也提到了另外一個笑話的“落差感”,如何理解呢?笑話是從異於常人的角度觀察某種事物的常態現象,發現某種隱藏在一直事物背後的新未知。這種未知與已知之間有一斷層,落差就是這二者之間產生的斷層,落差越大,笑話就更加引人發笑。

我們看周星馳的電影的時候會發現,星爺總是用小人物的心酸和悲涼入手,讓銀幕之外的我們在發笑的同時,笑話背後的事項往往令人深思。

二、哲學與笑話碰撞的奇妙化學反應

哲學確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在我們中國而言,對那些善於思辨,學問精深者,常常稱謂“古聖賢哲”。因為他們真正研究的是關於“人生三問”的哲學。市面上已有的哲學書也盡是長篇大道理,讓普通讀者望而卻步。

本書作者是雖然是哈佛哲學系畢業的高材生,但是因為他們畢業後一個為紐約脫口秀創作劇本,另一個則在社區和神學院工作,兩位作者獨特的生活經歷讓他們產生了拯救沉悶的哲學的慾望。

柏拉圖和鴨嘴獸一起喝酒,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本書《柏拉圖和鴨嘴獸一起去酒吧》是二位作者為我們打開了哲學與笑話相通的大門。在他們看來,笑話和哲學概念的結構和最終產生的效果相差無幾。二者激發我們思考的方式如出一轍。他們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觀點,哲學和笑話同根同源,都是為了混淆我們對事物的感知,顛覆我們的世界,從而找出生命隱藏的真想和隱匿在日常生活背後的秘密。

只不過對哲學家們而言的哲學概念,在說笑話的人眼中盡是包袱而已。

比如關於“永恆和相對性”的解釋,作者就講了一個笑話,

一個女子從她的主治醫生那裡得知自己只剩六個月可活了,她問醫生:“我還能做點什麼呢?”

醫生回到說:“有啊,你可以加個一個稅務會計師。”

女人追問到:“他對我的病情有什麼幫助嗎?”

醫生說:“噢,他對你的病沒有什麼幫助,不過他會讓你剩下的六個月如同永恆一樣漫長。”

你看,如果給你解釋成,“絕對當然是有的。無常即絕對,有常即相對。無住即絕對,住即相對。”是不是讓人有一種困惑之感。如果用笑話的載體將哲學的深刻涵義解釋出來,是不是讓人更易接受。

再比如,一個女子聽到有人敲門,開門後,發現門外是隻蝸牛,她隨即把蝸牛撿起扔到院子裡,沒成想兩週之後又有人敲門,女子開門後發現門外還是兩週之後的蝸牛,蝸牛生氣的說,“你幹嘛這麼對我。”

你看,簡單的笑話就將“時間的相對性”問題解釋清楚了。

兩位作者力圖用最簡單的語言和例子幫助我們以最快的速度瞭解那些被我們成為“晦澀”的哲學。有趣的是,關於每一個哲學理論,兩位作者只是援引了很多哲學家的觀點,並沒有將個人的主觀觀點夾雜其中。以往的哲學中大多都是往批判方向傾斜,認為過去的、歷史的都是陳舊落後的觀點,現在的則是新鮮的、正確的。本書作者並沒有站在理論的制高點上為讀者限制條條框框,反而將歷史上的不同的哲學討論用不同的笑話一一對應。讓我們看到哲學史上存在的“百家爭鳴”的觀點。

柏拉圖和鴨嘴獸一起喝酒,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三、哲學能讓我們活得明白?到底有什麼意義。

提到一個知識,我們往往會發問一句,到底有什麼意義。

所以,問題來了,哲學到底有什麼意義。

一個著名作家曾說,我們的人生就像走迷宮一樣,充滿了迷惘和彷徨,沒有人可以告訴你出路何在,哲學可以說是在迷宮裡充當燈塔的存在。如果說文學使我們看見水裡白楊樹倒影,那麼哲學,使我們能藉著燈塔的照亮,摸索著走出迷宮。

柏拉圖和鴨嘴獸一起喝酒,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哲學(philosophia),意即“熱愛智慧”。希臘文Philosophia是由philo和sophia兩部分構成,philein指愛和追求,sophia指智慧。最早使用philosophia(愛智慧)和philosophos(愛智者)這兩個詞語的是畢達哥拉斯。畢達哥拉斯說,在生活中,一些奴性的人生來是名利的獵手,而philosophos(愛智者)生來尋求真理。他明確地把愛智者歸到了自由人的行列,也把自由和真理聯繫在了一起。

那麼,學習哲學對我們到底有什麼樣的好處,我們在這裡不去說那些被人說爛的標準答案,比如古人說的智人則哲,能夠讓普通得到智慧的光芒,比如蘇格拉底曾說的,未經反省的生活是沒有價值的生活。哲學可以讓我們對人對生活充滿希望等等諸如此類的大道理。我們來通過幾個問句來體會下哲學帶給我們的好處。

你是否想過,人生除了快樂,還有更高的目的?

時間是否有起源?

除了世界上能被看見的東西,還有沒有根本看不見的東西存在嗎?

其實說了這麼多的問題,你在聽的過程中已經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已經邁進了哲學的領域,哲學有個重要的特徵,叫“思考的思考,”通過反思性思維活動,形成了關於事物舊的思維批判、新思維的整合和更新。這些批判性思維一旦形成,你就已經踏進了哲學的理論圈內了。其實哲學雖然讓人“望而生畏”,但生活中這一系列的現象和引發我們的思考本身就是哲學的一部分。

有人曾經問過哲學家約翰·羅爾斯:你為什麼要研究哲學?他回答說:“一個沒有人去思考形而上學、知識論、道德與政治哲學的社會,其實是一個殘缺不全的社會。“我們研究哲學,不僅能從中得到思考、啟迪和智慧,更重要的是,在學習到思想理論的同時也得得到方法論的指導,何樂而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