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巨頭波音面臨倒閉或無解,美國走向衰落的另一個標誌性事件?

埃塞俄比亞空難之後,世界各國相繼宣佈對波音737Max系列飛機實施禁飛令,波音公司陷入了巨大的危機之中,波音公司使出渾身解數進行公關,以期化解停飛危機並避免更大的危機出現。

中國、歐盟、日、俄、美、加等大多數國家均已對波音737Max系列飛機實施了禁飛令,這對波音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危機,如果這個危機不能妥善解決,直接結果是嚴重影響波音系列民航機型在世界各國的訂單交付。

航空巨頭波音面臨倒閉或無解,美國走向衰落的另一個標誌性事件?

波音737Max系列飛機在全球全面停飛,對於波音公司而言只是重大危機的開始。停飛是為了防止更多的空難發生,不代表波音公司自己“證明”737Max系列是安全的或更新一下飛行控制系統軟件就可以順利“解禁”,因為各國首要考慮的問題是保護各自公民的生命安全,換言之,各國要對自己的人民負責而不是對波音公司是否能夠存續下去負責。後續埃航空難的調查進展和事件的進一步發酵或許會把波音公司推向倒閉的懸崖。

真正會把波音公司推入深淵的有兩種可能情形,其一是空難調查的結果顯示波音的飛機確實存在短期難以彌補的重大安全隱患,其二則是空難調查將無法將埃航空難的責任明確指向波音公司,但有重要國家宣佈對波音737Max系列提出退貨及取消訂單,並引起其它國家跟隨。而上述這兩種情形發生的結果是同樣的,都是世界各國對波音737Max系列提出退貨及取消訂單的要求。

到目前為止,除了印尼獅航已經聲明要求對已經交付的11架737Max退貨,並取消尚未交付的211架訂單外,尚未有其它重量級國家宣佈取消波音737Max系列的訂單,或者向波音公司提出退貨要求。印尼獅航因為是空難承受方,因而對波音737Max系列提出退貨或取消訂單目前尚未引發其它國家跟進。其它各國目前更多的是觀望,希望等待調查的進一步結果出來之後再做決定。但是,如果後續有任何一個重量級大國提出同樣的退貨或取消訂單的要求,則現有的短暫平衡有可能會被迅速打破。

航空巨頭波音面臨倒閉或無解,美國走向衰落的另一個標誌性事件?

面對埃航空難,現在波音公司的做法是一邊進行空難原因調查,同時竭盡全力進行公關和遊說,以求儘量化解空難帶來的危機。

從波音一開始竭力否認737Max系列存在安全隱患,到最近推遲737Max系列產品的交付,同時宣佈生產並未中斷,這些舉動均可看做是波音公司的公關舉措,其目的在於儘量營造一種事態並非公眾想象的那樣,空難發生或許並非波音的責任,波音推遲交付737Max系列只是出於謹慎原則的姿態,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表象,從而為空難調查和危機化解爭取時間。

波音公司目前重點著手的工作,一方面是積極調查空難原因,聲明將對737Max系列的飛行控制系統軟件進行更新, 無非是要把737Max8空難發生原因的預期往飛行控制系統軟件層面引導,並希望經過空難調查予以確認,從而排除飛機硬件層面存在安全隱患的可能。

但是,737Max8空難的真實原因發生在軟件還是硬件上,現在僅憑外界的傳聞尚難以確定,一旦調查結果顯示737Max系列在軟件及硬件上均存在安全隱患,那對波音公司而言將是一場災難。因為一旦737Max系列的軟件及硬件層面均存在嚴重安全隱患,波音公司要面臨的將是世界各國針對737Max系列提出全面退貨和取消訂單的要求,到時候波音公司唯一的結局就是破產倒閉。

另外一個方面,波音公司應該還安排了陣容強大的公關遊說團隊,說服諸如歐盟、中、俄、日、美、加等國不要做出取消訂單或退貨的決定,因為一旦其中任何一個國家做出這種決定,其它國家會毫不猶豫地迅速跟進,波音公司同樣會遭遇倒閉的結果。

從目前各國對737Max系列的禁飛令來看,最初是禁止各自國家航空公司的737Max系列飛行,到現在則已經升級為禁止任何國家的737Max系列進入各自的領空,並且還有如韓國等國家正在考慮禁止其航空公司購買737Max系列。

可以預見,即便埃航空難調查結果如波音公司所期望的方向發展,或者最終“證明”波音737Max系列只要升級飛行控制系統軟件後即能確保“安全”,相信世界各國已經發布的針對737Max系列的禁飛令不大可能輕易取消,較大的可能是大多數國家不斷延長禁飛令,然後是波音公司不斷地拿出各種“證據”提交給各國尋求“解禁”,這個“解禁”過程毫無疑問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由於波音737Max系列 在各國“解禁”的不確定性,這一過程同樣會倒逼各國的航空公司向波音公司提出針對737Max系列退貨及取消訂單的要求。從這個角度來分析,即便前面提及的第一種情形最終並未發生,各國也並未立即要求波音公司對737Max系列退貨或取消訂單,最終第二種情形出現的概率還是非常大的,波音公司最終倒閉或不可避免。

航空巨頭波音面臨倒閉或無解,美國走向衰落的另一個標誌性事件?

一旦波音公司最終因為連續發生空難而倒閉,則全球的民用航空飛機制造格局將發生巨大變化。當前美國波音公司和歐洲空客兩大寡頭壟斷的格局將不復存在,直接受益的毫無疑問是總部位於法國的歐洲空中客車公司,雄心勃勃的中國商用飛機公司也將因此獲得千載難逢的發展機會,而原本在飛機制造領域就有深厚積累的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集團也會因此獲得巨大發展空間,此外也不排除在重工業製造及高科技領域領先的其它國家介入競爭的可能。

因此,一旦波音公司破產倒閉,全球民航飛機市場或許會變成歐洲空中客車一家獨大格局,也可能出現歐洲、中國、俄羅斯三國演義的格局,也不排除新的競爭者進入的情形。總之,從未來全球民航飛機市場競爭佈局的角度考慮,各國對波音公司的態度或許是不言而喻的,無論波音公司如何努力,或許都避免不了同樣的命運,併成為美國開始走向衰落的另外一個標誌性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