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山大 90後快遞小哥已經全款買房了

“我月入3萬,還會少你一個雞蛋?”,還記得去年北京一個賣煎餅大媽的“至理名言”嗎?

當時,一個顧客拿到煎餅之後發現少了一個雞蛋,就質問大媽,其貌不揚的大媽馬上霸氣回應——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很多網友聽到這話後馬上感覺內心遭到一萬點暴擊。

可是,舊傷未除,新傷又至,最近有一個90後的快遞員的故事同樣讓很多人感覺很受傷:人家在25歲時就在四川瀘州買了一套129平米的商品房,還是全款!

壓力山大 90後快遞小哥已經全款買房了

小編特地查了一下瀘州這兩年的房價,129平米的新房,總價差不多100萬。

100萬,還是全款,在這個“首付即正義”的時代,對很多人而言,就是成功實現首付100萬置業啊。

所以,如果你還在黑馬雲和電商,你的心真的不會痛嗎?

早在2012年,中國的電商就造就了超過1千萬的工作崗位;如今,全國光是快遞員、外賣小哥的數量少說就有數千萬,還有為數不少的網店店主、網站運營人員、編輯、推廣、開發等,很多人在這些平凡的崗位上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就拿這個高中畢業的90後快遞員小熊來說,他這幾年的月薪一般都穩定在1萬元以上,9月份還賺了3萬多。

很難想象,如果沒有電商,全國這麼多沒有高學歷,又不想到工地上去搬磚的人怎麼辦?

這個時候,電商創造就業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首先,電商就業方式靈活,門檻低,創業成本小。

其次,電商就業範圍廣,不僅不受城鄉地域限制,老女老幼、鰥寡孤獨者皆可從事,可以說是天底下最公平的職業。

最後,電商創業觸達的不止是電商,還包括網絡銷售、客服、美工等相關產業,是真正的供應鏈經濟。

可以說,馬雲和他的電商平臺是為中國的就業做出過卓越貢獻的,比如說,“雙11”。

記得2009年前的春天 那時的快遞員小熊,沒有信用卡也沒有她 ,沒有24小時熱水的家,每月的工資只有1200元。

然後天貓在2009年搞了個“雙11”,小熊在“雙11”當天寄出了200多雙鞋子,2010年,他的月工資漲到1700元,一年後開始獨立派單攬件,月入3000元。

壓力山大 90後快遞小哥已經全款買房了

2012年,小熊前往北京,那一年的“雙11”,他一個人一天收件上千,月收入也從5000元一路爬過10000元。

2015年的天貓“雙11”,小熊收到了近6000單快遞,這是平時一個月的工作量,為了不耽誤運送時間,他不僅每天只睡一到兩個小時,還自己掏錢請了四個小時工幫忙發貨,月收入也超過3萬。

就在這一年,靠著送快遞的收入,小熊在瀘州買下了那套129米的房子,成為90后里少有的有房一族。

兩年後,小熊收穫了自己的愛情。同時,因為做事積極,他積累了一批忠實客戶,每天的接單和派單量超400單,月收入過萬,碰到大客戶時,月薪會達到三萬多。

壓力山大 90後快遞小哥已經全款買房了

其實,快遞員的工作真的很苦,但是小熊做得很認真,並且一干就是11年,如今,也終於有了一些小小的收穫。

賣快餐的老奶奶賠了7套房

羨慕嗎?但有些事並不都是這樣。比如說,有人為了做生意,賠了7套房。

故事的主人公姓莊,是個臺灣老太太。

莊老太的一生是不幸的:16歲嫁給丈夫後不久,丈夫被派去南洋當軍,她為了養活孩子,一個大姑娘以駕駛牛車為業,還得帶著孩子四處逃難。

在生活艱難的日子,她曾經得到一群素不相識的碼頭工人的照顧。

生活安定後,她看到碼頭工人勞作一天收入甚微,主動提出把自家的倉庫提供給工人住宿,讓他們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

她還在倉庫前搭了個棚,操辦出可口的飯菜,免費給工人們吃,而且不僅是工人,附近的窮人、流浪漢,都可以過來免費吃。

壓力山大 90後快遞小哥已經全款買房了

最多的一天,過來吃免費餐的人有200多人。

這樣做下去,她自己可能會賠死去。後來,在人們的建議下,她開始象徵性收取3元、5元一餐不等的價格,這個價格一直維持了10年,10年後才漲到10臺幣。

10臺幣啊,差不多2.5人民幣,在大陸連一支雪糕都買不到,但是在老太太那裡,卻可以吃上一頓可口的熱飯。

壓力山大 90後快遞小哥已經全款買房了

因為入不敷出,阿婆每晚收工後,還得撿垃圾貼補買菜錢。

整整55年,為了維持這個愛心小攤,她陸續賣掉了自己的7間房子。

她的鄰居,甚至她的家人都理解不了她的做法,但是老婆婆很心安:最艱難的日子都過去了,現在這樣做,只是求得一個心安,聽從自己的內心而已。

拋棄你的不是時代,而是你的內心!

其實一個人的成功,有不同的衡量標準。

就像快遞員小熊,他堅持了11年,憑自己的勞動買下一套商品房,和很多伸手向父母要首付的高級白領相比,他無疑是成功的。

再比如說臺灣的老奶奶,做了55年的外賣,最後賠了7間房子,但是她得到了心安,她也是成功的。

有時候,能力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堅持一個行業,並且聽從自己的內心,一直做下去,總會得到想要的回報。

而我們身邊有很多年輕人,每天都卻在抱怨和嘆息中渡過:電商興起,他們嘆息實體店迎來寒冬;有人開便利店年入10多萬,他們嫌這種賺錢的方式太慢。

正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所說:這個國家不能像互聯網一樣,一天牢騷怪話,然後也不幹活,然後就動不動搞個小目標就掙很多錢,這是毒害青少年,青少年還得奮鬥!

壓力山大 90後快遞小哥已經全款買房了

但是現在的中國,很多人想的不是做實業,而是想出一個“為夢想窒息”的概念,賺點快錢:如果得到資本的青睞,就能夠畢其功於一役,把今後幾十年的錢都給賺了。

特別是在引進西方的金融體系之後,很多企業沉迷於以小博大、低進高出的資本套路,慢慢失其本心,無心產品和服務。

而華為則幾十年如一日,不僅將產品做到臻於至善,還一直堅持不上市。

華為是這樣,快遞員小熊是這樣,賣了55年外賣的老奶奶也是這樣,他們都聽從了自己的內心,最後也做到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