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紫竹村:修路修出致富夢

山高、路險、地少、民貧,曾經是寧德市周寧縣紫竹村的傷痛。這座深藏山坳的小鄉村曾是遠近知名的“貧困村”,如今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下,這座小山村成功“脫帽”,走向致富之路 。

位於周寧縣東南部山坳中的紫竹村,海拔約610米。多少年以來,一條延伸到鄉里的泥土路,是村民與外界聯通的唯一出路。

“地無三尺平,車不能行,馬無法走,小得還不到一雞籠人。”兩三年前,鄰村人都這樣打趣紫竹人。閉塞的交通,阻隔了紫竹人脫貧的腳步。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讓紫竹村擁有一條硬化道路是紫竹人多年來的夢想。但修路費用上千萬元,對於窮困的紫竹實在是一個天文數字。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激發了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的熱情。2017年,在廈門興辦企業的村民陳木成找到村兩委,提出由他出資、村民出力,共同打造鄉村特色產業的建議。

寧德紫竹村:修路修出致富夢

紫竹村延伸出的瀝青路在大山中蜿蜒盤旋

在陳木成與村兩委的動員下,寄託著村民脫貧夢想的這一建議得到全村人的支持。有人捐出修路的土地,有人義務修路,一年後,一條寬8.5米,長3.1公里,總投資1600多萬元的瀝青路在大家的努力下連接到寬敞的鄉路,解決了村民出行難的問題,也打通了脫貧的“最後一公里路”。

“建設四好農村路,才能編織鄉村振興夢,而鄉村的發展建設,也離不開鄉賢的助力。”周寧縣副縣長許春林表示,陳木成的迴歸讓紫竹村人民的幸福指數提高了,有什麼需求,縣裡都會盡量滿足,也真誠邀請更多的鄉賢回來幫助美麗鄉村建設。

擁有市場通路的陳木成,因勢利導,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環境和氣候條件,還引入了“生態豬”產業、草珊瑚等林下珍貴中草藥種植和加工項目。

寧德紫竹村:修路修出致富夢

如今的紫竹已經舊貌換新顏

產業的不斷疊加,讓村民不出村也有了收入來源。幾年間,原有的26位精準扶貧戶,年均收入由3000多元增至上萬元,紫竹村全村成功實現脫貧。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望著紫竹村的秀麗風景,當地村民萌生了修建二期公路的想法。

“馬坑鄉著名旅遊景點方廣寺與紫竹村隔山相望,把路修通了,紫竹村還可以藉機發展鄉村旅遊產業。”村民在陳木成的支持下,計劃再籌措一部分錢,在未來幾年裡打造一處集生態觀光、旅遊度假、休閒養生於一體的旅遊康養旅遊度假區,儘快實現發家致富之夢。

“修一條路,造一片景,才能富一方百姓,為了子孫後代,我也會盡我所能,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陳木成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