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經一:陰陽二氣,天地化始

從本文開始寫《青囊經》的感悟。明未清初堪輿家蔣大鴻說:“通三才之道曰儒,故天官地理皆學士家窮理之本業,而象緯之學正三統、測災祥屬有國家者之事,獨地理為養生送死,生民日用所急,孝子慈孫尤不可以不謹。”因此地理、風水在民間有相當深厚的基礎。

郭璞在《葬書》中說:“葬者,乘生氣也。生氣即一元運行氣,在天則周流六虛,在地則發生萬物。一氣分陰陽,析而為五行。五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人受體於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蔭。心為氣之主,情通則氣亦通,義絕則應亦絕。父母子孫,本同一氣,氣感而應,鬼福及人。”看來,天地有陰陽交感,人也有陰陽交感。

《青囊經》分上、中、下卷,其實也就短短四百字,如果能悟透,天地陰陽、河洛八卦能得心應手。如果一路看我文章過來的,能發現《青囊經》字字有落處,句句符合河圖、洛書、五行、八卦。我們先來看前幾句:

經曰:天尊地卑,陽奇陰偶。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為朋,四九為友,五十同途。闔闢奇偶,五兆生成。

解讀上段經文:初一看,似有《易傳》先天八卦的句子,中間幾句明顯是河圖,後面一句又似五行。蔣大鴻說,整個《青囊經》的上卷是以無形之氣為天地之始,而推原道之所從來也。夫陽氣屬天實兆於地之中,聖人作《易》以明天地之道,皆言陰陽之互為其根者而已。

卦生於數,我們先立先天八卦再反溯回去,先天八卦見下圖

青囊經一:陰陽二氣,天地化始

從上圖看是天地定位,上下攸分,清陽升為天,曰尊。濁陰降為地,曰卑。陽為氣,氣在形之前,故得數為奇。陰屬形,形居氣後,因其續成,故得數為偶。這樣得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為朋,四九為友,五十同途。這說的是陰陽互根,卦與卦、數與數都是同氣連枝,一脈相生而出,下圖先天八卦橫圖就是卦數生成之序。卦爻由下向上生成。

青囊經一:陰陽二氣,天地化始

一六坤艮同根於太陰再分陰陽。二七巽坎同根於少陽再分陰陽。三八同根於少陰再分陰陽。四九同根於太陽再分陰陽。

把陽儀中的卦與數布在左上,陰儀中的卦與數布在右下,規而成圓則成先天八卦。我們再回到第一張圖,規而成圓後卦卦相對,數數相對。看第一圖可知,相對之數合為十數,即卦之數合十。乾三連,坤六斷,相對之卦的卦畫合為九,每對皆如此。

一六同宗,一為道之宗,六為形之祖。一二三四五為生數,六七八九十為成數。一為生數之始,六為成數之始。既然是生數、成數。按河圖之數一套就嚴絲合縫了。

青囊經一:陰陽二氣,天地化始

用卦數按河圖數位一套,則四方四象即成,中五也立極而臨制四方。所以相應卦數在河圖四方和中宮位陰陽同氣連枝成一對。天之五氣兆於地之五形。在先天八卦則是依次相挨。

我在以前中國算籌的文章中說過。五為小成之數,十為大成之數,數在五開始就有陰陽轉換。這裡就涉及到一個地理中比較重要的知識點。清代堪輿家張心言認為:在九運中,坤巽離兌主一二三四運,艮坎震乾主六七八九運。凡龍與水對或水與水對,主五黃運。這就是八卦合九運之法。

限於篇幅,下篇文章再繼續解讀上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