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技巧 巧練有法

1、蜻蜓點水練顫音。我以前練顫音是讓手指在笛眼上不停地打,或均勻地打,經常不著要領。王鍵的顫音與眾不同,快速而有力,打起來嘣嘣地響,富有彈性。他說蜻蜓點水是很快的,慢一點就被水淹沒了,因此指頭打下去,就要像蜻蜓點水一樣,先彈擊一下,再彈擊兩下,逐漸增多,儘量縮短手指與主孔的接觸時間,以達到快速、勻均、彈性的效果,我一試,果然不同凡響。

2、輕聲細雨般弱奏。王鍵老師吹笛音域很寬,極有張力,強起來震憾人心,弱起來能弱成一根細絲。他說弱奏關鍵靠控制,而控制到位的關鍵是意識的到位。他指出我弱奏弱不下來的主要原因,是自己意識不到位及嘴部肌肉控制能力不夠,似弱非弱就很難弱下來,弱要弱到連自己都聽不"見"的地步,才算是真正過關。我用這種理念"試弱",一連幾天嘴肌開始發酸,控制力則明顯加強了。

3、吹出笛筒竹絲聲。吹笛人誰都想有個好音色,但在寂寞的練習中,時常會對自己失去信心,以為音色就像人的嗓子一樣是先天的。其實不然,王老師說,只要演奏方法正確、對音樂意識清楚,每個吹笛人都不難做到擁有一個好音色。從某種意義上講,"吹",與"聽"同樣重要。他讓我把各音階吹一遍,終於發現其中一個音吹得好,讓我多吹幾遍,就問這個音與其他音有什麼不同,我不覺什麼,他要我仔細聽,我終於聽出來了,這個音有共震,發音不是一個點,而是一條線,能聽出竹絲聲,他說你把每個音階都吹成這樣就行了。就這樣我不但有了自信,而且學會了"聽",有了學習方向。

4、樂譜分析莫怕煩。我們業餘吹笛人一般不習慣對樂譜分析,有了好樂譜一般是拿起來就吹。王鍵可不是這樣,有了新譜子他總是先吟唱,明確其風格特點,他以寧保生改編的四重奏茉莉花譜作示範,哪裡要慢,哪裡要快,哪裡應強,哪裡該弱,甚至哪裡是個"氣口",哪裡要加個顫音,都分析的清清楚楚,按照他的標註去吹,果然流暢自如聲情並茂!

5、自然放鬆想情節。吹笛子要想做到絕對的放鬆是很難的,我喉頭部分緊張時,王老師就要求我"抬首挺胸氣貫通",很快有了好轉。可是手指部分又緊張了。王老師問我吹笛時在想什麼,我說在想樂譜和指法,他說錯了,難怪不是這裡緊就是那裡緊。吹笛要醞釀情緒,要什麼都不想,只想曲子表現的情節或畫面,氣息、眼神、動作、情緒要一致,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放鬆。我如此努力一試,不但容易進入放鬆境界,而且吹起笛子來更有暢快感了。

6、立住不掉音階穩。王老師說,笛子要吹出較高水平,音階是關鍵,一定要能穩得住。單個音要穩得住還好弄,單個長音在強弱變化的同時,也要穩得住,就要加大氣息控制,輔以笛身的旋轉角度,不能讓音掉下來。我聽王老師吹的笛子感覺非常好聽,他說前面兩個問題解決後,關鍵是音階不能掉下來,"4"和"7"等半音都要人為地加大氣力頂一下,做到強而不燥,弱而不虛。我一試,音階頓時好聽了許多!

7、蠶頭蛇尾吹長音。王鍵老師吹奏的樂曲乾淨利索,他說我練一個月長音,就能接近到這種境界。他要求的長音是這樣練習,起音時舌頭輕頂一下,中間音保持成一條直線,結束時舌頭像活塞一樣把風門關上,總之如同"蠶頭蛇尾"毛筆書法上的一橫,這樣練一個月下來,再吹樂曲,就大大減少了拖泥帶水的現象。

8、口笛隨身練口風。我們業餘吹笛人,什麼笛曲流行就吹什麼,過去流行《楊鞭催馬運糧忙》,吹的都是梆笛,現在流行《秋湖月夜》,吹得又都是曲笛,這大小笛子一轉換,口風就成了問題,特別是再想吹好《秦川抒懷》這類曲子,就越發覺得力不從心。而且很多說法又不統一,有的教科書說嘴要抿緊,有的又說口要鬆開,真讓人無可適從。王鍵的說法很簡單,也很靈,就是放一個小口笛在袋中,無事時拿出來吹吹,吹不響時就"呸"吐一口驗口風,人在"呸"時,恰恰是口型自然狀態最佳的時候。現在,我大小笛子轉換起來就比較得心應手了。

王鍵老師讓我一次學個夠,我曾困惑地問:"這麼多關門過節,放在有些老師可能要教好幾年呢,你怎麼捨得一股腦全倒出來呢?"王鍵笑笑說:"我不怕所有和我學的人趕超我,你們超我,就給了我動力和壓力,我再加緊努力,這不是很好嗎!"可喜的是,這還沒完,王老師還要教我新技巧,比如如何用普通的竹笛吹出和聲,與俞遜發的"哨笛"絕然不同的一種和聲,再比如如何解決笛膜的熱脹冷縮問題。過完這陣,我又可以學個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