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西化管理三大弊端

老中医谢卓邦认为,目前中医界出现的种种怪现象,根源在我国的医疗管理体制,西医化的管理严重制约着中医的发展,如果不尽快扭转这种局面,真担心会把中医管“死”!他认为最明显的弊端有以下三个方面。

中医西化管理三大弊端

弊端一院揾钱至上袁中药靠边站

在我国,从国家卫生部到各地卫生厅、卫生局,可以说是西医一统天下。由于没有实行分医制,最多是来个“中西医结合”,导致完全不同的两个系统的医生各自拥有对方的处方权,中医可以开西药、西医也可以开中药,至于该怎么开,开多少,并没有相关部门对此进行监管。

同时,目前国家对医疗机构实行“差额拨款”的政策。各个医院只好通过搞“创收”来解决“差额”问题。在诊断和药品的收费标准、利润水平上,中医和西医的差距比较大。比如,治疗一位上呼吸道感染引发高烧的病人,中医一般会开3天的方剂,病人用于挂号、买药的费用一般不会超过30元;而如果在西医院就诊,病人输3天的抗生素,就得支付500元至1000元的费用。中医和西医在经济效益上差距极大,中药利润低、西药利润高,很多医院哪怕是中医院,为了确保其经营效益,开处方时自然是能开西药就不开中药,能开贵的药就不开便宜的药。

中医西化管理三大弊端

弊端二院论文至上袁英雄竞折腰

就医生来说,职称是衡量医疗技术水平的标志,医院管理医生就是以职称来定挂号费和工资级别的。

正因如此,人人都希望自己的职称不断晋升,这本无可厚非。但是,目前我们的制度是,晋升职称除了要考试外,还要看你有没有发表论文,在什么地方什么刊物上发表了多少篇论文。按理,有价值的中医学论文,应该是医生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医学医理,去探索各种疑难疾病的治疗效果、总结经验而成。但由于当今的许多中医生不按传统中医辩证论治的模式治疗疾病,当他们要申报职称要写学术论文的时候,只好以西医的治疗医理,用西药治愈疾病的案例,套上几味中药做陪衬,写成中西医结合的文章以达到晋升的目的。实质上,这样的文章,中医科学含量很低,却成了大量中医院从业人员追求高职称的“敲门砖”,同时也就成为张功耀、方舟子之流攻击中医之口实。

中医西化管理三大弊端

可见,现行的管理制度,一方面会导致一些长期以西医医理治病的医师,得到诸如“主任医师”之类的职称;另一方面会导致一些不被人们关注的、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民间中医,包括祖传的、师承的,还有自学成才的民间中医,因为难以发表学术论文而无法得到国人的认可。

弊端三院权威至上袁打压民间中医

如果你是一介民间中医,在当今的医疗管理体制内,即使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还是难以让自己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施展。

中医科学的灵魂在于辩证论治,你要成为有水平的中医生,就必须既要有仁心,又要有仁术。即既要有深厚的学术理论功底,也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有医者父母的善良之心。

但在部分地方的医疗管理部门的负责人眼中,才不管你是否具备仁心仁术,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管理”是否权威。

文|健康养生周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