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並稱為江南四大名樓,安徽宣城謝月兆樓

謝月兆樓位於安徽宣城市區,,系南齊著名詩人謝月兆任宣城太守時所建。謝月兆於南齊明帝建武年間(公元494年-496年)出任宣城太守,於城關陵陽山頂建造一室取名曰“高齋”,在任期間理事、生活於此。

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並稱為江南四大名樓,安徽宣城謝月兆樓

唐初,宣城人為懷念謝月兆,於“高齋”舊址,新建一樓,因樓位於郡治之北,取名“北樓”,又因該樓建成時,敬亭山已經揚名,登樓可眺望敬亭山,故又稱為“北望樓”。唐代李白曾多次來宣城,登此樓憑弔,賦詩抒懷。《秋季登宣城謝月兆北樓》詩膾炙人口,千古傳唱。詩曰:“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由於李白之詩廣為傳頌,故該樓又被稱為“謝公樓”、“謝月兆樓”。此後在樓的周圍建有條風、清署、迎春、觀風、雙溪、懷謝等亭閣。歷代文人名士慕名而來,登樓觀賞者絡繹不絕,賦詩題詠者難以計數。

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並稱為江南四大名樓,安徽宣城謝月兆樓

唐鹹通末年(874年),御史中丞兼宣州刺史獨孤霖將北樓改建,因其地勢高且險,崖疊如嶂,故題名“疊嶂樓”,並作記以志。明嘉靖年間知府方逢時重修,並複名“高齋樓”,也作題記。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知府許廷式重新修葺,並說:“疊嶂之名以地命也,謝公之稱以人傳也。北樓為古今所共知,而人而地並在其中矣。”遂題名曰:“古北樓”。清光緒初,知府魯一員,重修一新。修整後的北樓分上下兩層,上圓下方,全木結構,頂蓋琉璃瓦,四邊飛簷翹角。上層題額曰“疊嶂樓”,圍以木欄杆,下層題為“謝月兆樓”,四方置屏風門。樓基周圍有歷代詩文碑刻和修樓碑記。

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並稱為江南四大名樓,安徽宣城謝月兆樓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該樓被日機炸燬。現已復建如初,重現昔日風采。

謝朓(464-499),字玄暉,漢族,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南朝齊傑出的山水詩人,出身高門士族,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19歲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參軍。永明五年(487),與竟陵王蕭子良西邸之遊,初任其功曹、文學,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491),隨隨王蕭子隆至荊州,十一年還京,為驃騎諮議、領記室。建武二年(495),出為宣城太守。兩年後,復返京為中書郎。之後,又出為南東海太守,尋遷尚書吏部郎,又稱謝宣城、謝吏部。東昏侯永元元年(499)遭始安王蕭遙光誣陷,死獄中,時年36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