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扫“藏毒”二维码,一张截图让你倾家荡产【反套路147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支付普及,二维码扫码支付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许多人在商业街、地铁站里遇到过扫二维码送礼品的活动;在网络、超市购物时选择“扫一扫”完成付款。科技在为我们带来的便利的时候,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果误扫了“藏毒”二维码,一张小卡片也能让你倾家荡产。

二维码诈骗陷阱

陷阱一:扫码退款

邹先生在某网店购买了一辆1800元的儿童玩具轿车,发货次日,他接到“快递公司客服人员”的电话。一位负责理赔的客服人员称邹先生的快递在运输过程被毁损,零部件找不回来,恳求邹先生配合退款事宜。为了减少退单率,希望邹先生能配合他们的退款流程处理。由于客服人员态度诚恳,邹先生同意私下解决退货事宜。双方添加微信后,客服主动发来了邹先生的订单信息,里面包括快递单号、具体地址、联系电话和姓名。由于信息真实无误,邹先生放松了戒备。

当对方传来一张二维码,称这是“退款码”时,邹先生没有多想就用微信扫了一下。几分钟后,邹先生发现自己微信钱包里绑定的储蓄卡被转走4万余元。后续该客服又声称扫码不成功,要求邹先生绑定其他银行卡扫描新的二维码,但由于及时收到了扣款短信,邹先生意识到这是骗局。

陷阱二:扫码罚款

通过网购退货的形式的二维码诈骗是比较容易识破的,不管线上线下建议大家都是通过官网客户申请退货退款事宜,切不要“私下处理”,通过其他平台申请退款。比起购物退货,在“警察”眼皮底下的“藏毒”的二维码就更能行骗,今年在广东惠州、中山等地出现多起交通罚款缴费诈骗的案例。

误扫“藏毒”二维码,一张截图让你倾家荡产【反套路147期】

图片源于网络

犯罪分子在车上张贴违停罚单,并附有二维码“扫码可缴费”,扫描二维码后显示“违章处理,转账200元,点击确认”。不法分子利用人们对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信任,也利用当事人粗心大意和图省事的心理,在交通违章罚单缴费、公共事业缴费等领域,编造虚假的缴费信息通知,同时附带私人的二维码,误导客户扫描伪码,实施欺诈。

陷阱三:钓鱼平台扫码消费

诈骗者首先找人做带恶意内容的安卓应用,安装的文件名改成有吸引力的名字,把下载地址做成二维码。然后就找受众密集的地方到处贴二维码、找个噱头引诱扫描。很多网友是为了搜索电影、小说、观看直播,点击进入这一些网站,类似网站会有试看服务,后续就需要付费。一旦是涉及付费,不法分子就有机会窃取个人的支付账户和支付密码,从而偷取钱财。

其实,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类似的钓鱼网站本质上都是以黄赌毒的噱头吸引眼球,消费者应当树立正确的娱乐观念,不要误入“黑网站”,被引诱消费。通过正规的途径渠道享受娱乐服务,不要因为贪小便宜,因小失大。

陷阱四:二维码掉包误导扫码

我们常见的路边摊、菜市场、杂货店等贴在墙上的二维码就属于静态条码。静态条码容易被调换,如果扫描不法分子调换过的条码支付,资金将付给不法分子,导致商户无法收到钱款。之前有媒体报道某便利店抓获一小偷,但他没有偷任何东西,而是把店里的二维码偷偷换成自己的,一个月后结款时才发现他通过该家店默默收款数万元。随着共享单车的流行,很多不法分子直接替换共享单车二维码,误导受害者消费也是二维码掉包诈骗的伎俩。

支付方式越来越便捷,扫码成为了我们习惯性动作,但粗心一时,就可能导致钱财被一扫而空,还是要谨记在付款时确认是对应商家的收款二维码,付款时核实清楚支付的抬头、数额,支付后和对方明确支付情况。

防骗小贴士:

二维码诈骗手段简单,不外乎是通过各种骗局引诱扫码,要么是通过扫码直接盗取手机信息,包括账号密码,盗取钱财;要么就是通过受害人扫码进入网站,再以其他噱头欺骗消费。应对二维码诈骗笔者建议大家:

1、要谨慎分辨二维码的真伪,不要轻易扫描不明来源的二维码,街上遇见的扫码送礼物、扫码关注、网上扫码退货、扫码消费都要小心处理。

2、通过正规的途径进行缴费,认真分辨缴费单是否为官方格式。

3、若扫描二维码时出现付款页面,一定要仔细核对收款方信息和金额,避免落入骗局。提高在线支付安全级别,使用“指纹密码”或者“手势密码”等更高级别的方式。

4、为了防止扫到“有毒”的二维码,用户可以预先安装防护软件,实现安全扫码。二维码支付应当选择公认比较安全的客户端,比如一些客户端能够防止二维码被截图,从而防止诈骗分子用来转账。

5、通过网络社交软件进行非面对面转账给陌生人时,尽量避免使用识别图片二维码的方式。

最好不要被骗,被骗了也要保持冷静,一旦被骗首先要及时止损,冻结其他的财产账号,更改密码;与对方有关的信息进行截图,保存相关的扣款记录、聊天记录;及时报警寻求警方的帮助;受害人众多的情况,需要多沟通,可以集体维权。

误扫“藏毒”二维码,一张截图让你倾家荡产【反套路147期】

图片源于网络

《我顾问》温馨提示

诈骗套路层出不穷、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利用当事人图方便、贪小便宜、涉奇猎艳、粗心大意等心理,为了不遭受诈骗的无妄之灾,大家出门在外还是要努力克服这一些诱惑,不要因小失大。遇到二维码扫码,多思考几秒钟,核实清楚后再扫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